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在韩会晤期间,美方突然高调宣布:中方已同意恢复对荷兰安世总部的供货。消息一出,美方急着邀功,仿佛拿下了一场重大胜利,可中国商务部随后的证实,却给这份 “战果” 浇了一盆冷水 —— 恢复供货可以,但仅限 “符合条件的申请方”。
![]()
这短短一句话的限定,藏着多少玄机?美方为何急于官宣?中方的 “符合条件” 又暗藏哪些硬要求?这场看似美方主动的 “成果”,为何说实则是中国反制后的妥协?而最尴尬的,又为何偏偏是夹在中间的荷兰?
先说这次会晤的时机,正是荷兰政府扣押安世资产、抢夺公司控制权后的关键节点。按说跨国企业的资产纠纷,本该由相关方直接协商,可荷兰此前一直嘴硬,反复宣称这是基于 “国家安全” 的独立决策,和美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中美高层直接敲定供货事宜的操作,等于当着全世界的面,撕了荷兰的遮羞布。
![]()
中方的态度其实早就亮得明明白白,恢复供货的核心前提只有一个:美方必须推动荷兰,完整归还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与所有权。这可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实打实的硬指标:恢复被无理免职的中方 CEO 职务、驱逐趁机夺权的外籍高管,把被冻结的全球资产原封不动交还。商务部强调的 “符合条件”,本质就是把红线划死 —— 不满足这些,供货免谈。
那么,美方为何甘愿妥协?荷兰又为何会落得如此被动?这一切都要从荷兰的鲁莽操作说起。安世半导体看着是注册在荷兰的企业,实则早已是中企全资控股的 “中国资产”,闻泰科技 2019 年花 340 多亿买下后,将 70% 以上的核心封装产能放在了东莞,全球近 40% 的车规级芯片供应都依赖这里。可荷兰偏偏跟着美国起舞,以 “国家安全” 为借口冻结资产、罢免中方管理层,甚至想让本土企业接手,简直是赤裸裸的强权掠夺。
![]()
荷兰本以为有美国撑腰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自己抢的只是个 “空壳总部”,真正的产能命脉攥在中国手里。中方一招出口管制,直接让全球汽车产业链慌了神:宝马、大众、特斯拉等车企纷纷预警,芯片断供将导致生产线停摆,每月潜在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欧洲车企的哀嚎让欧盟坐不住了,美方自己的汽车产业也深受影响,这才倒逼美国不得不坐下来和中方谈,主动松口推动控制权归还。
![]()
而荷兰的处境,用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它此前高调宣称 “独立决策”,结果中美直接绕过它达成共识,连商量的余地都没给,活脱脱成了白宫棋盘上的一颗弃子。更讽刺的是,荷兰忙活半天,不仅没拿到安世的核心产能,反而让自己沦为国际笑柄 —— 日本媒体直言,荷兰就是美国打压中国的 “傀儡”,此前的强硬表态全是自欺欺人。
这场博弈的深层意义,早已超出了一家企业的归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