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2载漫漫上市路,八马茶业终迎圆梦时刻。
日前,八马茶业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挂牌首日,股价即飙升86.7%,并以2684倍的超额认购倍数,创下港交所年内纪录。
近30年耕耘,这家由闽商创立的茶企,凭借渠道、技术等多方面优势,已成长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并在业内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此番登陆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八马茶业新一轮转型与变革的起点。
八马茶业港股成功上市
此前12年5次冲击IPO
10月28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名称:八马茶业,代码:06980.HK),成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
![]()
上市当日,八马茶业就受到市场的热烈关注。每股开盘报80.1港元,较发行价50港元上涨60.2%,盘中最高上扬至97.9港元。
当日截至收盘,该股报收93.3港元,涨幅达86.7%,全日成交额达3.55亿港元,以收盘价计算,公司总市值达近8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八马茶业在上市前的公开发售部分便吸引了16.9万份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刷新港股年内新股超购倍数纪录。
此后到10月30日,八马茶业延续上涨态势,截至收盘报96.15港元/股,涨幅为3%。10月31日,略有回落,截至收盘报91.40港元/股。
![]()
此次港股上市,标志着中国高端茶领域迈入“国际资本+技术”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对于八马茶业来说,其历时12年的冲击资本市场之路也收获了圆满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八马茶业品牌由福建安溪籍商人王文礼、王文彬、王文超兄弟于1997年在深圳创立。
![]()
创立初期,八马茶业实行差异化战略,专注于小众的浓香型铁观音,并推出分级价位茶叶单品,采取“连锁店”经营模式。这让八马在当时“有品类、无品牌”,以及以夫妻店、茶庄经营模式为主的茶市场中迅速壮大。
到2013年,是八马茶业来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彼时,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公司被迫转型,推出“自饮茶”产品线,并启动全品类战略。
也同样是这一时期,八马茶业启动了IPO计划。2013年,公司首次冲击深交所中小板,结果未能如愿。
2015年11月,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在2018年4月摘牌;2021年,八马茶业申报深交所创业板,但于2022年5月撤回申请;同年8月转申报主板,也于2023年9月正式撤回申请;
转战港股成为八马茶业的新选择。2025年1月,八马茶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在10月1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至28日终于成功上市。
高端茶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直营+加盟”开出3700家门店
如今的八马茶业,已成为国内知名茶品牌,在招股书中,八马茶业将自身定位为“中国高端茶领导者”。
据介绍,其主力消费者为商务人士、中小企业主等高购买力人群,线下门店客单价在2300元—3000元区间。
![]()
而根据2024年底的数据,其销量在多个领域创下第一:中国高端茶叶市场销售收入中国第一;同时,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红茶销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成绩这背后,离不开八马在渠道、产品、技术等方面形成的优势。
过去28年间,八马茶业凭借其独创的“直营+加盟”连锁专卖店体系,成功实现了规模化扩张,构建了强大的渠道壁垒。
![]()
据了解,八马茶业直营门店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区,主要用于树立品牌形象,展示产品实力;而加盟店则广泛渗透至三四线市场,实现市场的深度覆盖。
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在全国拥有3716家线下门店,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八马茶向全品类的战略转型也为业界称道。其从最具优势的乌龙茶领域出发,逐步延伸至普洱茶、红茶等受众广泛的品类,最后顺利完成了六大茶类的全面覆盖,并在全国主要茶产区建立了采购网络,与多个优质茶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此外,八马茶业力求通过技术,突破传统茶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品质不稳定的瓶颈。
目前,八马核心自产产品主要在福建的安溪生产基地和武夷山生产基地完成。武夷山生产基地的第七代智能化生产线为武夷岩茶数字化及信息化生产线。安溪生产基地的第六代生产线已获得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
八马茶业第七代生产线
通过MES及QMS等信息技术系统,八马茶业的生产线能够自动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投入、精制加工、探测除杂以及打包塑封。
![]()
八马茶业第七代生产线
这种对技术与标准的投入,是八马茶业能够突破传统茶企规模化瓶颈、实现“三大名茶”销量位居行业首位背后的决定性力量。
公司仍面临多项挑战
上市将为战略升级注入关键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上市的表现彰显了资本市场对高端中国茶行业品牌化、标准化转型的认可。但目前八马茶业仍需要直面多个挑战。
首先体现在业绩放缓。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及1.20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7.8%。
这一下滑趋势此前已有征兆,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16.6%骤降至1.0%。八马茶业解释称原因为自营门店减少与行政开支增加。
![]()
其次,八马茶业的经营高度依靠加盟模式。数据显示,目前八马茶业约93%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商渠道贡献了近五成收入。
并且,今年上半年八马茶业加盟商规模有所收缩,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分别有1033名、1202名、1252名及1228名加盟商,上半年加盟商减少24名。
对此八马茶业解释称,主要鉴于公司对线下市场状况及业务策略的评估,在邀请加盟商合作方面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对新加盟商候选人设定了更高的标准;以及公司终止了与若干表现不理想的加盟商的业务关系。
八马茶业也坦言,加盟商及加盟店数量和表现对公司收入影响重大,若加盟商经营不善或减少合作,将冲击公司业绩。
而在产品上,为了支撑“全品类”战略,八马茶业相当一部分产品并非自产。招股书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八马茶业“代工”产品收入,均超过了其自产产品收入。直到2024年,代工收入占比才降至50%以下。
![]()
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八马茶业真正的挑战在于上市之后如何化解加盟模式的隐忧,如何更深层次地推动产品和供应链的标准化,以及如何将深厚的茶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统一的品牌资产。
资金将投向三大关键领域
而此次登陆港股,将给八马将来的战略升级注入了关键资金。根据募资计划,公司主要将资金投向三大关键领域,与其高端化深化、全渠道融合发展路径相契合。
首先,进一步加速渠道网络的高效拓展,尤其是在高线城市建设品牌旗舰店,并在低线市场通过加盟体系深化覆盖。
其次,大规模投入到供应链和智慧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持续巩固质量标准化壁垒,目标将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六大原叶茶全面自主生产,从源头把控高端茶的稳定性。。
最后,用于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推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将优先选择东南亚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出海试点,提升八马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八马茶业而言,此次港股上市或许只是新一轮转型与变革的起点。
记者 王挺
值班编辑:李牧晨
审核:许晖 曾群峰
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 点赞 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