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万吨级码头智能靠系泊装备,在钦州港大榄坪港区1号泊位完成首次安装及测试。该装备由北部湾港钦州码头公司牵头,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北部湾大学组建的创新团队共同研发,本次测试成功标志着钦州码头在智能港口安全作业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升级注入新动能。
红白相间的灯塔旁安装有智能靠系泊装置,正在进行装置的测试工作。
此次测试中,“新林海 1”号(XIN LIN HAI 1)船舶停靠在钦州港区大榄坪作业区1号泊位,智能靠系泊装备通过一根艉缆系泊到船舶上,装置设备模拟了1万至3万吨级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作业场景,所有测试均成功通过。
装置创新性应用了“北部湾港大型码头在不利条件下靠系泊作业安全智能防护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课题编号:AB23026132)的研究成果。为确保测试效果,项目团队还构建了“实验室验证—现场调试—实船测试”的三级验证体系,充分验证了装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未来,该装备将与码头生产管理、船舶调度等系统深度融合,实现靠系泊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智能系泊装备和船舶通过艉缆系泊,模拟不同海况进行测试。
钦州港的作业环境常年面临多重挑战: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雾气频发,4月至8月西南季风与涌浪叠加,5月至11月台风影响......这些典型气象条件一直是制约船舶靠岸系泊作业的“老大难”问题。
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项目团队聚焦三大核心内容进行技术创新。在风险预判方面,攻克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缆绳系泊系统受力变化的技术难题,建立起“环境-船舶-码头-装备”联动模型,能精准预测极端环境下的作业风险;在感知控制方面,装备搭载了张力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可实时捕捉缆绳拉力和船舶晃动情况;在装备性能方面,新型恒张力执行机构采用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将响应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缆绳拉力波动不超过±10千牛内,完全满足设计标准。
港口码头场景中,右上角为正在停泊的“新林海 1”号(XIN LIN HAI 1)船舶,智能系缆装置的黄色绞车盘清晰可见,呈现出智能系泊装置在现代港口船舶系泊作业中的应用画面。
此次首试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北部湾港在复杂环境下智能靠泊与系缆技术的空白,也为港口高风险作业的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部湾港方案”。接下来,北部湾港项目团队将依据首测数据持续优化装备性能,加快推进技术成果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应用,以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和运营效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坚实有力的港口支撑。
文字丨苏渊兴
图片丨龚百木
编辑丨杨翊
校对丨韦诗婷、程敬忆
责编丨杨煜航
审核丨谈圳
终审丨李美亮
(北部湾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