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大学生李某在网络上诋毁老师“媚男”、“刻薄”, 引发热议。
原因曝光才知道她有多离谱,自己上课不好好听讲,却反咬老师一口。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对上一位法律专业的老师,算是踢到铁板了,老师如今决定硬刚到底。
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该学生又将受到怎样的惩罚?
![]()
事情得从 10 月 28 号的《经济法》课说起。大一会计新生李某上课走神,被任课的胡霞老师点名提问。让人意外的是,胡老师特意给她留了最基础的 “子公司与分公司区别”,可李某还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本是课堂上再常见不过的小插曲,没成想课后李某就匿名投稿,给胡老师扣上了 “刻薄、媚男、拿身份压人” 三顶大帽子,还嘲讽老师 “自诩女强人”。
29 号中午帖子一经发出,不明真相的网友跟着议论纷纷。
![]()
但李某千算万算没料到,她惹到的是个 “硬茬”—— 胡霞老师可不是普通讲师,人家是中国人民大学刑法专业的博士,还去过牛津大学做访学,现在是学校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手里正主持着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更关键的是,她研究的领域恰恰包括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这波操作简直是 “关公面前耍大刀”。
当天下午,胡老师直接闯进几百人的学生群,气场全开地追着要证据:“说我刻薄,哪句话刻薄了?说我媚男,拿出实例来!”
她当场还原细节:当时明明提问了三男一女,怕李某难堪才选了最简单的问题,课后还特意留下来想跟她沟通。
至于 “媚男” 的说法,不过是男生答上来后自己态度温和了些,班长就在旁边看着,教室监控更是拍得一清二楚。
![]()
群里几百号人看着,李某撑了半小时就绷不住了,承认帖子是自己发的,磨磨蹭蹭说了句道歉。
![]()
可这道歉听着格外刺耳:“我有 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可能情绪没控制好,‘媚男’就是网上的词随口用用。我道歉不是求原谅,只是该做而已。” 这番话别说胡老师,连围观的同学都看懵了,有网友直接戳穿:“这哪是认错,分明是找借口!”
本以为这事能暂时平息,结果 30 号更戏剧的一幕来了。
![]()
李某用匿名号发了篇长文道歉,说自己夸大了被批评的时长,求老师给改过机会。
![]()
可转头就有人扒出她的朋友圈,里面全是粗俗的辱骂:“草泥马的哈批老师”“再碰着这种老师算我倒霉”。这一下彻底暴露了真面目 —— 之前的道歉全是怕吃官司装的,心里压根没服软。
更让网友愤怒的是,李某骂的这位 “媚男刻薄” 的老师,在学生眼里根本是另一副模样。2020 届的毕业生说,当年自己因为家庭问题哭到深夜,胡老师特意跑到宿舍楼下开导她,还把从国外带回来的昂贵原版《尸体变化图鉴》借给她研究刑法。还有女生爆料,胡老师总优先收女生做弟子,就为了帮女生打破法学界的性别壁垒。平时上课,她不光免费分享稀缺的学术资料,连考研方向都能给学生一对一规划。
![]()
“把真心掏给学生,换回来的却是背后捅刀?” 胡老师的回应掷地有声:“道歉我不接受,等我从厦门出差回来就起诉。” 她还撂下狠话,这事儿要当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案例,好好讲讲 “侵权和犯罪到底差多远”。心寒之下,她直接取消了涉事班级的提问、作业和考勤,宣布事件结束就解散学习群 —— 这意味着全班同学可能拿不到平时成绩,期末挂科风险陡增。
这下全网彻底炸了锅。有人算过账:要是李某的投稿点击超 5000 次,或者转发过 500 次,就够得上诽谤罪的标准,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就算没到这个数,也违反了《民法典》的名誉权规定,赔钱加公开道歉是跑不了的。网友们的评论一边倒:“这哪是年少轻狂,分明是法盲无畏”“老师干得好,就得让她知道说话要负责任”。
![]()
不过也有人替其他同学揪心:“犯错的是一个人,为啥全班跟着受影响?” 还有人追问学校的态度,可截至 11 月 1 号,辅导员只含糊地说 “相关部门在处理”,没给出任何具体说法。有家长留言:“学校别当和事佬,要是轻拿轻放,以后谁还敢管学生?”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场官司最后会怎么判?学校又会给出怎样的处理结果?你觉得李某该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代价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