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东地区曾经建造过一座空中花园,据说是近百米高的空中,如今中东的沙特这个国家又别出心裁,打算在沙漠上空350米处建造全球首座空中体育场——NEOM Stadium,并计划用它承办2034年世界杯。
这个造价10亿美元、可容纳4.6万人的“空中奇迹”,瞬间点燃全球关注。
![]()
从概念图上看,这座镶嵌在“THE LINE”线性城市350米高空的球场,以可再生能源供电、配套6家酒店与4块训练场地的奢华配置,再次展现了沙特的“钞能力”。
![]()
但剥开“未来感”的外壳,这场看似颠覆体育建筑史的计划,实则暴露了沙特超级工程“重噱头、轻落地”的积弊——技术断层、资金黑洞与现实矛盾,正让这座空中球场沦为又一个“吸引眼球的梦想泡影”。
要理解这场争议的核心,首先需看清空中球场与“THE LINE”项目的深度绑定关系。这座球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沙特“2030计划”中“THE LINE”线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
![]()
按照官方规划,“THE LINE”是一座长达170公里、高500米、宽200米的垂直城市,旨在通过“无汽车、全绿电、95%自然保留”的设计,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
![]()
空中球场所在的350米高空层,恰好处于城市“中层服务设施带”,下方150米处配套医院与酒店,30米处设球迷活动区,看似形成了“观赛-住宿-服务”的闭环。
![]()
但从现实进度来看,这个号称“已开工115.35公里”的超级项目,自2021年公布以来,仅完成了23.07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建设,且因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的资金限制,规模已被迫缩减。
![]()
更关键的是,中国基建企业参与的仅为电站发电机组等基础配套,核心的垂直城市结构与空中建筑技术,至今未公布具体承建方——这意味着,连城市主体框架都未稳定的情况下,空中球场的“悬浮设计”更像是纸上谈兵。
![]()
从技术层面看,空中球场面临三大难以逾越的鸿沟。其一,“悬浮稳定性”的物理难题。350米高空相当于100层楼高,球场需承载4.6万名观众、球员、设备的总重量超万吨,且需抵御沙漠地区频繁的强风与沙尘暴。
![]()
目前全球尚无任何建筑能在无实体支撑的情况下,实现如此大重量的“悬浮”——沙特官方宣称的“依托THE LINE建筑主体”,本质是将球场架设在城市中层平台,但该平台的承重结构需采用特种钢材与抗震设计,而沙特本土缺乏此类高端建材的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将大幅推高成本与工期风险。
其二,“人员通行”的现实困境。网友质疑的“几万人上下”并非调侃:按4.6万人满座计算,即便配备20部高速电梯(每部每分钟运送30人),单批次输送需77分钟,若分时段入场,整个流程将耗时超3小时,严重影响观赛体验;而“THE LINE”规划的“贯穿全线高铁”,至今未确定列车型号与轨道铺设技术,无法为球场提供高效接驳。
![]()
其三,“赛事安全”的保障空白。高空球场的消防与应急救援堪称世界级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或突发状况,350米高度远超常规消防云梯的救援范围,而垂直疏散通道的设计需突破“高层建筑疏散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国际标准,目前沙特尚未公布任何具体解决方案,连最基础的“球员紧急撤离路线”都处于模糊状态。
比技术更致命的是“资金黑洞”的持续扩大。沙特官方最初为“THE LINE”项目预估的2000亿美元预算,如今已飙升至1万亿美元,翻了5倍;而空中球场作为子项目,10亿美元的初期造价仅是“冰山一角”。
从沙特过往项目来看,这种“预算失控”并非个例:2018年宣布的“红海旅游项目”,预算从50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至今仅建成3家酒店;2020年启动的“NEOM未来城”,核心区建设已延误4年,资金缺口超300亿美元。
![]()
根源在于沙特的资金来源高度依赖石油收入,2024年国际油价波动导致其财政盈余缩减23%,PIF的投资收益也因全球经济下行而下滑——在“保能源、保民生”的优先级下,空中球场这类“非必需项目”随时可能被削减资金。
更讽刺的是,沙特为筹备2034年世界杯,计划新建11座场馆、翻新4座,总投入预计超200亿美元,而空中球场仅是其中之一,如此密集的超级工程同时推进,无疑会加剧资金分流,让每个项目都陷入“半拉子工程”的风险。
![]()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沙特缺乏支撑超级工程的“技术生态”与“人才储备”。纵观全球成功的大型建筑项目,如迪拜哈利法塔、北京大兴机场,均依赖成熟的“技术整合能力”与“本土产业链”——而沙特的超级工程,长期依赖“外资设计+外籍施工”的模式,本土企业仅能参与基础劳务。
![]()
以空中球场为例,其设计方案可能来自欧美建筑事务所,但施工需依赖国际工程团队,后期运维更需要专业的高空建筑管理人才。但沙特本土建筑行业的技术工人占比不足15%,高端工程管理人才几乎全部依赖外籍,这意味着项目将面临“设计与施工脱节”“运维无人接手”的困境。
![]()
此前沙特“国王塔”项目(计划高度1000米),因外籍团队与本土监管的沟通矛盾,导致工期延误8年,最终被迫缩减高度,便是典型案例。
![]()
从体育赛事的实际需求来看,空中球场的“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世界杯作为全球顶级赛事,核心需求是“安全、高效、便捷”,而非“猎奇”。
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虽耗资2200亿美元,但所有场馆均采用成熟的地面建筑设计,重点投入在空调系统与交通接驳,确保了赛事顺利运行;而沙特空中球场的“高空观赛”,不仅无法提升比赛质量,反而可能因“恐高观众不适”“天气影响视野”等问题,降低观赛体验。
更关键的是,国际足联(FIFA)至今未正式确认空中球场的承办资格——FIFA对世界杯场馆的安全标准、疏散能力有严格要求,若沙特无法在2030年前提供完整的技术验证报告,这座球场极可能被排除在赛事之外,最终沦为“无用的地标”。
回顾沙特近年的超级工程史,从“世界最大机场”到“垂直城市”,再到如今的“空中球场”,其共同特征是“以噱头吸引全球关注,用梦想掩盖现实短板”。
![]()
沙特固然拥有石油财富,但经济结构的单一性、技术能力的薄弱性、项目管理的混乱性,决定了这些工程难以落地。
但据《每日邮报》最新的消息,此事也有可能纯属捏造,消息称,这个空中球场的概念视频是由一个34岁的男子霍斯躺在床上制作完成的。未知是真是假,但联想到沙特一带的中东地区是“天方夜谭”的产出地,推出这样一个空中体育场的项目根本不算事儿,何况该国之前就出了垂直城市、国王塔、东西大运河、红海旅游项目、四方城市等等众多的比这个空中体育场更夸张的项目。
空中球场的计划和沙特的其他超级建筑一样,该国近几年来一直试图通过“震撼性建筑”塑造“现代化强国”形象的手段,但忽视了“超级工程需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当一个国家连本土基建的技术标准都未统一时,妄图一步迈入“未来建筑时代”,最终只能收获一堆“烂尾的梦想”。
![]()
消息来源:《中国经营报》10月31日报道《沙特将建世界首座空中体育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