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大家可能不那么熟,但它在芯片界可是个大玩家,主要做那些基础的分立器件,比如晶体管、二极管和功率MOSFET啥的。
这些东西听起来不起眼,可在汽车电子系统里到处都是,从车灯开关到方向盘控制,再到电池管理,一辆普通车得用上五百来颗,电动车那就更多了,上千颗都不止。
安世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前头,尤其在车规功率MOSFET上占了14%左右,基本垄断了好些细分领域。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花了250多亿人民币把安世收购过来,当时这事儿被看作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关键一步。
收购后,安世的供应链模式挺稳当:晶圆生产主要在欧洲,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负责前端制造,中国广东东莞的基地则管后端的封装测试,占了公司七成产能。这种分工让产品从欧洲出发,运到中国加工完,再销往全球,本来挺顺溜。
 ![]()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出了新规,把实体清单的限制扩大到母公司50%以上的子公司,这直接把安世牵扯进去,因为闻泰科技早就在清单上了。第二天,9月30日,荷兰政府就出手了,以国家安全为名冻结闻泰对安世的控制权,还把中国籍CEO张学政给撤了,换成德国籍的财务官斯蒂芬·蒂尔格临时顶上。
荷兰当局说这是为了防技术外流,安世欧洲工厂握着核心制程,东莞那边主要是组装,但他们担心设备和知识被转移。法院下了冻结令,有效期一年,这就把公司内部搅得天翻地覆。欧洲团队开始加强本地把控,中国团队那边运营就卡壳了。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反击,发布了出口管制禁令,禁止安世在华子公司和分包商把特定成品和组件运出国门。这禁令覆盖了安世八成左右的产品,因为东莞工厂及其周边网络负责大部分最终输出。禁令一出,东莞基地出货就直线下降,从10月中旬开始,他们调整成每周干四天歇三天的节奏,三分之一设备闲着。
员工轮班少了,生产线效率掉得厉害,本来一天处理好几百万颗芯片,现在勉强维持。安世欧洲工厂还在产晶圆,但没法送去东莞封装,汉堡那边硅片堆积如山,曼彻斯特的功率器件产能利用率也降了。10月10日,安世给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发了通知,说没法保证芯片交货,这消息一出,整个供应链就警铃大作。
 ![]()
10月26日,安世总部正式切断了对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理由是当地团队没按合同付钱。说白了,这背后是控制权拉锯战升级了。蒂尔格10月29日签了客户信,正式通报停供,说除非支付义务全兑现,不然没法恢复。信里还提,安世在想别的办法保客户供应,比如把晶圆转去马来西亚的工厂,但那地方规模小得多,顶不了东莞的量。
欧洲晶圆厂正常运转,可少了封装环节,产品就卡在半成品阶段,出不去市场。这事儿直接把安世推到分裂边缘:荷兰总部有政府撑腰,管着欧洲的技术和晶圆资源;中国团队掌握封装测试,双方都说自己是正统,向客户发矛盾指令。荷兰方劝客户别买东莞货,说质量没保证;中国方则启动自救,拉国内供应链本土化运营。客户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好些汽车供应商开始双线采购,物流成本直线上升。
这停供对全球汽车业打击不小。安世的产品不是高端芯片,而是那些基础电控件,一辆电动车得用几千颗,管着功率转换、热管理和充电系统。传统车也离不开,用在车身电子和传感器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研过,主要车企和一级供应商的安世芯片库存就够撑两三周。日产说他们的库存顶到11月头一周,本田已经在10月28日停了墨西哥一家装配厂。
 ![]()
大众汽车警告,短期内生产可能中断,斯特兰蒂斯集团设了应急指挥室,每天盯着供应动向,他们采购官说这是全行业全球性难题。梅赛德斯-奔驰也在找替代源,但短期大规模转单行不通,因为安世在细分市场的垄断地位,备选供应商认证得花几个月。
欧洲车企风险最大,德国那边依赖本土一级供应商,本来就库存薄,加上新车型如宝马Neue Klasse和大众T-Cross电动版要上市,缺芯直接拖后腿。北美也受波及,本田调整了俄亥俄工厂节奏,通用、丰田、福特等联盟发紧急警报。亚太地区,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确认交货不确定,巴西政府估摸两三周内就得停产。
跟2021年那次芯片荒不一样,那时候是产能不足加疫情,这次纯属地缘因素搅局。美国扩展管制逼荷兰动手,中国出口禁令锁死输出,企业控制权争端把商业规则踩在脚下。德国媒体《经济周刊》发文批荷兰政府这步棋下得蠢,说干预没解决安全问题,反倒把好好的跨国供应链搞崩。
安世内部沟通受阻,欧洲和中国基地协调会少得可怜,订单延误成常态。闻泰科技公开要荷兰还控制权,北京措施稳住不动。蒂尔格作为临时头儿,管着欧洲生产,但资金链绷紧,因为支付纠纷让财务结算更乱。东莞工厂试着转内销,用人民币结算,但以前的外汇交易没了,出口禁令限死灵活性。
安世一年产900亿颗器件,东莞月封装60亿,现在全卡住。欧洲汽车业本就需求疲软,电动车转型卡在电池和芯片上,这次中断雪上加霜。车企们在优先保高端车型,调生产计划缓解压力,但长远得重构供应链,找更多元供应商。
 ![]()
政策层面,荷兰用罕见商品可用法保本土半导体利益,说怕裁员和关厂,但结果适得其反,员工内部不安,欧洲可能丢上万岗位。中国团队据说闲置了三分之一设备,周边分包企业订单掉,区域经济波动。全球客户困惑,谁的指令靠谱?部分转向本土采购,成本上去了。
僵局没解迹象。荷兰冻结令到明年9月,中国管制没撤期。分析起来,政治干预放大了商业弱点,解决得靠中美欧跨国谈,但不确定性挂在那儿。车企得备持久战,潜在停产会扩。企业领导层变动稳住现状,供应链风险拉长。短期看,11月头周是关键节点,库存耗尽,生产线真停,经济连锁反应大。长远,半导体业重塑,地缘因素成常态,大家得适应这新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