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APEC峰会将在深圳举办,这是中国第三次承办这一国际会议,前两次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深圳虽非直辖市也非首都,按照以往惯例本难获得主办权,但现实是这座城市成功获选,成为中国第三个举办APEC会议的城市。
![]()
很多人认为国际会议总会选在政治中心或热门旅游城市,比如曼谷和悉尼就靠着名气与地位被选中,深圳走的却是另一条路,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国家把深圳定位为“对外开放门户”,这个名号全国只此一家,再加上华为、腾讯、大疆这些企业在全球科技领域影响很大,没人能绕开它们,深圳的港口也很有实力,在全球航运中排名靠前,和东盟地区的供应链关系紧密,这些因素一起让深圳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在申办过程中,广州、杭州、厦门、青岛都具备一定竞争力,广州曾举办亚运会和广交会,经验丰富,但定位偏向综合门户城市,不够聚焦,杭州凭借G20会议受到关注,可外贸实力与国际企业数量不如深圳,厦门承办过金砖峰会,但城市规模有限,难以支撑大型活动,青岛与天津借助上合组织提升了影响力,但辐射范围主要限于东北亚地区,而深圳的优势在于不依赖行政级别,而是依靠市场力量、企业活力和完整产业链来发展,这样的路径早已在旧金山、大阪等城市得到验证。
![]()
历史上的例子也能说明问题,杭州办过G20后,立刻提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厦门结束金砖峰会,就启动创新基地项目,青岛承办上合组织会议,获得经贸合作示范区定位,这些都不是短暂的热闹,而是长期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开端,深圳若能把握APEC机遇,也很可能顺势赢得国际会展之都或亚太科技合作枢纽的新称号,这比单纯修建道路和场馆意义更为深远。
深圳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特点,就是民间外交能力很强,这里常住的外国人数量全国最多,达到四百万家外企总部超过一千个,苹果、高通和松下等公司都在这里扎根,平时的跨境交流很活跃,不是政府推动的,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APEC会议期间真正发挥作用的往往是企业之间的对话、科技论坛和创投路演这些软性交流,深圳在这方面比北京和上海更贴近实际,也更有活力。
![]()
深圳能够举办APEC会议,不单是因为它资金充足、企业众多、港口发达,更关键的是,深圳展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不依赖行政指令,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不借助历史积累的名声,凭借现在的实际能力,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验证,现在中国城市也开始实践,深圳不是第一个尝试这种模式的城市,但它可能是最能把握这种模式精髓的城市。
有人问京沪会不会觉得被深圳抢了风头,这种担心其实没必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位置,北京负责政治事务,上海处理金融业务,深圳承担科技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职能,它们之间不是互相竞争,而是相互补充,APEC会议在深圳举办,并不代表深圳要取代谁,只是证明它配得上这个角色,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也说明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这件事确实很有意思,深圳不是首都也不是直辖市,却能够登上这么大的国际舞台,背后一定有它的实力和道理,这不是靠运气或者关系就能做到的,而是深圳本身就有真本事,接下来几年要看深圳怎么把握这个机会,说不定又能带出一些新的模式和做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