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护言医语”
点击加星★ 每天看医护那些事儿 ❤
“从来没有规定夜班可以睡觉”—— 吉林护士长的查岗通知刚炸了医护圈
![]()
陕西护士又曝出 “离岗休息一次罚 100” 的文件,安徽医生更惨:一夜要起来三次打卡,就算没病人也得硬熬……
这届医护的夜班,早就不是 “能不能睡” 的选择题,而是 “怎么熬” 的生存题。
先看那些扎心的现实:陕西护士被要求 “挺拔身姿” 守在护士站,哪怕凌晨三四点病区安安静静;安徽医生的闹钟每三小时响一次,断断续续的睡眠比通宵还累;有检验科员工忙到凌晨五点躺十分钟,被投诉 “急诊二十分钟才出现”,可监控显示实际只用了 2 分 40 秒。
最讽刺的是规则本身。
2010 年卫生部的文件翻来覆去看,只说 “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从没写过 “不许睡觉”。
那问题来了:在休息室眯着眼等呼叫铃,算 “离岗” 吗?趴在护士站打个盹,就没了职业操守?
河南那位护士的反问戳中要害:“规定没说能上厕所,是不是得憋着?” 这话听着刺耳,却是无数夜班人的日常。
有网友说 “能睡,但别被领导逮着”,还有人算过账:17 点接班到次日 8 点交班,16 个小时顶两个白班,不让睡难道要当雕塑?
真不是医护矫情。《羊城晚报》2024 年的调查显示,41.68% 的医护每天工作超 10 小时,15% 甚至超过 12 小时。更别说夜班后的隐形加班:写记录、补文书、应对突发状况,有人连交班时都要眯着眼攒力气。
关键是,这种 “瞪眼班” 换来了什么?是医疗安全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早说过,睡眠不足的医生手术并发症风险会飙升。中南大学的研究更直接:中国医护睡眠障碍率 39.2%,是普通人的两倍多。让一群困到恍惚的人守护生命,这本身就是悖论。
有人说 “补贴到位就能熬”,可现实是夜班费常常聊胜于无。直到北大人民医院把护士夜班费提到 210 元、医生 260 元,才让全网医护羡慕不已。这说明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愿不愿正视 —— 当调休及时、待遇跟上,谁又想冒着被罚款的风险偷睡?
更让人无奈的是 “一刀切” 的管理逻辑。基层医院病人少的科室,和急诊科的忙碌程度能一样吗?广州有三四个人轮班的备班制,和哈尔滨 24 小时连轴转的值班制,能套用同个标准吗?
说到底,医院怕的不是护士睡觉,是怕 “出事”。可河南家属拍的那段 “护士趴桌小憩” 的视频,发酵成舆论风波前,没人问她已经连值了几个夜班。
医护也是人啊。
他们需要的不是“禁止睡觉”的冰冷规定,而是“你可以安心睡”的底气——
比如,根据科室忙闲动态调整人力,忙的科室加派人手,闲的科室允许轮休;
比如,夜班补贴足额发放,调休说到做到,让医护不用为了补觉不敢请假;
比如,完善监控和呼叫系统,让“护士不在岗但病人有需求”时,能第一时间响应。
毕竟,医疗的本质是“人救人”。
当护士能短暂合眼养神,医生能稍微松松肩膀,他们才能更有精力守护病人。
最后想对所有值夜班的医护说:
你们的辛苦,不该被“不许睡觉”的规定简单粗暴地覆盖;
你们的疲惫,值得被更人性化的管理温柔接住。
而对医院来说——
与其盯着“护士在不在岗”,不如想想“护士累不累”;
与其用罚款威慑“不许睡”,不如用支持换来“睡得安”。
毕竟,
最好的守夜,从来不是靠“不许闭眼”的紧绷,
而是“随时能醒”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