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中方在稀土出口问题上终于给了准话,态度坚定到让不少西方国家措手不及。
作为全球稀土领域的“领头羊”,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际市场的神经,尤其是对稀土高度依赖的美国、欧盟和日本,这段时间可谓是坐立不安。
![]()
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上最近火药味十足。
欧盟谈判代表带着厚厚的数据报告找上门,想说服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这些数据指向一个结果,要是中方继续管控出口,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未来几年就得面临零部件短缺的大麻烦。
德国汽车巨头们已经急得团团转,一个劲给柏林政府施压,要求赶紧稳住稀土供应链。
可中方代表的态度从头到尾都没松过。
![]()
会议一开始就把话摆得明明白白,这项出口管制政策是国家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安排,跟任何外部施压都没关系。
一位参与谈判的中方官员私下透露的信息很关键,这些管制措施早在五年前就纳入了国家长期规划,核心目的就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同时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行。
美国媒体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些主流媒体轮番炒作“稀土危机”。
他们报道说,中方收紧出口后,美国不少高科技生产线已经受到影响。
![]()
五角大楼甚至专门成立工作组,评估稀土短缺对国防工业的冲击。
本来想跟着媒体一起造势施压,可美国采购商的实际行动却很“诚实”,依旧选择从中国进口稀土。
很显然,原因很简单,中国稀土价格合理、品质可靠、供货及时,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渠道。
![]()
西方“自救”:越救越慌的稀土困局
日本那边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外务省隔三差五就发声明喊“稀土荒”,还想拉着欧美组建“反稀土垄断联盟”。
无奈之下,日本经产省甚至砸出5000亿日元,支持企业研发稀土替代材料。
可欧盟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德国担心汽车产业受冲击,法国顾虑国防工业安全,东欧国家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个联盟刚开两次会就因为分歧太大停摆了。
![]()
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愿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也理解各国的正当关切。
但要是有人想靠施压逼中国放弃原则,那可真是打错了算盘。
稀土出口管制涉及国家核心利益,这条红线谁也碰不得。
国家发改委一位高级官员说得很实在,稀土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怎么管理利用完全是中国的内政。
![]()
如此看来,西方国家在关键资源上的脆弱性,这次算是被稀土风波彻底暴露了。
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全球化产业分工格局,不是想调整就能调整的。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几代人努力和巨额投入换来的,技术积累、产业配套、人才储备,哪一样都不是短期内能复制的。
![]()
中方底气:几十年磨出来的稀土硬实力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研发团队,单包头稀土研究院就有四百多名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级专家近百名。
每年发表的稀土相关学术论文,占全球总量的四成以上。
本来想统计一下其他国家的研发力量,后来发现跟中国比差距确实不小。
![]()
特朗普团队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点,嘴上喊着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实际操作中根本做不到。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早就说得很清楚,军工产业对稀土的需求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方案。
F-35战机的雷达系统需要稀土元素钕和镝,导弹制导系统离不开铽和钆,最新型声呐设备里含有铕和钐,这些高科技武器装备,少了稀土根本造不出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美国每年需要进口约一万二千吨稀土材料,其中八成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
![]()
这个数字未来五年还会增加,毕竟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这些新兴产业,对稀土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一位长期研究稀土产业的中国学者表示,想要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和数千亿美元投资,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特朗普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考虑将稀土列为“国家紧急物资”,甚至计划建立战略储备,但这些措施更多是应急之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依赖问题。
![]()
特朗普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坚如磐石。
这场稀土博弈,其实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
中国不是靠运气成为稀土强国的,而是通过几十年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培育。
西方国家想通过施压改变中国稀土政策的尝试,注定会失败。
球已经踢到了西方国家那边,接不接得住,就看他们自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