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在位16年,把德国带成了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她卸任前,党内有个叫默茨的人一直想接班,结果被她死死按住不让上。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是党内斗争。
2025年默茨真上台了,八个月时间就把德国折腾得面目全非——炸掉核电站、向美国借一万亿欧元买军火、把对华贸易往死里整。
现在回头看,默克尔当年是不是早就看穿了什么?她拒绝默茨,到底是在保护什么?
默茨这个人在德国政坛混了几十年,跟默克尔的恩怨能写本书。
2002年他当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的时候,默克尔还在往上爬。
那时候默茨风头正劲,觉得自己迟早要当总理。
结果默克尔2005年当上总理后,慢慢把他边缘化了。
默茨2009年直接离开议会,跑去贝莱德当高管,一待就是十几年。
![]()
这期间默茨一直在等机会。
2018年默克尔宣布不再连任党主席,他马上回来竞选,结果输给了卡伦鲍尔。
2021年默克尔彻底退休,默茨又来了一次,还是没选上。
很多人说默克尔在背后使劲,就是不想让他接班。
当时外界觉得这是女政治家的小心眼,现在看来,默克尔可能早就知道默茨上台会干什么。
默茨的政治理念跟默克尔完全相反。
他在贝莱德那些年,接触的都是华尔街那套逻辑——市场至上、美国优先、意识形态划线。
2025年1月他终于当上总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义德国的国家战略。
![]()
他公开说德国过去太依赖中国和俄罗斯,现在要回到西方阵营。
这话听着耳熟,特朗普前几年就这么说。
2005年默克尔刚上台,德国经济一团糟,失业率高企。
她用了十几年时间,把德国变成了全球制造业强国。
怎么做到的?很简单,跟全世界做生意,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美国要求欧洲制裁俄罗斯。
默克尔表面上跟着制裁,背地里坚持推进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
这条管道直接从俄罗斯接到德国,让德国能拿到便宜的天然气。
美国气得要死,波兰也跳脚,说德国背叛欧洲。
默克尔不为所动,她算得很清楚——德国工业需要稳定便宜的能源,意识形态不能当饭吃。
对华关系更能看出默克尔的务实。
她16年任期内去了中国12次,比去美国还勤快。
2005年中德贸易额才611亿欧元,到2020年涨到2121亿欧元。
德国汽车、机械、化工产品在中国卖得飞起,宝马奔驰在中国赚的钱比在欧洲还多。
有人批评默克尔对华太软,她从来不辩解,闷头赚钱。
![]()
默克尔还有个绝活——守住财政底线。
德国宪法规定政府赤字不能超过GDP的0.35%,她16年里几乎没突破过这个红线。
疫情期间被迫举债,疫情一过马上收紧。
这个"黑零"政策让很多国家羡慕,德国国债成了全球最安全的资产。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默克尔说了句狠话:"我们欧洲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依靠他人的时代部分结束了。"
这话说得很艺术,既批评了美国,又没把话说死。
她骨子里知道,德国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谁都不能完全得罪。
2025年1月默茨宣誓就职,德国的国运开始转向。
![]()
他第一个月就宣布重新审查对华投资政策,限制德国企业在中国扩张。
大众、宝马这些企业慌了,他们在中国的工厂雇了几十万人,市场份额刚站稳,现在政府让他们往回撤。
6月默茨飞去华盛顿见特朗普。
两个人关起门来谈了三个小时,出来后默茨宣布德国接受美国的要求,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3.5%。
这意味着什么?德国2024年军费才800多亿欧元,现在要涨到1620亿欧元。
钱从哪来?借!默茨计划未来几年举债一万亿欧元买美国军火。
那个守了十几年的"黑零"政策,就这么没了。
财政部测算,2029年德国赤字会达到1260亿欧元,超过宪法规定好几倍。
默茨修改了宪法里的债务刹车条款,理由是"国家安全高于一切"。
![]()
德国债券收益率应声上涨,投资者开始怀疑德国政府的偿债能力。
8月发生了件很微妙的事。
德国外长博莱恩跑去日本,在东京公开批评中国的对外政策。
这种事默克尔时代绝对不会发生,外长访问亚洲,一般都会顺道去中国。
博莱恩故意不去,还在日本放狠话。
中方很生气,原本安排的中德外长会直接降级,变成了司局级会谈。
默茨政府还干了件更绝的事——向立陶宛派驻整个装甲旅。
德国第45装甲旅有几千号人,坦克装甲车拉了几百辆,驻扎在离白俄罗斯边境不到20公里的地方。
![]()
这是二战后德国军队第一次这么靠近俄罗斯势力范围。
莫斯科警告说这是挑衅,默茨回应说德国不再害怕威胁。
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发生了爆炸。
不是事故,是人为引爆。
默茨政府组织工程队,用炸药把核反应堆外壳炸毁,彻底终结了这座核电站。
德国本来就在弃核的路上,默克尔时代定的目标是2023年关闭所有核电站。
2023年4月最后三座核电站停运,德国成了全球唯一完全弃核的工业大国。
![]()
默茨上台后本来有机会重启核电讨论,毕竟能源危机还没解决。
结果他不但不重启,还要用爆破的方式彻底斩断后路。
为什么要炸?默茨的逻辑很简单——德国未来的能源要靠美国。
北溪管道被炸后,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归零,现在主要靠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美国LNG价格是俄罗斯管道气的三四倍,德国企业叫苦连天。
化工巨头巴斯夫把部分生产线搬到中国和美国,就是因为德国能源成本太高。
炸核电站这事引起了巨大争议。
环保派觉得这是胜利,反对派说这是自杀。
德国现在发电主要靠煤炭和天然气,碳排放不降反升。
默茨说没关系,美国会帮忙解决能源问题。
![]()
怎么帮?多卖点LNG呗,价格嘛,那是市场决定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底接受采访,被问到怎么看德国的变化。
老马克龙沉默了几秒,说:"德国正在放弃独立性,这对欧洲不是好事。"
法德是欧盟的双引擎,默克尔时代两国配合默契,一起抵制美国的过分要求。
现在默茨把德国绑在美国战车上,马克龙唱独角戏唱不下去。
![]()
欧洲的战略自主,一直是马克龙最在意的事。
他推动欧洲军队建设,想让欧洲摆脱对北约的依赖,现在德国反过来拼命给北约送钱。
德法关系出现裂痕,最高兴的是华盛顿。
美国多年来就想拆散欧洲内部的团结,现在德国主动配合,省了不少力气。
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倒是很支持默茨,他们本来就亲美反俄,德国的转向正合他们心意。
欧盟内部现在分成两派,一派跟着德国往西靠,一派跟着法国保持独立。
默茨还推动欧盟出台更严格的对华经济安全政策。
他提议限制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基础设施,审查欧洲企业对华技术出口。
![]()
这些政策还在讨论,还没正式实施,德国企业已经感受到寒意了。
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德贸易额接近2500亿欧元,现在默茨要主动切断这条生命线。
看几组数据就知道默茨这八个月干了什么。
德国2025年军费1620亿欧元,比2024年翻了一倍。
这些钱70%要花在美国军火上——F-3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M1坦克。
德国军工企业能拿到的订单不到30%。
2024年德国财政盈余还有200亿欧元,2025年预计赤字1100亿欧元。
未来四年要举债一万亿欧元,平均每年2500亿。
![]()
这个规模相当于德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钱借了要还,还要付利息。
德国国债利率已经从0.5%涨到2.8%,未来利息支出会是个天文数字。
对华贸易也在下滑。
2025年前三季度中德贸易额同比下降15%,德国对华出口下降22%。
汽车行业最惨,大众在中国的销量掉了30%,宝马掉了25%。
中国消费者开始转向本土品牌,德国车不香了。
化工机械行业也好不到哪去,订单往东南亚和印度转移。
能源成本是另一个大坑。
![]()
德国工业用电价格2025年涨了40%,天然气价格涨了60%。
能源密集型产业扛不住了,钢铁厂、铝厂、化肥厂纷纷减产。
有的直接关门,有的搬到能源便宜的国家。
德国制造业正在失去竞争力,这可是默克尔花十几年建立起来的优势。
默克尔退休后很少公开发言。
默茨上台这八个月,她一次采访都没接受,一次评论都没发表。
外界拼命想知道她怎么想,她就是不说话。
2025年9月,有记者在柏林街头碰到默克尔。
她刚从超市出来,手里提着购物袋。
记者问她对现任政府有什么看法,她笑了笑,说:"我已经退休了,不适合评论。"
记者追问:"您当年为什么不让默茨接班?"默克尔停下脚步,认真想了想,说:"每个领导人都要对历史负责,我做了我认为对的选择。"
说完就走了。
这段视频在网上疯传。
很多德国人开始怀念默克尔时代。
那时候虽然也有问题,但德国至少是稳定的,财政是健康的,外交是平衡的。
现在呢?八个月时间,默茨把默克尔十六年积累的家底败得差不多了。
有政治学者分析说,默克尔当年拒绝默茨,不是因为私人恩怨,而是战略眼光。
她知道世界正在多极化,德国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默茨的思维还停留在冷战时代,非黑即白,非友即敌。
这种思维在21世纪是行不通的,会把德国带进死胡同。
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跟中国俄罗斯美国都保持着贸易往来。
她不搞零和游戏,不强迫别人站队。
默茨上台后,德国变成了美国的小跟班,丧失了战略自主性。
欧洲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的德国,不是照搬华盛顿政策的德国。
默茨赌的是什么?赌美国会永远强大,赌西方阵营会永远团结,赌对抗路线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赌注太大了,输了的话,德国会付出几十年的代价。
举债一万亿欧元买军火,本质上是财政投降。
德国把未来的钱提前花掉,换来的是美国的安全承诺。
美国真会保护德国吗?历史告诉我们,美国只保护符合自己利益的盟友。
一旦德国的价值下降,或者美国国内政治转向,这些承诺就是废纸。
放弃对华市场,是在自断手脚。
中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机械市场、化工市场。
德国企业在中国赚的钱,养活了国内几百万工人。
现在默茨为了意识形态,要把这块市场让给日本韩国美国。
德国工人会答应吗?
能源问题更是致命伤。
工业国家没有便宜稳定的能源,就失去了竞争力。
默克尔时代坚持北溪2号,就是为了保证能源供应。
现在管道被炸了,核电也炸了,德国只能依赖美国的高价天然气。
这种依赖是战略性的,美国捏住了德国的命门。
默茨政府还在推动更多对抗性政策。
他准备明年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包括远程导弹。
他还计划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军事合作框架,派军舰去南海巡航。
这些动作都在恶化德国的国际环境,把潜在的合作伙伴变成对手。
德国选民开始醒悟了。
最新民调显示,默茨的支持率下降到38%,比上台时低了15个百分点。
反对党在各州选举中接连获胜,默茨的执政联盟摇摇欲坠。
德国社会正在分裂,支持者说默茨在保卫西方价值观,反对者说他在葬送德国未来。
默克尔2021年离开总理府那天,天气阴沉。
她最后一次环顾办公室,收拾好私人物品,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时没人知道,她拒绝让默茨接班这个决定,会在几年后被证明是多么明智。
德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恰恰是默克尔最担心的那条——放弃平衡,选择站队,用意识形态代替国家利益。
历史会证明谁对谁错,德国人民会用选票说话。
默克尔的沉默,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