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话说杨浦丨保险战线上的红色耕耘者

0
分享至


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有人执枪奔赴战场,有人以笔唤醒民众,而谢寿天,这位从浙江余姚书香门第走出的青年,却选择以金融为战场、以实业为武器,在上海金融界开辟出一条独特的隐蔽战线,映照出了一名红色保险战士跨越时代的担当与荣光。


谢寿天

谢寿天,名本守,号叔申,浙江余姚泗门人,1914年出生于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父亲谢家山是著名书法家,精通文学,曾任泗门镇三乡诚意学堂校长。在新思潮的推动下,谢家山废除私塾式授课,开设多门新式课程,使得学堂声誉远播;晚年曾受敌伪市长邀请出任伪市政府秘书长,他毅然拒绝,以行动坚守了民族气节。受家庭氛围熏陶,谢寿天幼年在家乡读书时,便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1926年,谢寿天从家乡泗门诚意商业学校毕业后,前往上海正风中学求学。为早日分担家庭压力,1931年,中学尚未毕业的他,进入民信银行担任练习生。尽管工作繁忙,他对知识的渴望从未消减,白天专注工作,晚上则到基督教青年会夜校补习。


沪江大学

1932年春,谢寿天转入沪江大学商学院夜校部会计系接受专业教育。沪江大学商学院除本科外,还设有专科与普通科,专门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上课,为在职职工、家境贫寒却好学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办学态度严谨,课程设置贴合实际需求,还会邀请社会名流担任教师,收到社会广泛好评。

1935年,谢寿天毕业后进入上海天一保险公司担任会计科长。时值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东北逐步扩展到华北,中共中央及时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谢寿天在同事的介绍下加入了上海市职业界救国会,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行列。在参与各项抗日救亡活动的过程中,他不仅在思想上实现了极大提升,还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

当时,担任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的胡咏骐是革命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胡咏骐的影响下,谢寿天加入了由中共上海党组织文委领导的复社。复社是在上海“孤岛”时期诞生的红色出版机构,寄意“复兴中华”,以推动进步书籍出版、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为己任。(图片3:1938年复社出版的《西行漫记》扉页)为支持复社工作,谢寿天积极为《西行漫记》和《鲁迅全集》的出版筹集资金,确保了两部重要书籍的顺利问世——这两部书的出版,对于弘扬鲁迅思想、激励全民抗战热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天一保险公司内部,他常借与同事共进晚餐的机会,向职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团结进步青年,并介绍同事加入复社,为壮大革命队伍贡献了力量。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谢寿天、胡咏骐等保险界进步中上层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保险界战时服务团,报名参加的保险业职工达300余人,谢寿天担任秘书长。8月,他作为保险业代表参加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他积极开展募集捐款、慰问伤员、救济难胞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前线。

1937年11月,上海租界沦为被日伪沦陷区包围的“孤岛”,公开的抗日活动受到限制。中共上海党组织敏锐察觉到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利用这一平台掩护党员和党组织的秘密活动,随即派程恩树和林震峰两位党员组成保险业党支部,筹建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简称“保联”)。此时的谢寿天虽还不是中共党员,但将全部精力都投到了筹备工作上,甚至把自己的宿舍作为大家讨论工作的秘密地点。1938年7月1日,“保联”成立大会在宁波同乡会召开,谢寿天当选为常务理事兼组织部主任和图书委员会主席。


《保联会刊》第一卷第九期

在“保联”,谢寿天一方面积极团结保险界的中上层人士,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通过出版《保险月刊》《保联会刊》,来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并以“伤兵之友”“寒衣捐”等名义从经济和物资上支援新四军。同时他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以“保联”为平台,利用公开合法条件,秉持“隐蔽深入、联系群众”的方针,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话剧演出、歌咏比赛等,深受广大职工喜爱。

1938—1939年间,谢寿天在保险界持续开展革命活动。他积极参加中共上海党组织职委组织的职业界理论学习会,学习中共中央发表的宣言。还到处演讲,向群众介绍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事迹,推荐、销售进步书报、刊物,使群众及时了解抗日战争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他还与胡咏骐一起从经济上支持中共江苏省委领导的,由梅益等人主办的《每日译报》。

1941年2月,经石志昂介绍,谢寿天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在中共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书记陆志仁直接领导下,将工作重心放在工商界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上,成为党在工商界的重要联络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原来垄断上海保险市场的英、美等国保险公司全部被日军勒令停业。谢寿天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发展民族保险事业。在陆志仁的指导与帮助下,1942年春,大安产物保险公司正式成立,谢寿天担任常务董事兼总稽核。此后,他又与金融界上层人士组建中国工业联合保险公司和安全保险公司,解决同业分保问题。努力在政治上抵制日商垄断,团结金融界和保险界人士,开创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1942—1943年,谢寿天两次前往解放区,分别在淮南黄花塘和葛家巷向华中局城工部汇报工作,并参加党的整风学习。1944—1945年,他多次与上海金融界颇有影响的金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作民及中国银行沪行经理吴震修接触,围绕国内外形势、抗战前途、国共关系及共产党的主张政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抗战胜利后,谢寿天作为发行人和吴大琨等人创办出版《经济周报》,同时担任编委。他通过《经济周报》,调查收集有关国民党政府企业的经济情报和资料,为中共党组织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通货恶性膨胀的情况下,为使党有限的专项资金不受贬值的影响,谢寿天、方行等人,筹建东方联合营业公司,积极争取发展业务,创造利润,为革命活动筹集经费、掩护党员活动。随着业务发展,他在香港开设分公司,为中共上海局于1948年在香港举办学习班提供了经费支持。

1949年初,经中共中央指派,谢寿天参与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金融处副处长、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副行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分公司经理等职。为解放初期,稳定市场、恢复生产、打击金融投机倒把,以及对金融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贡献。

1954年,中国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谢寿天开启外交工作生涯,担任中国第一任驻英国商务参赞。他主动结识英国工商业、金融业的各界朋友,耐心向他们解读中国的内外政策,积极推动并协助英国厂商与中国外贸、工业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为促进中英两国经济贸易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

1960年,谢寿天奉调回国,此后历任外贸部出口局副局长、中国五金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局长、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等职,多次随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1972年,在接待外宾过程中,不幸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1972年8月10日去世,终年58岁。

谢寿天的革命路紧扣金融实业:战时借保险界筑统战堡垒、护民族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深耕金融与外交。他是保险战线上的红色耕耘者,用担当与实干,在时代答卷上写下忠诚与奉献。

文字丨肖琳琳(上海理工大学)

资料|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丨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杨浦 incentive-icons
上海杨浦
杨浦区人民政府官方平台
43188文章数 62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