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半导体与高端电子装备的发展进程中,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海外垄断,尤其在高端示波器领域,技术封锁已持续近三十年。
国际领先企业牢牢掌控60GHz以上带宽技术,导致国内科研机构在芯片研发中效率受限、成本攀升。
2025年10月,万里眼技术公司在深圳湾芯展上正式发布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标志着国产设备性能跃升至全球第二梯队,为我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注入关键动力。
这一突破是否预示着中国将彻底摆脱外部制约,开启科技自立的新篇章?
![]()
中国科技补齐关键短板
示波器被誉为电子工程师的“视觉中枢”,其功能在于将肉眼无法观测的电信号转化为清晰可辨的波形图像,帮助技术人员精准评估芯片或系统运行状态,判断信号完整性与稳定性。
在半导体设计、5G通信、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高端示波器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测试工具。
长期以来,国产示波器的带宽上限停留在8至18GHz区间,而国外厂商早已实现60GHz以上的技术跨越,部分产品甚至达到110GHz峰值水平。
![]()
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研发必须依赖60GHz以上带宽支持,3至5纳米工艺更需90GHz及以上测量能力。由于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中国科研团队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始终面临被动局面。
此次万里眼推出的90GHz实时示波器,具备每秒2000亿次超高采样率,存储深度高达40亿样点,整体性能稳居世界第二梯队前列。
该设备不仅显著提升了信号捕捉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还集成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算法,使工程师完成芯片参数调优的时间由数周乃至数月压缩至约10分钟,研发周期缩短近百倍。
![]()
这项成就意味着我国高端测试仪器在核心指标上已逼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研究单位不再因设备缺失而被迫放缓创新节奏,能够独立开展复杂集成电路的高精度验证与优化工作。
过去,模数转换器(ADC)这类关键元器件主要由美国ADI和德州仪器(TI)主导供应,形成高度集中化的供应链格局。
受《瓦森纳协定》限制,高精度、高速测试设备被严格禁止向中国出口,使得国产替代之路举步维艰。
![]()
面对单点器件受限的困境,万里眼采用“以数学弥补物理缺陷、以系统协同突破单一瓶颈”的创新路径,通过七大核心技术模块的联动攻关,将系统架构设计、算法增强与精密制造深度融合,实现了整机性能对硬件局限的超越。
与此同时,江丰电子在高纯度溅射靶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硅芯科技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芯片堆叠设计软件,方正微电子则建成国内首条具备规模化产能的SiC车规级芯片生产线。
这些企业的单项突破共同构筑起坚实的本土产业链基础,为高端示波器的全面国产化提供了底层支撑,也为其他尖端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探索出可行路径。
![]()
华为率先应用
技术成果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其能否落地并服务于实际研发需求。
万里眼90GHz示波器一经亮相,便迅速获得华为以及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
据华为集群计算部门负责人公开披露,公司已批量采购数十台该型号设备,广泛应用于鲲鹏处理器研发、大规模计算平台调试以及智能手机芯片信号测试等多个核心项目。
这表明设备不仅满足基本可用性要求,更已在真实科研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
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权威科研单位也已启动试用程序,将其投入下一代通信技术和先进制程芯片的研究实验中。
尽管如此,国产高端仪器的推广仍面临双重阻力:一是路径依赖,二是心理惯性。
所谓路径依赖,是指现有科研流程、行业标准和数据体系长期围绕进口设备构建,切换至国产平台需重新校准测试方法、比对历史数据并调整参数设定,过程繁琐且耗时较长。
心理依赖则更为隐性——长期使用国际品牌所形成的信任积累和技术习惯,让许多研究人员在选用国产设备时仍持保留态度。
为打破这一壁垒,万里眼采取“聚焦刚需用户、逐步拓展生态”的市场策略。
目前受出口管制影响的超过1500家国内科研单位已被迫转向国产替代方案,这批早期用户的实际使用反馈为万里眼积累了宝贵的现场经验与口碑资源,成为后续打开更大市场的坚实支点。
此外,产品的持续迭代能力也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随着6G通信技术研发提速,以及3至5纳米芯片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国内顶尖实验室已明确提出对110GHz以上带宽示波器的需求。
万里眼清醒认识到,90GHz的成功只是起点,唯有不断推进技术升级,才能维持竞争优势。
目前,该示波器已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CNAS权威认证,成为国内唯一可用于80GHz以上高频信号测量的仪器,确立了“中国标尺”的地位,不再完全依附于国际标准作为唯一参照系,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技术评价体系。
![]()
国产示波器的崛起不仅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更增强了我国在高端技术研发中的主动权。
以往因进口设备短缺而导致的研发延误、维护周期长、采购成本高昂等问题,有望随着本土化替代进程加速而得到有效缓解。
这一转变将为中国在高端芯片、新一代通信系统、智能驾驶控制系统以及新能源电力电子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国产高端科研装备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中国半导体新格局
万里眼90GHz示波器的技术跃迁不仅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中也激起了深远回响。
其母公司新凯来旗下的另一子公司启云方,同步推出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设计软件,实测性能较国际主流工具提升30%,开发周期缩短四成,形成了“眼睛+大脑”双轮驱动的技术闭环。
这种软硬协同的突破模式,对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具有里程碑意义,直接补全了此前最薄弱的两个环节,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的战略位置。
![]()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宣布加大本土化投入,计划将其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链条生产环节转移至中国境内,以更好响应本地客户需求。
美国格芯则重点押注广州增芯项目,聚焦车用CMOS传感器的量产布局。
欧洲意法半导体亦将在年底前携手华虹集团,在深圳建设40nm微控制器联合产线。
这些动向表明,全球头部半导体企业正在重新审视其全球供应链结构,中国市场及其生态系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战略重心。
![]()
产业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中国半导体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约为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1.64万亿元。
科技板块尤其是半导体领域正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方向,仅2025年9月,境外资本净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
即便美国可能推动修订《瓦森纳协定》或出台新一轮出口管制政策,但凭借庞大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协作机制,中国应对技术封锁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万里眼的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外部围堵越严密,自主创新的步伐就越坚定、越迅速。
![]()
从长远视角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日趋成熟,不仅有利于实现核心技术自主,也正在重塑全球技术权力格局。
通过自主研发高端仪器设备与核心工业软件,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正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体系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测量标准、设计规范与验证流程,为未来6G通信、先进制程芯片、智能网联汽车和绿色能源系统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经历深刻重构,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市场规模已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忽略的重要变量,这也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
结语
万里眼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的问世,是中国高端科研仪器自主创新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它不仅填补了长达三十年的技术空白,更通过系统级整合与产业链协同,展现了我国在高端测试装备领域的综合创新能力。
从华为率先采购,到科研机构实地验证,再到跨国企业调整在华战略,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体现了单一产品的技术飞跃,更折射出中国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整体跃迁与国际影响力的实质性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更多高端设备实现国产替代,中国有望在全球科技舞台上从追随者转变为并行者乃至引领者。曾经绵延三十余年的技术封锁正在被逐一破解,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与底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凝聚成型。
![]()
信息来源:
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精度”迈上新台阶:万里眼90GHz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发布国产高端测试仪器取得新突破】
环球网【国产高端测量仪器迎来“中国标尺”!刘桑讲述万里眼90GHz示波器诞生内幕】
直新闻【新凯来,有点东西】
每日经济新闻【“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中国造示波器实现历史性跨越,性能提升5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