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佳士得拍卖师落下槌的那一刻,整个瓷器收藏圈都沉默了——一件元青花牡丹纹玉壶春瓶,最终以184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个数字放在十年前,连一件普通清代官窑的零头都不够,更别说顶着“瓷中黄金”名号的元青花了。曾经被炒到“一件破亿”的元青花,如今以这样的价格收尾,藏圈里那股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狂热,终于在现实面前摔得粉碎。
 ![]()
拍品
谁还记得十年前元青花的风光?2011年,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拍出2.3亿元天价,直接把元青花推上神坛。那之后,只要沾着“元青花”三个字,哪怕是残片都能被炒到几十万,藏家们挤破头想抢一件“元代官窑”,甚至有人拿着放大镜对着瓷片的气泡研究整夜,坚信自己能淘到下一个“亿元藏品”。那时候的市场里,到处是“元青花存世不足百件”“错过再等百年”的说法,仿佛手里没有一件元青花,就不算真正的藏家。
 ![]()
拍品
可这场狂欢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先是这两年各大拍卖行的元青花成交价接连跳水:2022年某拍行的元青花缠枝莲纹碗以320万成交,比预期低了近一半;2023年一件元青花梅瓶更是流拍,连估价的下限都没摸到。再到这次佳士得的184万,数字一次比一次刺眼,曾经被捧上天的“元青花神话”,慢慢显露出虚高的底色。
 ![]()
藏圈里的老玩家都清楚,元青花的降温早有征兆。一方面,这些年随着考古技术进步,“元青花存世极少”的说法被打破,各地博物馆陆续展出更多元代民窑青花,市场上的“真品”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缺;另一方面,前些年疯狂涌入的资本开始撤退,那些抱着“短期炒高、快速变现”想法的投机者,发现元青花很难再拍出天价,纷纷抛售手中藏品,反而让市场供大于求。更关键的是,新一代藏家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迷信“年代越老越值钱”,反而更看重藏品的工艺、品相和传承,元青花的“年代光环”自然没那么耀眼了。
 ![]()
最扎心的是那些高位接盘的藏家。有人在2018年花800万买下一件“元青花龙纹盘”,如今想以500万出手都没人问;还有人抵押房产凑钱买的“元青花玉壶春瓶”,现在估价连当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曾经以为能“传家增值”的宝贝,如今成了烫手山芋,就像泡沫破灭后的股市,只剩下一地鸡毛。
 ![]()
佳士得这场拍卖,与其说是元青花的“价格滑铁卢”,不如说是收藏圈的“理性回归”。当“天价神话”不再,藏家们终于开始正视:瓷器的价值从来不是靠炒作和噱头堆出来的,而是工艺、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或许未来,元青花会彻底走下神坛,回到它应有的价值位置,而那些真正懂收藏、爱文化的人,才能在这场降温里,找到真正值得珍藏的宝贝。毕竟,收藏的本质是传承文明,不是赌一场注定会输的“天价游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