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今天来看电影的朋友去白马旅游有优惠。”在10月31日举行的纪录片《白马姐妹》上海路演活动中,导演张同道对全场观众说。影片讲述了四川平武县厄哩寨的白马藏族伍音早四姐妹一家20多年间的生活变迁,分两次拍摄完成,影像横跨二十四载。现场,张同道自豪地表示,2003年在央视播出的《白马四姐妹》是白马人在世界上的第一部纪录片,此次上映的《白马姐妹》则是第一部关于白马的电影,“这个地方只有我拍过。我所有的镜头都是真的。”
拍纪录片,主角自己长出来
“拍白马,完全是个意外”。张同道回忆,1999年,央视有一套节目叫《中国文化之谜》,他在拍三星堆的选题时,为了解开三星堆人消失之谜,沿着长江上游一路寻找,在深山更深处见到了白马人。白马人来自哪里,至今没人能说清。他们没有文字,历史靠口口相传,但所有人的记忆只到爷爷那一辈,再往上就很难说得清。
![]()
《白马姐妹》上海路演现场 钟菡 摄
电影海报上,白马四姐妹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张同道提醒观众注意她们头上戴的圆顶礼帽,这种服饰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似乎格格不入。“那里盛夏平均温度只有20摄氏度,夏天还经常点火。这样的帽子既不挡风,也不御寒,而且还很贵,手工做一顶要一个多礼拜,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告诉我白马人为什么要戴这样的帽子。”
![]()
白马四姐妹
一开始,他带着好奇的眼光去拍摄神秘的白马人。当地有“跳曹盖”“圆圆舞”、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说全寨子的人会在除夕那天唱跳一晚上,张同道特意从峨眉电影制片厂调来一卡车的灯,用大摇臂镜头花了很大力气去拍这一古老仪式。也是在那次拍摄中,他发现了伍音早、晓小、小英美、金银早四姐妹,当时大姐25岁,最小的四妹只有13岁。除了二姐晓小,其他三姐妹都一心想往外跑。
![]()
大姐二姐
“故事片会先写故事,再找演员,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做法正好相反,我先决定拍白马,角色是自己长出来的,不是我选的。”他说,全寨子人在晒谷场上跳舞唱歌一宿,四姐妹一出来就有点与众不同,她们靓丽的外表和动人的舞姿,好像自带主角光环。“我也有爱美之心,很快就锁定她们拍摄。当然,到后头有没有‘戏’我也不知道,要靠运气,但这次我的运气好极了。”
![]()
观众入场前,先喝一杯白马米酒 钟菡 摄
当时,四姐妹是村里最早做民宿旅游的,也是发展最好的。“2001年,大姐靠旅游已经能年收入十几万元。当时我已经是正教授,工资一个月只有三千多元。二姐曾骄傲地跟我说,有一天她一个人一天就接待了150个游客。她们也是当地先富起来的人。”在1999-2003年的拍摄中,张同道记录下四姐妹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也见证了白马寨从伐木狩猎到家庭旅游的转型。
情感有多近,镜头就有多近
“如果观众仔细看会发现,1999年的第一次拍摄中,我的镜头跟四姐妹是有距离的。那时我还跟她们不熟。”张同道记得,第一次跟小英美问话时,她的表情是冷的,问的长,答的短。四姐妹的父亲当过兵,见过世面,听到张同道说“还会再来”,他嘴上说着欢迎,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却流露着不信任。“2002年夏天,我又来了,老爷子双手抱着我,用四川话说,‘你说话算数的’。”
![]()
曹盖
第二次去白马,张同道吃住在四姐妹家里,镜头也离她们越来越近。2020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冲毁山寨。有一天,张同道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我妈妈找不着了”,那是二姐晓小的女儿田冬梅打来的,18年未见,当时镜头里只有5岁的小女孩已经是23岁的大姑娘。这通电话让张同道毅然带着团队重返故地,“拍纪录片的人是一群很糟糕、很麻烦的一批人,事儿发生了,你不能装作无动于衷,你必须得回去。”
![]()
三姐
那时的白马寨像一个被炸弹轰炸过的重伤病人,满目疮痍。“我在四姐妹家睡过的床也淹没在泥里,看不到了。”这位年近六旬的导演在泥泞中蹚出了一条拍摄路,用四年时间记录下山寨从废墟到新生的全过程。片子里,能看到大家齐心协力灾后重建的艰辛过程,也有村民们因为补贴分配方式产生的激烈争吵。有时镜头甚至怼到脸上拍,记录下现场的敏感焦灼,与初次拍摄时的礼貌克制截然不同。“如果你的感情不到,这种镜头就是冒犯的。你跟他的情感有多近,你的镜头就有多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情感的距离。”
![]()
二姐抬房子
上海路演现场吸引了不少纪录片爱好者,一个个专业问题让张同道不由得称赞。有人注意到电影里出现了洪灾发生时和抢险现场的镜头,这早于纪录片团队抵达时间。“我们的镜头不撒谎,不造现场。”观众的火眼金睛让他感叹,“今天的观众你敢欺骗吗?”他介绍,这些镜头一部分来自村民自己的记录,一部分是当地融媒体中心提供,这些内容在影片中以竖屏的画面呈现,“有人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水淹没,一边看、一边拍、一边自己配音,‘那是我们的房子’,把这些画面留了下来。感谢手机,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
分钱大会
因为一场灾难,姐妹重新聚拢,共同投身于白马寨的重建中。也是这次拍摄,让张同道重新理解了白马。“第一次拍摄时,我把‘跳曹盖’当成一个奇观,调来一卡车的灯想把它拍得宏大,那次的拍摄是失败的。但这次,我理解了曹盖不是摆在博物馆的非遗,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电影里,我用了一组慢动作拍摄跳舞时的场景,从牙齿缺失的老人到年轻少女都笑得那么美丽,跳舞时,他们好像脱离了现实庸俗、杂乱的日常生活,获得一种神性的光辉。”
![]()
《白马姐妹》上海路演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 钟菡 摄
《白马姐妹》曾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将于11月5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影片也获得沪上影评人认可。白马灾后重建的故事,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想起自己参与上海援建汶川的亲身经历。上海市艺术电影联盟主席滕俊杰已是第二次观影,他透露影片此前在浙江大学放映时深受师生欢迎,“影片介绍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群体,白马人对生命的倔强、对家乡的热爱,面对滔天的自然灾害时坚定不移的抗争和理想让我们感受很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称赞,《白马姐妹》如同一股银幕的清流,越真实,越有力,“他们的生存本身、生命本身让我们感动。”
![]()
散场后,观众围着导演交流 钟菡 摄
原标题:《纪录片《白马姐妹》上海首映,导演张同道:这里只有我拍过,我的镜头不撒谎》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