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新
这才是清晨六点半,李振华已经站在办公室窗前整整十分钟。窗外,开发区主干道梧桐大街在晨曦中延伸着,几处未完工的工地上塔吊静静地悬在半空,像是时间凝固的钟摆……
这是他调任梧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第三个月的早上。
“李书记,这是上周招商洽谈会的后续简报。”办公室主任小赵轻手轻脚走进来,将文件夹放在办公桌上,“另外,九点钟的班子列会材料已经准备好了。”
李振华转过身,接过简报快速浏览:“上次洽谈的德国智能制造项目,对方提出的七点顾虑,我们逐条回复了吗?”
“还在整理相关政策和配套方案...”
“今天下班前必须完成。”李振华表面看语气温和但内心坚定且露出有点不悦,“梧桐开发区已经错过了上一轮发展机遇,这次绝对不能再错过。”
小赵点头记录,犹豫片刻又说:“另外,东片区的王村长又来了,已经在接待室等您。”
李振华看了看表:“请他到我办公室来,顺便让食堂送三份早餐。”
七点整,王村长和几位村民代表坐在了李振华办公室的沙发上,面前摆着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
“李书记,我们不是来闹事的,”王村长开门见山,“但征地补偿标准确实太低。西村张老四家的三层小楼,拆了后在市区连个两居室都买不起。”
李振华拿起一个包子递给王村长:“老王,你先吃点东西。我上周末特意去张老四家看了,他女儿今年高考是吧?听说成绩不错。”
王村长愣了一下:“您怎么知道?”
“我不光知道这个,还知道他家的楼房是十年前借债建的,现在每月还在还贷。”李振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和班子同志重新测算的补偿方案,考虑了物价、债务、子女教育等多重因素。同时,我们准备在开发区内为被征地家庭的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优先就业机会。”
王村长翻看着文件,脸上的表情从戒备逐渐转为惊讶……活脱脱一场子亇“变脸戏”。
“但是,”李振华话锋一转,“我也需要你们的有效支持。下周三德国企业代表要来考察,东片区是首选地点,不能再出现村民阻挠考察的情况。开发区发展不起来,大家的长远利益都会受损……”
送走王村长一行,李振华匆匆赶往会议室。党政班子成员已到齐,分管招商的副主任周明正在翻阅材料,眉头紧锁着。
“同志们,”李振华开门见山,“今天的会议我们只讨论三个问题:招商引资新政策如何更具吸引力?征地拆迁如何体现人情温度?干部队伍建设如何夯实道德基础?”
周明率先发言:“李书记,各大开发区政策同质化严重,我们很难脱颖而出。我建议在高端人才个税返还和研发项目补贴上加大力度。”
“我同意,”李振华点头,“但我们还需要一个‘梧桐定制’方案——深入了解每家目标企业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为德国企业配套建设双语学校和德系医院,解决他们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分管城建的王副主任接话:“征地方面,村民最担心的是失地后的生计问题。除了提高补偿标准,是否可以探索‘土地入股’模式,让村民也分享到开发区的发展红利?”
“好思路!”李振华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请尽快拿出具体方案,下周上会讨论。”
会议进行到干部队伍建设议题时,气氛有些微妙。
周明轻咳一声:“李书记,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招商局的小刘,就是刘副局长的儿子,最近和一些企业老板走得特别近,己经有了些群众有反映。”
李振华放下笔:“情况核实了吗?”
“还没有确凿证据,但影响确实不好。”
“这样吧,”李振华沉思片刻,“第一,请纪委同志找小刘谈话提醒;第二,下周开始,我们启动‘清风梧桐’道德建设工程,所有干部轮流参加,从我开始;第三,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会议结束已是中午,李振华叫住周明:“周主任,一起食堂吃个饭?”
食堂角落,周明欲言又止:“李书记,小刘的事...刘副局长为开发区工作二十多年,是不是...”
“老周,”李振华放下筷子,“正因为刘老是我们的功臣,我们才更要保护他的儿子不犯错误。严管就是厚爱,这个道理你比我懂。”
周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半个月后,德国企业考察团如期而至。就在考察车队即将到达东片区时,李振华接到紧急电话——二十多名村民拦在了路口!
他立即赶到现场,只见王村长正带着村民与保安对峙。
“李书记,你说的话我们信,但德国人来了后到底是什么样,大家心里没底!”一位村民高声喊道。
李振华接过喇叭,没有站在高处,而是走到村民中间:“乡亲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今天我不讲大道理,只给大家看三样东西。”
他从公文包中取出文件:“第一,是已经正式批准的征地补偿新标准,比原来提高了30%;第二,是开发区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协议,为大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第三,是与德国企业签订的承诺书,他们保证投产后优先招聘本地员工。”
人群安静下来。
李振华继续说:“我知道,空口无凭。所以今天我请来了法律顾问,现场为大家解读这些文件的法律效力。另外,我已经安排考察团先去参观其他区域,给我们两小时时间,大家有任何疑问,我们现场解答。”
王村长走上前:“李书记,我们不是不讲理的人。只要你说的这些都能落实,我们不但不阻拦,还要敲锣打鼓欢迎人家来!”
两小时后,当德国考察团到达东片区时,迎接他们的是村民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和一条醒目的横幅:“欢迎德国企业落户,共建美好家园”。
德方代表施密特先生惊讶地对李振华说:“李书记,我去过中国很多开发区,这里是唯一一个当地居民如此热情的地方。仅凭这一点,我就相信在这里投资是正确的选择。”
三个月后,德国智能制造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额达50亿元。随之而来的还有三家配套企业和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的研发团队。
签约仪式当晚,李振华独自回到办公室,又一次站在那扇窗前。如今的梧桐大街已是灯火通明,新的工地上夜班工人正在忙碌……
小赵轻轻敲门进来:“书记,您让我整理的‘梧桐经验’材料初稿完成了。”
李振华接过材料,翻到最后一页:“这里加一条:开发区的建设,不仅是要建工厂、修马路,更是要建人心、修信任。政策可以复制,设施可以超越,但人心的凝聚才是最长久的竞争力。”
他步伐坚定地走到墙上的开发区规划图前,目光落在东片区那片即将焕然一新的土地上。
“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开个短会,集体研究下一阶段如何把‘梧桐经验’制度化、长效化。”
窗外,梧桐树的新叶正在春夜里悄然生长………
汪晓东写于2023年12月22日
改于2025年10月31日夜时23点23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