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长久以来,父亲对家庭关系存在深刻误解。
在他看来,只要家庭完成组建,那么每个成员的职责、义务、权利都会被固定下来。
作为丈夫,就该赚钱养家、掌控方向;作为妻子,就该操持家务、温顺隐忍;作为孩子,就该埋头读书、言听计从。
在父亲的设想里,家庭是精密严谨的机器,每个人则是这台机器上的零件,只要每个人各司其职,那么机器就能顺畅无阻的运行下去。
然而,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事,对父亲恪守的观念产生了严重冲击,集中且具体的表现就是,无论是他的弟弟妹妹,还是他的子女,都很少打电话问候他。
为此,父亲常常感到怒不可遏,因为现实和他认为的理所应当背道而驰,最后他得出结论,之所以会发生这类事,只有一个原因:自己的弟妹不懂尊敬兄长,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顺长辈。
可当我问他,这几年有没有给姑姑叔叔打过电话,有没有给我和姐姐们打过电话,他竟然感到不可思议:“哪有老的给小的打电话的道理?”
02
别看父亲在家里不近人情,在外面他比谁都懂得「人心换人心」的道理。
朋友家里出了什么事,他都是问长问短,村里谁家有事,每次也都有他的影子,他清楚家庭以外的的关系,需要维护,需要经营,需要你来我往。
可是回到家里,他似乎立马变了个人,依旧摆出上位者的轻蔑和傲慢,等着我们去关心他,问候他,孝顺他。
为什么会这样?
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才渐渐明白,比起在外面平等的交换,可能每个人都更喜欢身处等级制度分明的体系里,并扮演既得利益者的角色。
在父亲看来,家是唯一不需要交换就能获得回报的地方,因为权力秩序已经规定好了一切。
很多父母不愿承认,但这种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情感的怠惰——用规则代替亲情,许多家庭的悲剧正源于此。
03
何关系都需要经营,家庭关系也不例外。
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人在长期承受冷漠与忽视的同时,还能按照权利规则的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情绪价值。
而这正是「三纲」思想的可憎之处,忽略因果,只强调绝对性,把原本双向的伦理关系,扭曲成单向的、僵化的权力服从。
假如任何关系「只问义务,不谈关爱」,那不用怀疑,它一定是反人性的,因为它剥离了关系中的人性底色。
这种环境里培养出的孩子,大概率一生都很难体会到什么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尊重、理解,他们身上只有基于恐惧的附和。
可是人心向背,规则也好,权利也罢,可能左右得了行为,却永远锁不住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如果想靠矫正、管控家庭成员的行为,实现家庭的稳固,基本没可能,因为人性被压抑着,就总要爆发的一天。
家庭的稳固,靠的是心与心的感应。
04
之前看一档节目,有观众问易中天教授,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孩子像您一样热爱读书?
易中天回答:只需要你像我一样热爱读书就行。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更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给孩子示范什么,孩子就会反馈什么。
家庭关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会相互碰撞影响,并在时间的沉淀下,固化成这个家庭特有的氛围与模式。
有人说家是一个能量场,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每个人都散发能量,同时又受到这股整体能量的影响。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疏离,一个家庭的温暖和冷漠,都能在以往的生活里找到缘由。
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将来孩子大概率也会疏远父母。
夫妻之间平时不多积累一些理解包容,发生危机时就很容易关系破裂。
父母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孩子将来必然很难学会孝顺。
兄弟姐妹之间小时候没有学会信任和扶持,长大后也很难互帮互助。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手足关系,所有家庭关系的质量,都遵循一个道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当下家庭关系,是过去行为的结果,而今天的所作所为,又在塑造明天的家庭氛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亲到疏后才知珍。
还是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