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空?底部?白酒三季报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文 | 张强
10月30日,18家白酒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全部出炉。
数据背后传递出的信号令人警觉:仅有两家企业维持微幅增长,其余普遍承压下行——这基本概括了当前白酒行业三季度的整体表现。
事实上,自春节过后,行业就已步入“弱动销”区间。价格倒挂、动销滞缓、库存高企等问题不仅未能缓解,反而在三季度呈愈演愈烈之势。随着三季报的披露,市场对行业基本面的担忧进一步聚焦。
当前白酒市场正呈现典型的“双降”格局:营收与利润同步收缩。这一趋势将延续多久?行业是否已进入真正的“出清”阶段?本次三季报所揭示的,究竟是阶段性底部,还是漫长调整的开始?
01
断崖式下滑!白酒Q3单季营收跌18%,头部六强垄断88%的营收
据统计,18家白酒上市企业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总额3176.58亿元,同比下降5.84%;净利润总额1226.90亿元,同比下降6.88%。
而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更糟,18家企业营收总额仅779.4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8.42%;净利润总额280.55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2.03%,单季业绩下滑幅度远超前三季度均值,行业下行压力进一步加码。
这一场景与2013-2014年的行业调整高度相似:当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出台后,白酒主流消费场景缺失、市场动销低迷,企业业绩集体下滑,部分企业遭遇断崖式下跌。
2014 年前三季度,18家白酒上市企业中仅茅台、古井贡酒、牛栏山实现营收增长,舍得、老白干等早在 2013 年就已陷入下滑。
而2025年禁酒令的落地,让本就处于周期调整中的白酒行业雪上加霜,政策对消费场景的冲击再度成为行业下滑的核心推手,“梦回2014”成为行业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三季度报的剧烈下滑超出市场预期。因为1-9月份企业领导们的公开讲话,都未曾透露业绩下调的预期,本次突然下调超出大家预期。
这也折射出两大关键信号:
一是市场动销差的情况超出企业预期,酒企“压货”空间基本耗尽,终端动销的真实困境直接反映在业绩报表中,不再有过去的“数据缓冲”。
二是酒企达成“泄洪”共识,头部及区域酒企纷纷选择在三季度主动释放业绩压力,不再通过渠道压货粉饰报表,而是以“轻装上阵”的姿态应对行业调整,这也导致三季度单季业绩下滑幅度显著扩大。
东北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强指出,这一次是报表最接近市场的一次,这与过去“报表滞后于市场”的规律形成鲜明反差。
行业下行期,“强者恒强” 的马太效应不仅未受影响,反而进一步强化。
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超百亿的头部六强酒企(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六家企业合计实现营收2799.65亿元,净利润1162.4亿元,分别占18家酒企总营收的88.13%、总净利润的 94.74%。
对比2024年数据,这一集中度再创新高——2024年六强营收占比为86.24%,净利润占比为92.62%。
即便头部六强自身也未能完全摆脱行业调整影响,2025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3.92%、净利润同比下滑 4.98%,但显著低于行业整体降幅。
这意味着,行业下行期的市场份额正在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酒企与区域酒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不受周期波动影响的长期趋势。
02
从Q1微增到Q3恶化,头部收现下滑印证动销疲软
今年一季度,17家上市酒企(未含皇台酒业)共营收1492.64亿元,同比增长3.76%;净利润631.25亿元,同比增长2.55%。
今年上半年,20家白酒上市营收总额2412.84亿元,同比下降2.12%,净利润总额为950.69亿元,同比下降1.18%。
可以看出,2025年白酒行业从一季度的微弱增长到上半年的掉头下滑,三季度趋势进一步恶化,下滑幅度与范围进一步扩大,行业整体承压态势已十分清晰。
在今年三季度报中,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一是,16家下滑酒企均出现“利润降幅>营收降幅”的现象;
二是,大多数酒企行业并未因营收下滑收缩投入,费用反而持续增长。
这说明两个问题,首先说明,受禁酒令政策影响,次高端与高端消费受挫,企业被迫销售更多中低端产品,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其次,市场竞争加剧,酒企不得不增加促销和市场投入(费用持续增长),但这些投入并未能有效刺激终端动销,投入产出比下降,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我们再从头部酒企们前三季度的销售收现来看,头部酒企“销售收现”的集体下滑,是证明终端需求不足的最有力证据。
五粮液收现766.08亿元(同比- 1.61%)、泸州老窖 259.13亿元(同比- 8.33%)、汾酒290.74亿元(同比- 3.58%)、古井贡酒175.34亿元(同比- 11.02%)。
收现下滑意味着经销商回款速度变慢,打款意愿降低。
这直接反映了终端动销不畅,产品积压在渠道中,导致经销商资金周转压力大,没有能力和意愿向上游酒企支付更多货款。最终,渠道的现金流压力会反向传导至酒企,影响其自身的现金健康状况。
03
从Q徽酒+苏酒团灭!区域酒企在行业调整中 “无险可守”?
相较于头部企业,区域酒企在本次调整中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
首先,徽酒板块“团灭式”下滑,成也次高端,败亦次高端。
以稳健著称的徽酒军团此次未能幸免,陷入集体承压。古井贡酒营收骤降51.65%,净利润降幅高达74.56%;口子窖营收下滑46.23%,净利润近乎腰斩,降幅达92.55%;迎驾贡酒虽为板块内表现相对稳健的企业,营收仍下降20.76%,净利润下滑39.01%;金种子第三季度虽实现3.73%的营收微增,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徽酒团灭的核心原因在于,过去十年徽酒产品结构升级迅速,次高端及以上产品占比偏高,而本轮禁酒令恰恰精准冲击了次高端及以上价格带,导致核心消费场景需求断崖式下滑。
其次,苏酒板块承压显著,本地消费降级效应凸显。
苏酒板块的下滑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反映出江苏本地消费市场的疲软。洋河股份营收下降 29.01%,净利润降幅达158.38%;今世缘营收下滑26.78%,净利润下降48.69%。
这一表现印证了江苏市场受行业调整影响较深,商务宴请、宴席等核心消费场景需求收缩,同时本地消费出现明显降级,进一步挤压了区域酒企的增长空间。
最后,西北板块相对抗跌,大众价位成“缓冲垫”
西北板块的区域酒企下滑幅度整体小于徽酒、苏酒,但仍未能摆脱承压态势。伊力特营收下降 29.44%,净利润降幅达 158.52%;金徽酒、天佑德营收分别下降 4.89%、9.28%,净利润均下滑 33.02%。
值得注意的是,金徽酒、伊力特、天佑德等企业营收下滑幅度相对温和,核心得益于其产品结构偏大众,中低端价位产品占比更高,对次高端消费波动的敏感度较低,形成了一定的抗风险缓冲。
区域酒企的集体承压,本质上是缺乏品牌溢价和全国化渠道支撑的必然结果。在消费需求收缩的背景下,商务宴请、宴席等核心场景需求下滑,区域酒企的本地市场被头部品牌挤压,同时高库存压力下的去化成本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微酒观察:
2025 年白酒三季报以“真实裸奔”的姿态,揭开了行业深度调整的核心真相:政策冲击与周期下行形成共振,终端动销疲软、库存高企的压力彻底传导至业绩端,促成了酒企“集体泄洪”的报表呈现,也让行业重现2014年的调整图景。
因此,当前的三季度数据或许尚非此轮调整的“最终底部”,但它无疑标志着行业全面出清的序幕已经拉开。酒企主动的业绩“泄洪”行为,预示着它们正放弃幻想,准备迎接一场以去库存、保价格、缩费用为核心的持久战。
对于“出空”与“底部”的疑问,三季报更像是调整深化的信号而非终点——库存去化仍需时间,消费需求复苏尚待观察,费用高企与利润收缩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
白酒行业能否穿越周期,不再取决于一时的增长,而取决于在寒冬中构筑品牌、稳住价格、激活动销的深层能力。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