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又在布鲁塞尔喊话了,接着这次他催欧盟赶紧用“反胁迫工具”,并且第一步就要瞄准中国,这位法国总统显得急不可耐,但欧盟这把刀磨了两年,却始终没敢出鞘。
表面是经济博弈,实则是马克龙想用“中国牌”解决“法国病”,所以这注定是场危险的战略冒险。
![]()
看看法国现状就懂了,制造业外流触目惊心,比如三个月内五家汽车工厂关闭,而且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8%,同时国企改革举步维艰,因此马克龙的支持率跌至谷底。
他迫切需要制造一个外部敌人,以转移国内矛盾,于是中国成了最合适的靶子。
但欧盟不傻,因为2024年中欧贸易额已达8500亿欧元,而且中国连续两年是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例如德国汽车业40%利润来自中国市场,同时法国红酒三分之一销往中国,还有意大利机械设备离不开中国订单。
![]()
我的外贸朋友透露,德国车企高管私下直言,认为失去中国市场等于自断双臂,因此他们已在柏林多次游说。
欧盟智库最新报告显示,如果若真对中国动用“反胁迫工具”,那么欧盟GDP将直接损失1.2%,并且失业人数增加80万,而且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更关键的是时机,因为欧盟刚从对俄制裁中缓过劲,而且能源价格仍处高位,同时通胀压力未见缓解,所以此时再开辟对华战线,无异于经济自杀。
![]()
那么马克龙为何执意如此?
深层原因有三,首先第一是政治需要,即制造外部威胁凝聚国内共识,并且这是老套路但管用,其次第二是产业算计,即法国想借机抢占高端市场,特别是在绿色科技领域,最后是地缘野心,即马克龙一直想当欧洲领袖,所以对华强硬最能博取眼球。
看看他的具体动作,例如全力支持荷兰卡中国芯片,接着搅黄安世半导体交易,每一步都精心策划。
![]()
但马克龙忽略了一个关键,那就是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
中国对欧盟投资结构正在变化,即从收购资产转向技术合作,例如今年上半年,中欧绿色技术合作项目增长35%,而这恰恰是法国想保护的领域。
最打脸的是安世事件后续,即中国被卡脖子后加速研发,于是现在功率半导体自给率已达60%,而法国企业反而丢了市场。
![]()
欧盟内部裂痕也在加深,例如德国明确反对对华强硬,并且总理默茨多次强调合作,同时东欧国家态度暧昧,因为他们更需要中国投资,甚至匈牙利更是直接否决了多项涉华负面议案。
布鲁塞尔的消息人士透露,称欧盟委员会内部对启用“反胁迫工具”分歧严重,而且法律顾问甚至质疑其是否符合WTO规则。
与此同时,中国从容应对,例如不仅与美达成新经贸共识,还主动邀请欧洲企业参与绿色转型,因此这种开放姿态让马克龙的强硬显得格格不入。
![]()
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法国对华出口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而德国对华出口保持增长,所以这意味着在欧盟内部,法国正把自己边缘化。
马克龙的战略误判已经显现,即他想用20世纪的方法解决21世纪的问题,因此注定徒劳无功。
全球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所以独善其身只是幻想,而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法国若执意对抗,那么最终受伤的只会是自己,因此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坚持合作反而获益良多。
现在的法国需要的是改革勇气,而非转移视线的把戏,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创新与就业上,这比什么都强。
毕竟,真正的强大源于自身,而非打压他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