前言
10月,全球经贸圈的风向变了。
谁能想到,那项曾让近2万中国实体窒息的“穿透性规则”,如今却被美方自己叫停,当初喊打喊杀的架势哪去了?
这场贸易战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又是这次角力中最大的赢家?
'吞回去'的关税,撕开美国最后的遮羞布
这场大戏的开场,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
美方率先抛出橄榄枝,直接宣布取消10%的所谓“芬太尼关税”。
紧接着,更重磅的消息传来,24%的对等关税也将继续暂停一年。
要知道,这些关税当初落地时,美方喊得有多响亮,现在收回的动作就有多干脆,连个多余的解释都没有。
![]()
更有意思的是关税之外的配套动作。
美方九月底刚公布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那项曾让近2万中国实体濒临绝境的致命大招,如今也被公开宣布暂停实施,期限同样是一年。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美方之前搞的那些限制措施,如今自己又悄悄吞了回去。
![]()
![]()
说到底,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搞单边限制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美方显然也尝到了这种滋味。
但这背后,绝非幡然醒悟那么简单,真正的驱动力,藏在美国自己的后院里。
谜底揭晓的时刻,一切都有了答案。
美国的核心痛点,不在科技,而在农业,在于那些他必须依靠的农民。
农民群体一直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力量,堪称他的“铁粉盘”。
![]()
之前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已经让美国农民吃尽了苦头。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第一轮贸易战就导致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出口的损失占了惊人的71%。
更要命的是,中国当时转而从巴西等国进口大豆,美国大豆种植户至今都没能完全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
到了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其他国家对美国约27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征收报复性关税,这更是让美国农民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北卡罗来纳州的种植户帕特里克·布朗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他原本指望的联邦农业补贴过期未发,只能抵押土地借运营资金才能维持生产,购买种子和化肥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
![]()
这样的困境,在美国农村地区并不是个例。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根本耗不起。
稀土问题再紧急,也没有大豆出口、农民选票来得关键。
![]()
说白了,这次共识的核心交换逻辑很清晰。
美方用降低关税、暂停限制的诚意,换中方解除对美国农产品的制裁。
农产品出口直接关系到他的核心票仓稳定,这才是他不得不主动对华释放善意的根本原因。
![]()
'四两拨千斤'的智慧,看清中国的'药方'
看清了美国的“病根”,我们再来看中国的“药方”是什么。
美方的主动让步,很快就得到了中方的积极回应。
中方直接暂停了十月初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还在抓紧研究细化具体方案,态度非常从容。
这种快速响应的节奏,充分展现了中方推动经贸合作的诚意,但这份诚意背后,更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策略自信。
![]()
双方的默契还体现在调查管控的同步调整上。
美方之前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调查,一度让相关行业忧心忡忡,压力巨大。
如今美方正式宣布暂停这项调查一年,中方也随之同步暂停了相关反制措施,分毫不差。
![]()
这种“你暂停一项,我同步暂停一项”的操作,把双方的默契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场配合默契的太极推手。
有业内人士直言,这根本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基于平等互利原则的双向奔赴,是实力对等后的理性选择。
毕竟,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贸领域的良性互动对谁都有好处,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
![]()
大家最关心的稀土问题,这次却没出现大的变动。
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对此避而不谈,中方也没有发布相关调整公告。
这就意味着稀土管控的核心原则没变,最多是民用领域保持正常流通,毕竟民用一直不适合长期卡脖子。
而军用重稀土的管控,从三月份实施以来就没有松动过,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这是我们的底牌,也是定海神针。
![]()
可以说,中方在这轮博弈中,展现了极高的战略智慧,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这种智慧,更体现在对第三方势力的精准反制上。
荷兰安世半导体的案例,就是一出绝佳的“教学大戏”。
在中美磋商期间,没多少国家敢瞎掺和。
![]()
可荷兰安世却跳了出来,受美方怂恿,宣布暂停对中国企业的芯片供应,想跟着凑一波技术封锁的热闹。
本想他们能得美方点好处。
结果中方一出手,直接启动对安世在华业务的合规审查,还卡了他们生产需要的稀土加工材料,一招制敌。
![]()
这下安世荷兰总部立马慌了。
失去中国市场后,他们营收环比掉了不少,总部那边急得不行。
最后还是美方出面协调,让安世恢复对华供应,荷兰这才没把事儿闹得更大,真是又尴尬又委屈。
我觉得荷兰这步棋走得太冒失了,没看清中美博弈的门道就往上冲,最后落得个“两面不讨好”的下场,说句“小丑”真不算夸张。
![]()
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别跟着美国瞎出头。
之前加拿大、澳大利亚跟着美方对华发难,结果自己的矿产出口掉了不少,如今荷兰又栽了跟头。
如此看来,“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这句话,在经贸博弈里还真挺适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规则重塑'下的全球连锁反应
当中美这两个“主角”开始调整关系时,全球的“配角”们感到了剧烈的震动。
中美经贸达成共识,最高兴的是两国相关企业,最尴尬的当属荷兰,这个一直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的欧洲国家。
这下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仿佛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荷兰的尴尬根源,全在半导体产业上。
![]()
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阿斯麦的老家,荷兰一直被美国逼着限制对华出口。
之前美国寻求扩大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时,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就公开反对。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更是专程访美表态,强调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要确保荷兰企业尽可能自由地开展业务,有自己的小算盘。
荷兰之所以敢公开和美国叫板,核心原因就是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庞大市场。
可即便如此,荷兰还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对部分半导体设备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试图在中美之间找平衡。
结果现在中美自己达成了经贸共识,美方都开始放宽对华关税和出口限制了。
荷兰之前的限制措施就显得格外多余,甚至有点愚蠢。
![]()
阿斯麦之前为了应对出口限制,不得不调整生产线,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合规产品”,如今美方松口,这些投入很可能打了水漂,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之前荷兰首相吕特密集访华,反复强调“脱钩断链”不可取,就是想巩固和中国的经贸关系。
![]()
可如今中美关系缓和,荷兰在中美之间的“桥梁”作用瞬间被削弱,其战略价值也随之一落千丈,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危机。
这场“规则重塑”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仅在荷兰身上上演,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产业链和信心。
一个最直接的信号是,中国科技企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
可以想象,在消息传出的那一刻。
中关村的写字楼里,无数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人们放下了心中悬了许久的大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科技创业者,可能之前因为担心供应链断裂而彻夜难眠,看到消息后,终于可以安心规划下一季度的产品发布会了。
![]()
一个普通程序员,可能之前担心公司被制裁而失业,现在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未来重拾信心。
这种“松口气”的集体感受,是比任何关税数字都更宝贵的信心提振。
它意味着创新活力不会因为外部的无端打压而窒息,意味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
同时,在圣诞消费季来临之际,美国可以继续大量进口便宜好用的中国商品,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中国也可以放手进口美国大豆等农产品,以及继续进口飞机零件在内的各种高技术产品。
双方都基于现实需求做出了理性选择,实现了真正的互利共赢。
![]()
'脆弱的平衡',未来的路在何方?
尽管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的“双赢”局面,是一种“脆弱的平衡”,并非高枕无忧。
美方退的这几步,每一步都透着一个“急”字,是无奈之举,而非战略性的善意转变。
![]()
首先,核心矛盾尚未解决。
美国对华高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尤其是针对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的限制,并未在此次协议中得到松动。
这仍是中方核心关切之一,是心头大患。
![]()
中方要求美方取消2018年以来加征的全部关税,但美方仅暂停了部分,对中国商品依旧维持了高达47%的关税。
“对等关税”有可能长期化,成为一把悬在中美关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其次,美国国内政策存在巨大的摇摆风险。
明年就是美国大选年,新政府上台后,对华政策是否会再次强硬,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政治势力依然庞大,国会里支持对华施压的声音也从未消失,这是深层次的阻力。
![]()
最后,一年的窗口期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企业如果只盯着美国市场,不早做长远打算,那并非明智之举,是短视行为。
好在中国外贸这些年早就布局多元化了,对东南亚、欧洲的出口占比一直在涨,市场开拓硕果累累。
就算美国那边有变动,我们也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有底气应对。
![]()
对于企业而言,现在的正确做法是,抓住这一年窗口期多做业务,把能挣的钱挣到手。
同时,更要多开拓其他市场,把鸡蛋分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
对于国家而言,这一年的缓冲期更是黄金时期。
是给国内改革、半导体技术突破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
![]()
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把核心技术搞上去,把产业链的安全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才是应对一切外部变化的根本,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毫无疑问,只有自身实力硬了,不管外部怎么变,我们都能扛得住,才能在国际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最终的尊重。
![]()
这次吉隆坡磋商,说不上谁赢谁输,更像是“对等基础上美方略退了一步”的理性平衡。
最有意思的还是美国对盟友的态度,荷兰被坑,欧日韩看到这个结果后也慌了神。
这不正应了那句话:“当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当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
当然,我们自己也得保持绝对的清醒,一年的窗口期不是“躺平”的理由,而是“加油”的信号,是催征的战鼓。
把半导体技术搞上去,把产业升级做好,把市场布局得更稳。
这才是我们应对后续变化的根本之道,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毕竟在经贸博弈里,靠别人退让终究是暂时的,
靠自身强硬才是永恒的,你说对吧?
![]()
结语
这场博弈没有单纯的赢家,只有更清醒的玩家,
而清醒源于对自身和他国内外矛盾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
当规则重塑时,你认为我们最应该抓住的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