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10月30日,中美元首釜山会晤的余温还未散去,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枚“核炸弹”——下令美军在中断33年后立即恢复核武器试验。这番操作让美国国内一片哗然,批评声浪几乎淹没了中美会晤带来的短暂缓和信号,而俄罗斯的反应却快得超出预期,一系列动作俨然是给中国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战略“大礼”。
特朗普的核试验声明说得冠冕堂皇,声称是为“与其他核大国保持对等”,还嘴硬“我们的核武库很安全”。可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对俄罗斯近期军事动作的仓促回应。就在不久前,普京刚宣布俄军成功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紧接着又高调公布“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试验成功,强调这种武器“威力巨大且无法被拦截”。特朗普显然被这两款“大杀器”刺激到了,急着要秀肌肉找回场子,却忘了美国早已不是冷战时期那个可以随意挥霍核优势的国家。
![]()
美国国内的反对声几乎是瞬间爆发。内华达州民主党众议员迪娜·蒂图斯直接放话“我将提出立法,阻止这一行为”,要知道该州的内华达国家安全区是美国唯一能进行核试验的地方,当地议会早在今年5月就通过决议呼吁维持核试验禁令。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军控协会防扩散政策主任凯尔西·达文波特戳破了特朗普的愚蠢——冷战结束时美国已进行1000多次核试验,比俄罗斯多数百次,是中国的数倍,几十年测试形成的“复杂建模代码”让美国能通过超级计算机维持核能力,全球暂停核试其实是“锁定了美国的技术优势”。现在特朗普要重启核试验,无异于打开潘多拉魔盒,让其他国家有机会追赶,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
核威胁倡议组织给出的成本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每次核试验估计要花1.4亿美元,而且至少需要18个月准备,还得国会批准资金。更要命的是安全风险,过去就有放射性沉降物从试验竖井泄漏的先例,试验产生的震动甚至会影响到拉斯维加斯的建筑物,包括特朗普自己的酒店——那些建筑可没设计成能扛住高强度地震活动的样子。特朗普一边喊着要省钱,一边砸钱做这种既危险又亏本的买卖,也难怪美国舆论骂他“战略短视”。
![]()
就在美国陷入内耗之际,俄罗斯用行动展现了什么叫“审时度势”。中美釜山会晤结束不到24小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就表态,普京日程中暂无与中方元首通电话的计划,但“可以迅速安排”。熟悉中俄高层互动惯例的人都懂,这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俄方早已准备就绪,就等中方通话。更实在的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敲定访华行程,要在经贸、物流、能源、高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这份“大礼”的分量不言而喻。
中俄贸易2023年就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每天都有满载货物的列车穿梭在边境线上,黑瞎子岛的联合开发正在将地缘边界变成经济桥梁,“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让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这些合作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战略绑定。现在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特朗普取消美俄峰会、对俄施加新制裁,还重启核试验加剧对抗,俄罗斯自然要牢牢稳住中俄关系这一战略支柱。
![]()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俄在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对冲西方技术封锁。俄罗斯的理论积淀和航天技术,配上中国的工程化能力和市场应用场景,这种优势互补让两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特朗普或许以为重启核试验能威慑中俄,却没想到反而把俄罗斯推得离中国更近,让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更加稳固。
特朗普刚和中国谈完“大国担当”,转头就做出破坏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事,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不仅让美国国内不满,更让国际社会看清其霸权本质。俄罗斯则顺势而为,用深化中俄合作的实际行动回应变局,既稳住了自身战略处境,也给中国送上了关键支持。当前的中美俄三边格局中,美国的单边冲动正在不断消耗自身优势,而中俄的战略互信却在风浪中持续深化。历史已经多次证明,搞对抗、秀肌肉最终只会孤立自己,唯有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特朗普要是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未来只会犯下更多战略错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