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文|小雯
一、谁在撒谎,谁在失职?
郑智化的一句“连滚带爬”,让整个网络炸了锅。
视频出来之后,许多人指责他“夸大事实”“煽动情绪”,甚至上升到“阴谋论”。
于是,他发文道歉,说是自己用词不当,一时气愤所致。
但舆论反转得太快了。
人们追着一个形容词吵,却忘了事件的本质——一个残障者登机时受阻,是制度问题,不是情绪问题。
他是不是“连滚带爬”,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为什么他必须靠别人搀扶才能登机?
——为什么那25厘米的高度差,成了一个轮椅的障碍?
——为什么机场有“安全规范”,却没有“人性考量”?
这起事件揭露的,不是一个词的偏差,而是一个系统的冷漠。
郑智化可以为“措辞失当”道歉,但真正该道歉的,是那套没有做到位的公权力系统。
二、“制度化冷漠”:当规则压过人性
深圳机场的解释是:
“为了防止设备刮碰飞机,根据安全规范,登机车与舱门必须保持20厘米的高度差。”
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则冰冷。
它说出了某些管理上的一个典型病症——规则至上,责任模糊,人性失语。
在心理学上,这叫“去人化机制”。
它指的是,当个体陷入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时,会不自觉地用“标准操作流程”取代“人类同理心”。
于是,保障人员看不到一个坐轮椅的旅客,只看到一台“移动设备”需要被处理;
安检员不在意他是艺术家还是病人,只在意支架里有金属;
机场的管理层不关心残障者的体验,只在乎合规报告上有没有“事故记录”。
每个环节的人都没错,但合起来就错得离谱。
其实,没有充分人性化的规则,看起来安全,其实最危险。
当公共服务者把“遵守程序”当作“尽责”的全部,就会出现这种荒谬——系统没有出错,但人已经被碾碎。
![]()
三、“感恩逻辑”的陷阱:弱者必须低头吗?
有评论人说,郑智化“无视工作人员的付出”“不懂感恩”。
这其实揭示了我们社会深处的一种思维:弱者不能生气,弱者不配指责。
在权威伦理社会中,道德的天平始终倾向于强者。
人们潜意识里认为:
“你能得到服务,就该感谢。”
“你是残障人士,还挑三拣四,不懂体谅。”
“别人已经帮你了,你还敢抱怨?”
这种逻辑,把“权利”降格为“恩惠”,让“尊严”变成“可被施舍的慈悲”。
心理学家曾指出:
“当一个社会习惯以怜悯代替平等,它其实在巩固不平等。”
残障人士不需要怜悯,他们需要的是制度性的尊重。
真正有公民意识的社会,不要求弱者“懂事”,而要求强者“有心”。
郑智化不是在乞讨,而是在提醒公权力:“别让规则变成铁笼,让人掉进25厘米的缝隙里出不来。”
四、公权力的责任:不是“配合服务”,而是“主动保障”
“升降车高度差是安全要求”——这句话听起来很专业,但如果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它暴露了更大的问题:
机场只是在完成“物的安全”,而不是保障“人的安全”,在他们的逻辑里,飞机是核心,乘客只是变量。
然而,公共服务机构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规则更顺畅,而是让人活得更方便。
这就是心理学中“社会契约意识”的缺位——在现代社会,公共部门是纳税人的代理人,不是上位者。
他们收了公共预算,就要主动提供公共便利。这不叫“帮忙”,这叫“义务”。
试想,如果机场真把“人”放在核心位置,事情根本不至于闹成这样:
他们可以预留残障旅客登机时间;可以提前调整升降平台高度;可以配备轮椅坡道;可以用人手辅助而不是让人“自己想办法”。
但他们没做——因为没有压力。
直到舆论爆发,才最终道歉,但愿那不是危机公关,而是真正的反思。
是的,真正的道歉,应该是来自制度,而不是来自歌手。
![]()
五、“麻木者的共谋”:我们都成了默认的旁观者
为什么每次出事,都要靠舆论来推动?
因为公众已经对“公权力的慢半拍”形成了条件反射。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冷漠者效应”:
当责任被分散,每个人都觉得“不是我的事”,于是所有人都袖手旁观。
机场有规定;安检有程序;工作人员有上级;上级有制度——结果是,每个人都没错,但弱者的尊严就这样死在“没错”的链条里。
我们习惯了麻木。
习惯了“算了,他也不容易”;
习惯了“别惹事”;
习惯了“反正我不坐轮椅”。
可这正是问题所在:当麻木成了常态,公权力的惰性就会被默认为合理。
郑智化的愤怒,其实在撕开我们的冷漠。他用一个残障者的尴尬,让我们看见了系统的傲慢——那种“程序没错,人就该忍”的傲慢。
六、一个细节,就是一个国家的温度
你也许觉得,25厘米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坐轮椅的人,那就是尊严的分界线。
一个国家的文明,从来不是看GDP,也不是看机场多大,而是看——当一个最弱的人需要帮助时,系统是否伸出了手。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社会支持感”:它决定了一个人对社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当一个人一次次被拒绝、被推诿、被“按流程”时,他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羞辱。
“连滚带爬”不是撒谎,而是情绪化的真实感受。
那是一种羞耻、无力、被世界抛下的痛。
我们不该用冷笑去审判这种情绪,而应该反思:为什么一个轮椅要被迫去滚?为什么一个残障者要为正常登机付出道歉的代价?
真正的道歉,不该出自他口中,而是应该出自那个让他丢掉脸面的系统。
![]()
七、从制度到人心:真正的改进要从哪开始?
一个机场的无障碍问题,看似小事,其实是整个社会治理的缩影。
公共机构往往陷入一种“合规幻觉”:只要我按标准执行,就算尽责。
但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早就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危机,不在于效率的缺乏,而在于理性的过度。”
我们修地铁、盖航站楼、造摩天大厦,却不愿多花一点心思在一个斜坡上。我们花亿万在AI安检,却不花几十元配个软垫给残障者。
这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
郑智化事件后,深圳机场火速道歉,且积极做好各项措施应对,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八、梅娘说:当弱者连滚带爬,我们都在沉默中共谋
郑智化不需要被捧,也不该被骂。他只是一个让我们看到系统漏洞的人。
一个社会若连弱者的抱怨都容不下,那所谓的“文明”就只是装饰。
一个机场若只在乎安全规范而忘记尊严保障,那就不是“现代化”,而是“机械化”。
所以——连滚带爬的郑智化没有撒谎,真正该道歉的,是那个让他必须连滚带爬的机场。
因为他不是在闹情绪,他只是在为每一个可能摔倒的我们,争一口气。
别把弱者的愤怒当作矫情,那其实是一个社会的体检报告。
当公权力学会为25厘米的高度差负责,这个国家的文明,才真正有了落脚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