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川
![]()
乙巳之秋,渐深。光雾山的叶却一日日妖娆起来,浓妆淡抹,蠢蠢地泛金翻红,不畏寒意已隐约而至。
10月最后一日,携一片峨眉红叶,我与巴州红叶不期而遇。这片叶子,是去年我在普贤道场万年寺前拾得,约莫三指宽,被压在书页里将近一年,边缘微蜷,叶脉里凝着漫过我家窗前大渡河的缥缈晨雾,以及隔江而望乐山大佛的神韵端庄。恰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深秋光景,峨眉红邂逅巴州红,这一抹红便愈发意味深长。
首至巴中,因缘盛会——人民网在巴中举办的2025党媒网站发展论坛。上百位媒体大咖的思维激荡,“人工智能+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主题交融,将巴山的红叶,映衬得比传闻中更为炽烈。
走进光雾山,在黑熊沟偶遇一片灼目的红。与峨眉红叶的含蓄不同,这里的红带着几分野性。此刻的层林像打翻了朱砂缸,浸染了半边天空。请教了路旁的老师傅,那些被称作槭树、栾树、黄栌、落叶松、水青冈的“精灵”们,将这片山野染成一片红黄相间、轰轰烈烈的彩林画廊。红叶李的肆意鲜红,不似江南枫叶的婉约,倒像是从巴中地底喷薄而出的页岩气和石油岩浆,带着巴蜀特有的蛮荒气韵。轻抚手中峨眉红叶,仿佛一个清瘦的青衣老僧,蓦然闯入铁马金戈的红色战场。
黑熊沟的美,不在山势的险峻,而在于其溪瀑潭石与五彩林木的完美相融。顺沟行,满眼的红叶,与周围巨石、树木相映成趣。小瀑如练,羞涩奔涌,为幽谷添一份灵动,恍若步入斑斓童话。金黄与火红,青苔与碧水交织,构成一幅色彩饱和的光雾油画。路旁,几位汉服姑娘正拍照,红叶落于云肩,宛如从南龛石窟走出的“媚态观音图”。
溪水,载着零落的红叶蜿蜒而下,恍若一条流动的血脉,追忆90多年前的红色烂漫:1932-1935年,在巴中1.23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立起全国第二大苏区。据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介绍,12万巴中儿女加入革命时,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孕育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这也化作当今巴中的城市精神,推动巴中奋进前行。苏区红军的红、巴山红叶的红,让我蓦然想起峨眉古寺壁画——佛前朱砂与战地热血,竟在巴山秋色中跨越时空,悄然交融。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燕子岭,尽管峰巅海拔只有1700多米,远不及峨眉山万佛顶海拔的3099米,可它在巴山红叶的烘托之下,与峨眉在四川盆地两侧并肩而立,共擎“5A”大旗,融合“雄、险、奇、秀”于一体,傲然成为“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内最核心、最壮观的观景平台。其岩壁险峻,怪石嶙峋,不输峨眉,更添张家界奇峰独立的幻境。
坐索道,晃晃悠悠上得燕子岭,再攀一截陡梯,便到近乎垂直悬崖之上的环形栈道。极目远眺,夕阳西下,峰峦尽燃,五彩斑斓,与险峻山势构成一幅雄浑的画卷。行走栈道,景区特设一段段可直视山下的悬空钢筋网路,身旁冷峻山风,脚下万丈深渊,眼前无限风光,仿佛凌空漫步,两峰之间更架起一条钢索,用于悬吊有“光雾山”字样红布口袋的自行车高空骑行表演,确比常见的玻璃栈道多出几分惊险与刺激。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同走过十年、渐入佳境的媒体融合时代洪流。人民网主办的第十届党媒网站发展论坛,俨然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权威性、专业性交流平台,不断推动全国党媒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引发网络传媒深刻变革。党媒如何准确实践、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如何将人工智能转化为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动力引擎?成为党媒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人民网将此次论坛主题定为“人工智能+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正是聚焦主流媒体如何依托人工智能拓展产业生态、创新文化业态,恰似这巴山的红,从一丛一簇,到润峦无声,直至红透群山万壑。会场窗外,不时掠过几只黄绿山雀,扑棱棱颤动满枝红叶的欣悦。
此行,意外收获一份特殊的纪念:主办方为每家媒体特制一枚刻有巴山红叶、媒体名称与“光雾山”字样的印章。会后采风,代表们于“看万山红遍,赞大好河山”展板前,围巨幅红叶画布,在空白处郑重盖下各自媒体印记,留下凝聚希冀的醉红。
万紫千红,夕阳乍泄,南望峨眉,北望米仓。燕子岭下行索道上,各处的红叶于“巴山红叶节”暮色里渐次隐去,化为光雾融合的酡红,宛如那丛峥嵘岁月跃动至今的篝火,温暖华夏血脉,点染巴山之秋。
(写于2025年10月31日夜)
(作者系乐山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高级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