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不是突然多了好多“不急着结婚”的人?
![]()
不是他们挑剔,是他们看透了——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是一场需要精算成本的高风险投资。
![]()
我认识一个32岁的女程序员,年薪40万,住着自己买的两居室,周末去爬山、学陶艺、养猫,朋友圈里全是旅行和读书打卡。
她妈催婚催到崩溃,她回了一句:“你当年结婚是为了爱,还是为了不被说闲话?
”这话没骂人,但戳得人哑口无言。
不是她不想爱,是她太清楚,一旦走进去,可能要赔上十年自由、职业节奏、甚至自我认同。
农村的光棍越来越多,城里高知女性的择偶周期却拉长到五年以上。
这不是谁的问题,是整个结构在崩塌。
男人多,但找不到能匹配的;女人不缺钱,但缺一个不让她觉得“降级”的人。
你见过哪个男人愿意娶一个比自己强太多、还可能不生孩子的女人?
你又见过哪个女人甘愿放弃事业,去当一个“贤内助”?
这不是感情问题,是社会没给对等的选项。
离婚冷静期让30到40岁的人撤回了四成申请,不是他们突然变成熟了,是他们终于意识到:离了婚,房子怎么分?
![]()
孩子归谁?
父母怎么面对?
那些曾经觉得“过不下去就离”的人,现在开始算账了——算情感账,更算经济账。
单身经济火了,5.3万亿的市场规模,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买智能家电,但婴儿奶粉销量却跌了。
这背后不是消费习惯变了,是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多出四千万终身不婚的人。
养老院不够,社区照护没人建,社保体系还停在“有子女才能领补贴”的老模式里。
我们一边喊着鼓励生育,一边把单身者当成社会的边角料。
杭州给结婚的人发补贴、送房票,可没人问:为什么有人宁愿不结婚也要买房?
新加坡搞政府红娘,法国搞同居契约,我们呢?61%的人用婚恋APP,但只有3.7%能谈成——算法推荐的不是爱情,是标签:985、月薪过万、无负债、不抽烟、不打游戏。
爱情被压缩成一张Excel表,谁还敢信?
最讽刺的是,年轻人说“可接受终身不婚”的比例,比上一代高了近三成。
![]()
这不是叛逆,是清醒。
他们见过太多婚姻里互相消耗的夫妻,见过父母为了一套房撕破脸,见过闺蜜为生孩子被逼到抑郁症。
他们不是不爱,是不敢把人生赌在一场没有保障的制度上。
李银河说,我们需要“超越家庭本位的政策想象力”。
这话听着抽象,其实很具体:能不能让单身者也能申请公租房?
能不能让非婚生育者享受同等产假?
能不能让一个人的养老账户,也能被社会认可为“完整家庭”?
别再拿“传统”压人了,当95后连结婚证都不想领的时候,政策还在用20年前的模板写方案。
你不是孤僻,你只是没找到一个值得妥协的系统。
我们不是拒绝婚姻,是拒绝被当成人口数据的工具人。
这个时代正在重新定义“正常”——而你,不过是走在前面的那一批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