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韩国釜山碰头,这事儿闹得全球都盯着看。欧洲那边媒体也跟着热闹,但他们关注的点跟别人不太一样。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贾南·加内什写了一篇评论,直接把欧洲比作个小孩,抬头看着中美两个大人头顶上吵架,只能抖抖索索地站那儿。
说实话,这比喻挺扎心的,欧洲人读着估计心里不是滋味。现在不光美国,中国也成了欧洲的新靠山,我们欧洲人就像个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在这两个大块头面前,啥事儿都得小心翼翼。
贾南·加内什的文章总爱挖国际事务和美国政治,这次这篇关于欧洲在中美元首会晤中的尴尬地位,就是他最近发的,日期是2025年10月29日,正好会晤前一天。
这个会晤是2025年10月30日在釜山开的,中美双方聊的主要是稀土、关税和人工智能的规则。特朗普政府之前就把欧盟钢铝关税豁免只续了一年,还老威胁要对欧洲车加税。
中国那边,对稀土出口管得严,欧盟想找替代供应商,结果全球其他地方产量太少,短期内顶不上。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中国马上对电池材料出口设许可,德国车企股价直线往下掉。
![]()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巨头,生产链离不开中国电池和市场,但又得听欧盟的,夹在中间难受。欧洲为什么这么被动?冷战结束后,他们就把军费砍到最低,安心靠美国军队罩着。
德国到现在军费占比都没到北约要求的GDP2%,法国航母群人手不够,波兰还求着美军在本土长期驻扎。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俄罗斯断了欧洲天然气供应,欧洲只好从美国买液化天然气,价格贵了三倍。
欧盟报告说,欧洲98%的稀土靠中国,电动车电池的锂钴镍这些材料,也基本是中国供应链控制。绿色转型喊得响,但冬天一冷就露馅儿了。德国关核电站,法国反应堆老旧,北欧风电不稳,能源安全成大问题。
地理位置决定了欧洲的命。全球天然气储量欧洲只占1.7%,稀土储量几乎是零。科技上靠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代工,防务靠美军基地,能源靠美国液化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福利多,但竞争力掉得快。
欧洲总觉得自己是大国,其实在中美元首会晤这种场合,就成缓冲区了。中美在那儿谈稀土关税和AI规则,欧洲媒体只能自怨自艾,说自己被甩在核心议程外,当了局外人。
![]()
贾南·加内什的比喻为什么这么狠?因为它戳破了欧洲的遮羞布。在中美面前,欧洲不光是孩子,还是熊孩子。无能才是原罪,无辜不是借口。中美博弈越来越烈,欧洲突然醒悟,自己不光依赖美国,现在中国也成了绕不开的因素。
中国对稀土管制一出,欧洲绿色产业就慌了手脚。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逼荷兰阿斯麦停对中国出口光刻机,荷兰政府只能两头为难。欧洲的软实力,在硬资源面前啥都不是。
现在中美在重塑世界规则,G2时代来了。欧洲得选:继续躺平,在中美间摇摆,直到话语权全丢;还是硬着头皮断奶,整合防务,控资源,重塑工业。
问题是,欧洲到现在啥都没选,就在那儿装睡。美国是老爸妈,老逼你站队。中国是新父母,离不开又哄不好。欧洲的焦虑,是对权力溜走的怕。历史的钟总会响,地缘博弈的冷风,不会放过不长大的孩子。
![]()
这个比喻不光是欧洲的事儿,全世界都得想想。在中美竞争中,小国更惨,但欧洲作为老牌一极,还这样,就得反思。冷战后欧洲享受和平红利,现在博弈回来了,得适应。中国成了新父母,不是坏事,但欧洲得学会自立。美国老爸妈霸道,欧洲得平衡。熊孩子总得长大,不然永远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