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亲情被岁月撕裂,当责任被逃避淹没,一场关于赡养费的诉讼,揭开了父亲缺席29年的家庭伤疤。
案件背景
缺席29年的父亲
2025年,75岁的黄某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赡养费。但子女们的答辩却让所有人沉默——“他从未尽过父亲的责任”。
1996年,黄某与妻子经法院调解离婚后,一走了之。三个子女(两女一子)跟随母亲生活,而黄某在子女成长期间从未露面,也未支付过任何抚养费。
![]()
子女的控诉:被抛弃的童年
1、长女的艰难求学。长女自幼患有胸膜炎,上学费用全靠社会捐款维持。读完高中后母亲无力负担导致其辍学,父亲黄某从未关心过她的病情,更未承担过任何教育支出。
2、残疾女儿的悲剧。次女因父母离婚时母亲受打击,导致早产并先天性残疾。父亲黄某从未探望,也未支付任何医疗费,全靠母亲一人照顾。
3、儿子的沉默反抗。儿子虽未直接控诉,但法庭上提交的证据显示,父亲黄某从未参与过他的成长,甚至在他结婚时也未到场。
“他从未尽过父亲的责任,现在却要我们赡养?”子女们的质问,让在场的人陷入沉默。
法院调解
亲情与法律的平衡
面对子女的控诉,法院并未简单判决,而是组织双方调解。最终,黄某自愿放弃对残疾女儿的赡养费要求,剩余两个子女每月支付1250元赡养费,直至黄某去世。
法官说法
“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但亲情不应被法律强制。希望双方能放下过去,重新建立信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但父母未尽抚养义务的,子女可主张减轻或免除赡养责任。本案中,黄某长期未履行抚养义务,法院酌情减少其赡养费金额。
亲情不是交易,而是双向的付出
本案中,黄某的“缺席”与子女的“抗拒”,背后是29年的亲情裂痕。法律虽能判决赡养费,却无法弥补缺失的父爱。
“亲情不是交易,而是双向的付出。”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在孩子需要时在场,也希望所有子女都能在父母老去时,给予他们应有的温暖。
来源:朔州朔城区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