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 |CCG名家对话午餐会(EN)
![]()
2025年10月31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国贸大酒店成功举办第18期“名家对话午餐会”,17国驻华大使,近20位其他国家代表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本次活动聚焦“十五五“规划与全球发展新机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产业合作——探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国际投资与产业合作”。
活动吸引了80余位中外政商学界精英的现场参与,与会嘉宾中包括来自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拉脱维亚、卢森堡、墨西哥、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土耳其等17国的驻华大使,来自来自巴西、加拿大、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欧盟、芬兰、德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爱尔兰、日本、马来西亚、马耳他、荷兰、土耳其、越南等16国驻华资深外交官,上合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等多位国际组织驻华负责人、以及跨国企业高管和国内外知名媒体人士。
![]()
参会嘉宾围绕中国绿色转型、产业政策、国际合作与外部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同时,嘉宾还关注中国在新阶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策略,以及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作用的提升,为探讨中国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多维视角。活动由CCG秘书长苗绿主持,特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学院营销学系教授、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阳华和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访问教授王直进行专题研讨。
![]()
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首先对各位嘉宾出席第18期CCG名家午餐会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午餐会的核心议题是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该规划为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明确了发展方向。中国的五年规划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独特之处在于将战略远见与可衡量的目标相结合,为投资决策、产业政策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随后,苗绿介绍了受邀参加本次午餐会的三位演讨嘉宾。
![]()
![]()
在专题研讨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学院营销学系教授、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不仅是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重要纲领,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日益优化的区域协同布局,中国经济仍具备充足的内生动力与发展韧性。他同时指出,在当前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复杂背景下,中国正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政策驱动向制度与法治驱动转变,着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他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化教育、科技与产业融合,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国际合作与制度型开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阳华在发言中指出,实体经济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中国产业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保持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区域产业布局,稳定经济与就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基础设施,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
![]()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访问教授王直在发言中指出,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鲜明特征,“双碳”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更是引领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他强调,中国正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根本变革;同时,以绿色制造、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为支撑,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王直表示,中国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绿色转型成果转化为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机遇。他强调,绿色低碳转型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中国愿与各国携手,通过投资合作、技术共享和金融创新,共同打造包容、可持续、互利共赢的全球绿色产业体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作出更大贡献。
![]()
本次午餐会中,三位嘉宾的深入研讨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入的政策解读与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使大家全面了解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重点方向、绿色发展理念及能源转型举措。会议不仅为国际社会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
![]()
![]()
![]()
![]()
![]()
![]()
在问答环节,卢森堡驻华大使H.E. Rol Reiland,葡萄牙驻华大使H.E. Paulo Jorge Nascimento, 冰岛驻华大使H.E. Thorir Ibsen,巴基斯坦驻华大使H.E. Khalil ur Rahman Hashmi ,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H.E. Djauhari Oratmangu等嘉宾分别从分别就绿色转型、产业政策、外部挑战、全球合作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和分享。
![]()
活动在和谐、开放且富有建设性的氛围中顺利结束。
![]()
出席本次活动的驻华大使包括:出席本次活动的驻华大使包括:阿根廷驻华大使 H.E. Marcelo Suarez Salvia、奥地利驻华大使 H.E. Wolf Dietrich Heim、比利时驻华大使 H.E. Bruno Angelet、塞浦路斯驻华大使 H.E. Koula Sophianou、冰岛驻华大使 H.E. Thorir Ibsen、印度驻华大使 H.E. Pradeep Kumar Rawat、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 H.E. Djauhari Oratmangu、意大利驻华大使 H.E. Massimo Ambrosetti、拉脱维亚驻华大使 H.E. Karlis Eihenbaums、卢森堡驻华大使 H.E. Rol Reiland、墨西哥驻华大使 H.E. Jesús Seade、尼泊尔驻华大使 H.E. Krishna Prasad Oli、挪威驻华大使 H.E. Vebjørn Dysvik、巴基斯坦驻华大使 H.E. Khalil ur Rahman Hashmi、葡萄牙驻华大使 H.E. Paulo Jorge Nascimento、罗马尼亚驻华大使 H.E. Dan-Horia Maxim、土耳其驻华大使 H.E. Selcuk Unal。
出席本次活动的使馆资深外交官包括:巴西大使馆政治处二等秘书 Helena Melchionna、加拿大大使馆政治参赞 Janet Lai、克罗地亚大使馆参赞 Nataša Munitić、爱沙尼亚大使馆副馆长 Marti Matas、欧盟代表团副团长 Mattias Lentz、芬兰大使馆临时代办 / 副馆长 Terhi Bunders、德国大使馆经济处副主任 Lena Link、匈牙利大使馆二等秘书 Klaudia Gyuris、印度尼西亚银行首席代表 Yulian Wihantoro、爱尔兰大使馆经济参赞 Derek Lambe、日本大使馆经济处一等秘书 Tomohiro Yamazaki、马来西亚大使馆投资事务公使衔参赞 Wong Tiang Sing、马耳他大使馆副馆长 Kimberly Zammit、荷兰大使馆政治事务二等秘书 Sara Bouter、土耳其大使馆三等秘书 Safiye Zeynep Güven、越南大使馆经济参赞 Le Trung Kien。
出席本次活动的国际组织代表包括:上合组织秘书处专家Dmitrii Kulenkov, 联合国人口基金代表Nadia Rasheed,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传播负责人Wenting Zhao。
本次午餐会亦有企业及学界代表参与,其中包括百济神州政府事务总监张玉燕、宝马集团副总裁吴燕艳、万博宣伟高级副总裁 Andre Dichai Shen 等企业代表,以及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副教授 Gavin Rae。
此外,来自环球时报、日本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社、读卖新闻等媒体机构的代表亦出席会议。
CCG 图书
![]()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苗绿
图书介绍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行走》讲述了苗绿博士作为全球化智库联合创始人,在个人成长、海内外求学、创办智库、国际交流、民间外交、为国家建言献策等过程中的诸多故事与心路历程。作为慕尼黑安全会议青年领袖代表,苗绿博士曾对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开启 2021 慕安会第一问;她是比利时国王会见的七位全球青年领袖之一;她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推动了国际间青年的交流互鉴,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回信;她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高端论坛,在巴黎和平论坛、多哈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参与设置议程,打造国际交流新叙事,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智库人的风采。
![]()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