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以为中美贸易战要迎来大结局时,最新达成的协议却暴露了一个残酷真相——这根本不是终局,而只是一场精心安排的中场休息。
脆弱的休战:美国精英的“阳谋”
当中国宣布撤销部分报复性关税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面上表示“满意”,但转身就在伦敦对《金融时报》露出了另一面。
“中国犯了个大错误,以为能用稀土胁迫我们。”贝森特直言不讳,“他们最多还有12-24个月的优势。”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前贸易代表莱特希尔的表态。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说:“这顶多是个短期休战,几个月后我们就会回到原点。”而他提出的“战略性脱钩”概念,显然比简单的“脱钩”更具威胁——这意味着美国将在关键领域系统性排除中国。
所有这些表态都指向同一个时间点:一年之后。
贝森特已经公开预告:“我猜一年后,我们会重返谈判桌。”特朗普本人也说得很明白:“我们有了份协议,今后每年都要重新谈判。”
这不是和平协议,而是停火协议,而且美国人连下次开战的时间都提前通知了。
![]()
稀土战争:美国正在破解中国的“王牌”
为什么美国如此自信能在一年内解决稀土依赖?答案藏在最近的一系列动向上。
十月底,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签署了关键矿物合作协议。这不仅仅是双边文件,更是美国全球稀土战略的关键一步。
紧接着,G7能源部长在多伦多会议上宣布了26项新计划,目标直指“改革全球稀土市场”。美国能源部长莱特的表态更加直白:“我们将被迫使用非市场手段来反制中国的垄断。”
什么是“非市场手段”?
这意味着补贴、关税壁垒、甚至行政命令——一切为了打破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从矿山到磁铁”的绝对主导。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美国的MP Materials正在加速扩大产能;日本在越南的稀土项目已悄然投产。虽然这些项目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的地位,但一年时间,足够美国搭建起替代供应链的骨架。
![]()
美国还有哪些杀招待发?
一年后的谈判桌上,美国显然不会只满足于稀土解套。
第一张牌:芯片封杀升级
高端芯片管制仍是美国最有力的武器。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考虑将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扩大“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适用范围。一旦这些措施落地,中国获取先进计算芯片的渠道将进一步收窄。
第二张牌:联盟围堵
除了刚刚成立的关键矿物联盟,美国还在积极打造“芯片联盟”、“清洁能源联盟”。这些表面上开放的国际合作机制,实际上都在执行同一个战略:将中国排除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之外。
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正在将这些拥有关键技术国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实施技术封锁。
第三张牌:台湾牌蓄势待发
本次贸易谈判中,台湾问题虽未成为焦点,但美方多个智库报告显示,2026年很可能成为美国打“台湾牌”的密集期。
新版的“国防授权法案”可能包含更强力的对台军售条款;“豪猪战略”将继续推进;甚至不排除美国会推出所谓的“台湾安全保证法案”。这些举动都将直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成为下一轮谈判中的重磅筹码。
![]()
中国的应对:不止是稀土,更是全面突围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国显然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稀土这一张牌上。
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仍在逆境中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度已经让欧洲车企感到压力;而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远超预期。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悄然构建自己的“朋友圈”。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经生效,“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中国家持续深耕。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见成效的举措,但却是支撑中国长期竞争力的基石。
![]()
结语:2025,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场贸易休战,表面上是双方各退一步,实则是为下一轮更激烈的竞争做准备。美国在用这一年时间搭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中国则在用这一年时间加速核心技术突破。
当下的平静之下,是两个超级经济体在科技、金融、地缘政治各个领域的暗流涌动。
一年后的谈判桌上,较量的将不仅是贸易逆差,更是两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创新能力和战略耐力。美国想要的是维持霸权,中国想要的是发展空间——这个根本矛盾,从未因一纸协议而改变。
2025年的休战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后的宁静时光。当2026年谈判桌再次摆开时,我们迎来的可能是一场决定未来数十年世界格局的终极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