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乌克兰这盘棋,眼看又走到一个“死局”节点了。这时候,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瑟尔斯基,突然玩了个大的——亲赴前线。
他这是去干嘛?不是去后方指挥部喝咖啡看地图,是真真正正扎到乌东前线去了。
按俄罗斯《EADaily》10月30号的报道,瑟尔斯基已经到了前线,目标是啥?指挥解救被困在米尔诺格勒的乌军部队。
据说,他还跟泽连斯基拍了胸脯,立下了“军令状”。注意这词儿,军令状,这在咱们的语境里,基本就是“提头来见”的意思。他承诺,一定要把“波克罗夫斯克漏斗”里的包围圈给解开,甚至放出狠话,要重新夺回那个区域的主动权。
![]()
这姿态,摆明了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但凡在牌桌上混久了的都明白,当一个大佬,尤其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把话说得这么满、这么绝的时候,事儿往往就悬了。
果不其然,基辅那边的小道消息立马就飞出来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有消息人士透露,高层其实对那个方向的战局,早就不抱任何希望了。
那瑟尔斯基这趟是图啥?
答案是:顶着政治高压,不得不进行的一次“表态”。
说白了,就是演给别人看的。
这里头有个关键人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据说这位“文官”一直在逼着瑟尔斯基组织突围行动。可瑟尔斯基,一个在苏联军校里泡出来、打了一辈子仗的军人,他能不明白前线什么德行?
![]()
他早就警告过叶尔马克:手里根本没有足够的预备队!你现在让我强攻,那就是拿士兵的命往里填,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失败告终。
这就尴尬了。一边是文官在基辅的空调房里指点江山,要战绩,要“政治正确”;一边是将军在前线的烂泥地里摇头,说没兵,打不了。
俩人没谈拢。但最后的结果是,瑟尔斯基还是得硬着头皮去东部前线。
所以你看,他这哪是去指挥战斗的?他分明是去做政治表态,去演一出“臣已尽力”的大戏。
甚至有更狠的传闻说,瑟尔斯基心里门儿清,他这就是在“做做样子”,证明自己努力过了。等他从前线“尽力”回来的时候,恐怕也就是他该让出总司令这个位置的时候了。
这哪是去打仗,这分明是一趟“背锅之旅”。
![]()
光说政治太空,咱必须得看看地图,看看波克罗夫斯克那到底是个什么鬼地方,能让乌军的总司令都得亲自来“填坑”。
现在的波克罗夫斯克战区,正处于一个“战术上的半包围”状态。你把它想象成一个漏斗。
米尔诺格勒,这个瑟尔斯基要去救的地方,在波克罗夫斯克的东南方向。两座城之间,只有一条不到6公里的公路连着,这就是乌军的“生命线”。
现在俄军是怎么打的?
- 北侧:俄军推进到了新格里戈里耶夫卡,居高临下。
- 南侧:俄军穿插到了谢利多沃,扎紧了口袋底。
- 西侧:乌军唯一的补给线,俄军直接用大炮和火箭弹进行火力封锁。
看明白没?这就是个三面合围,就差最后关门打狗了。
![]()
守在米尔诺格勒城里的,是乌军的第47机械化旅和第59摩步旅。但注意,是“残部”。
这俩部队之前在阿夫杰耶夫卡和别的战场就被打残了,现在是残兵败将,缩在城里和郊区的工事里硬扛。可问题是,补给困难、俄军的空中压制,还有那没完没了的FPV无人机持续轰炸,乌军的伤亡在持续扩大。
他们唯一的退路,是那条经由波克罗夫斯克通往巴甫洛格勒的M04高速公路。可这条“活路”,现在也不断遭到俄军的袭扰,根本走不踏实。
俄军的战术意图非常清晰:不断压缩空间,切断你的补给,最后把米尔诺格勒这帮人活活“闷杀”在里面。
你告诉我,这局面,瑟尔斯基去了能干嘛?
他一个光杆司令(相对前线兵力而言),他是能凭空变出几万援军,还是能变出几百套防空系统?
他啥也变不出来。
![]()
前线缺的是资源,是弹药,是兵员,唯独不缺一个来“表态”的总司令。他站在那儿,除了当个更显眼的目标,顶多就是给士兵最后一点“总司令还和我们在一起”的心理安慰。
可这点安慰,在铺天盖地的炮弹和无人机面前,一文不值。
聊到这,你可能会说,瑟尔斯基是不是个“草包”?怎么混成这样了?
恰恰相反,要说瑟尔斯基这人,也算是个“悲剧英雄”,或者说“悲剧人物”。
他可不是菜鸟,正儿八经的苏联军校出身,一辈子都在陆军部队摸爬滚打。乌克兰独立后,他也是少数几个从头打到尾的将领。
- 顿巴斯战争,他打过。
- 2022年基辅保卫战,他指挥北部防线,顶住了俄军的进攻,一战成名,拿了“乌克兰英雄”的称号。
- 哈尔科夫大反攻,他也是核心指挥之一。
那段时间,瑟尔斯基被外界认为是比扎卢日内更懂陆战、更会打仗的“实干派”,外号“雪豹”。
![]()
他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2月。
那时候,泽连斯基和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扎卢日内功高震主,而且老跟泽连斯基唱反调。最后,泽连斯基痛下决心,撤了扎卢日内,把瑟尔斯基扶上了总司令的宝座。
这步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瑟尔斯基的悲剧。
他能上台,不是因为他比扎卢日内更能打,而是因为他比扎卢日内更“听话”。
泽连斯基要的,是一个能100%贯彻他政治意志的军事主管,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一个天天跟他要兵要弹药、还警告他“仗打不赢”的“独立派”将军。
可瑟尔斯基接手的是个什么摊子?
- 西方援助疲软:2024年上半年,美国那边吵翻了天,援助迟迟下不来。
- 征兵严重不足:打了两年多,能征的都征了,乌克兰国内“壮丁”都快抓没了。
- 战线过长、弹药紧缺:几千公里的战线,哪儿都是窟窿,哪儿都在喊缺炮弹。
![]()
瑟尔斯基一个懂军事的,他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区域性收缩防线,机动作战,用空间换时间,保存有生力量。
但他每一次的“战略调整”,都被总统办公室否决了。
政治层要的是“寸土不让”,要的是在东部好几个节点“维持象征性的坚守”。
结果呢?顾此失彼,各条防线相继崩溃。
阿夫杰耶夫卡战役失利后,瑟尔斯基就背上了第一口大锅。那时候他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再出这种天大的篓子,他哪还是什么“乌克兰英雄”,他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泽连斯基的“御用替罪羊”。
![]()
当一个将军的军事才能,必须无条件让位于政治需求时,他就已经输了。
所以,咱回到开头那个问题。瑟尔斯基亲赴前线,立下“军令状”,是他疯了吗?
不,他比谁都清醒。
他知道米尔诺格勒救不回来。他也知道手里的第47旅和第59旅的残兵根本顶不住。他更知道俄军的炮火和无人机有多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大规模突围了,就是小股部队想跑出来,都得付出高昂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还要去?
因为这是他作为总司令,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
他去,是演给叶尔马克看的:“你不是让我组织突围吗?我去了。你看,没兵,打不赢。”
他去,是演给泽连斯基看的:“总统,我为你尽忠了。这场仗打输了,责任在我,不在你。”
他去,更是演给西方盟友看的:“我们还在抵抗!我们总司令都上阵了!我们还在流血!你们的援助赶紧打过来啊!”
这,恐怕才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真正含义。
“不成功”是军事上的必然失败,而“成仁”,则是他政治上的自我牺牲。
他必须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可能是生命安全,去填补基辅政治高层那个因“好高骛远”而捅出来的巨大窟窿。
说白了,现在乌克兰高层,人人都怕背锅,人人都想演戏。泽连斯基要演“抵抗到底”,叶尔马克要演“积极运筹”。
![]()
瑟尔斯基没办法,他不是总统,他没有甩锅的资格。他只能演好自己“悲情英雄”的角色,然后老老实实地,把这口黑锅背稳了。
2025年10月的乌东,秋风估计已经很冷了。一个60多岁的“雪豹”老将,站在注定要失守的阵地上,立下了一份明知无法完成的军令状。
这画面,你说它悲壮吧,又觉得无比荒诞。
一个将军的最高职责,本应是赢得战争。但他现在的职责,却变成了如何“体面地”输掉一场战役,并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这场巨大悲剧里,又一个即将被消耗掉的、有血有肉的棋子。
至于解救?他连自己都解救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