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地铁6号线象山站C出口旁的象山国际广场,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前总排着长队——这里是中国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硕士赵唯宏的北方大包摊。自今年4月出摊以来,这个由美院研究生和其厨师父母组成的"家庭作坊",用一口锅、一团面,让杭州人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好吃的包子?
![]()
"肉包没啥好吃的""胡萝卜豆腐包的面皮有点焦了""绝对正宗北方的馒头包子"……赵唯宏建的第五个微信群里,400多位常客每天热议着"南方包子VS北方大包"。来自山东淄博的吴女士专程坐地铁来取120元的预订包子:"在杭州生活26年,很少吃到老家那种面皮扎实、麦香浓郁的口感。"她的话引发共鸣——有人夸赞糖三角的红糖内馅"这才是北方味道",也有人坚持"湖滨的南方汤包更鲜"。
![]()
这场辩论的焦点,正是赵唯宏摊位上30种馅料的北方大包:从鱼香肉丝包到肥肠梅干菜,从三黑馒头到土猪肉包。其父老赵是有着十多年鲁菜经验的厨师,炒制馅料时连葱姜都精确到克数:"红烧肉要熬两小时,牛肉包配青萝卜提鲜,豆腐包得先煎去水分。"
![]()
谁也没想到,这个摊主竟是中国美院非遗保护专业的硕士。赵唯宏的老家在淄博淄川,距离火爆网络的淄博烧烤大本营仅20公里。"导师说传统美食也是非遗,理论学得再多,不如亲手揉面。"毕业后他原本从事研学工作,带着学生走访贵州、南极的"大国重器",如今却和父母在杭州街头琢磨面皮发酵:"北方用酵母,南方掺酒酿;我们的包子120克重,面皮65克,肉馅55克,捏出来圆润饱满。"
![]()
父母的支持让创业更有温度。听说儿子要在杭州扎根,老赵关掉老家店铺举家南下。母亲负责蒸制,父亲把控馅料,赵唯宏则化身"推广专员"——从建微信群到设计预订小程序,甚至把导师也拉来当"试吃顾问"。
如今,这个摊位已从转塘火到双浦。尽管接到网红菜市场的入驻邀请,赵唯宏仍坚持在地铁口摆摊:"非遗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灶台上的烟火气。"他计划研发食养馒头,继续改良馅料,"就像导师说的,当理论遇见实践,传统美食的传承就在这一揉一捏间,刻进每个人的味蕾记忆里。"
雨天里,冒雨排队的人群中既有怀念家乡味的北方人,也有好奇尝鲜的本地居民。正如那位第一次尝试糖三角的杭州大姐所说:"原来包子也能包红糖,这就是南北交融的味道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