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难得叔
▌乱伦禁忌背后的文明密码
全世界几乎所有文化都禁止近亲结婚。
人们对乱伦有着近乎本能的排斥。
这背后不仅隐藏着基因风险,更揭示了人类演化的核心秘密,文化学习与社会规范的力量。
一个斐济夜晚,在亚萨瓦岛泰奇村的一场聚会上,年轻人库拉犯下一个错误。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不小心坐到了远房表妹旁边,背部无意中蹭到了她。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引发哄笑,随后是库拉的仓皇逃离。那天晚上,他再也没有出现。
在斐济的亲属分类中,某些表亲被归为“类兄弟姐妹”。他们需要像对待亲生兄弟姐妹一样彼此对待,不能对话,不能比邻而坐,更不能有肢体接触。库拉的行为虽然无意,却触犯了当地的乱伦禁忌。
这种禁忌要求异性兄弟姐妹彻底回避彼此。任何接触都有可能演变为性行为或婚姻,所以最好防患于未然。库拉的遭遇展现了传统社会如何运转,也让我们看到祖先们如何构建社会秩序。
![]()
▌文化如何塑造行为
文化塑造了亲属关系类别,这几乎无可争议。当库拉坐在表妹旁边时,其他村民立即发现了问题。他们大笑,他们议论,他们用集体反应维护着社会规范。
为什么村民如此关心库拉的行为?如果这两个人的祖先是异性兄弟姐妹而非同性兄弟姐妹,就算库拉故意接触也不会引起非议。但规则就是规则,违反规则就要承受代价。
这种社会性起源于人类的文化学习能力。在泰奇村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人们会逐渐获取并内化一个观念:已性成熟且在亲属分类上属于“类兄弟姐妹”的男女,不应该有直接接触。
文化学习让人们形成关于如何行事的观念。偏离“适当行为”会让旁观者对违规者产生负面情绪。就像我们学会克服对某些食物的天生厌恶一样,我们也学会遵守那些看似不自然的社会规范。
研究显示,任何要求个体付出代价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文化演进来维持。社会规范甚至能使非社会行为变成社会行为,因为无关第三方也会开始在意这类行为。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规范往往保持稳定,即使其对群体和个人都无益。文化演进可以产生对大家有害且僵化的规范。从女性生殖器切割到食用已故亲属的大脑,人类历史上不乏此类例子。
社会规范使人类能够解决一些社会困境,而且往往是在没有人知道其中原理的情况下解决的。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注意到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利用别人的机会。
![]()
▌婚姻的社会契约本质
婚姻制度远不止是两个人的结合。它是一套社会规范,控制并加强人类的配对本能。通过加强这个看似脆弱的纽带,婚姻规范增强了夫妻关系,并创造出姻亲关系。
人类似乎与大猩猩、长臂猿等其他猿类一样,拥有长期的配对本能。这种本能可以被当作潜在策略,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境而发挥作用。
我们并非一定要进行配对,但它是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倾向于做的事情。
婚姻,往往伴随着仪式与互换礼物,使群体参与到夫妻的配对关系中。群体成员充当起第三方角色,监督并可能对违反婚姻规范者进行制裁。
无论何种文化,婚姻规范都管辖着一些核心领域:一个人可以与谁结婚,可以与多少人结婚,什么是继承权以及谁是合法继承人,新婚夫妇住在哪里,伴侣关系范围以外的性行为规则是什么。
通过帮助男性确保自己是其配偶所生孩子的亲生父亲,配对关系促使男性参与抚养孩子。父权确定性越高,男性就越愿意为配偶的后代投入精力。
大多数社会利用社会规范要求妻子保持性忠诚,约四分之一的社会也会以某种方式约束丈夫。这两种规范都会增加男性对妻子与孩子的投入。
关于性忠诚的社会规范不仅意味着丈夫在监督妻子,还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监督。这使得妻子更难做出让丈夫怀疑孩子是否亲生的事情。同样,丈夫违反规范也会影响他的社会声誉。
通过限制丈夫随意转移资源寻求性行为的能力,关于忠诚的社会规范可以帮助丈夫将资源引导到妻子的子女身上。当然,在允许一夫多妻的社会里,男性可能会用额外资源娶更多妻子。
婚姻规范建立或加强了妻子与丈夫亲属间的联系。对于孩子来说,这大大扩展了亲属关系网,巩固了与祖父母、姑姑、叔叔等父系亲属的联系。
![]()
▌文化造就的合作性
与大多数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人类的兄弟姐妹形成了长期而持久的社会纽带。
在狩猎采集社会中,兄弟姐妹通常会生活在同一个游群中。在许多传统社会中,即使兄弟姐妹与区域之外的人结婚,他们仍保持紧密关系。
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人类建立兄弟姐妹间纽带最重要的因素是一起成长期间形成的熟悉感。对于异性兄弟姐妹来说,这种早期的熟悉感会同时孕育出深厚的感情和性厌恶心理。
在各种小规模社会中,亲属制度利用并扩展了先天心理倾向,将其应用于远亲甚至极为疏远的亲属关系中。社会规范确定了平表亲,并规定应该将这些人视为真正的兄弟姐妹。
这些规范利用了我们演化而来的乱伦心理,使规范本身更容易被学习、内化和执行。然而,没有人会完全混淆自己真正的兄弟姐妹与平表亲。
为了探究这种差异,研究者在斐济村庄进行了实验。他们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亲兄妹在房间里聊天,另一个是平表亲做同样的事。
村民的反应很有启发性。虽然两个故事中的人都做错了事情,但平表亲的行为激起整个村庄的愤怒,变成严重而迅速传播的八卦话题。村民认为,亲兄妹聊天不太可能导致性行为,因为先天的乱伦厌恶有预防性。但对平表亲来说,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持续的监督与社会谴责。
这就是乱伦厌恶与乱伦禁忌的区别。乱伦禁忌是在文化演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范,控制非近亲之间的性行为与配对关系。它通过基因演化产生的先天直觉和情绪反应来抑制这种行为和关系。
乱伦禁忌可以有力地影响交配和婚姻,而基于亲属的利他主义则可以通过社会规范得到延伸。如果控制了交配和婚姻,就可以掌控更大的社会结构,甚至掌握人们认知和动机的各方面。
人类群体是由社会规范塑造的,这些规范在不同程度上支配、延伸和抑制人类的社会本能。人类的合作性和社会性深深地受到文化演进发展出的社会规范的影响,这也让我们与其他动物截然不同。
我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来习得社会规则,且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把规则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因为文化学习影响着我们如何去评判他人,它可以创造出自我强化的稳定的社会行为模式。
如果缺乏社会规范和信仰,我们并不会像现在看到的那样愿意合作或者组成社会群体。我们之所以比其他哺乳动物有更强的合作意愿,是因为文化演进形成的规范构建了一个社会环境,这个环境在漫长岁月中惩罚和逐渐消除了具有攻击性、反社会倾向的人,同时奖励着更合群和温顺的人。
![]()
▌人类成功的秘密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和近亲结婚?
因为文化不允许。而文化之所以不允许,是因为在漫长演化中,那些建立起并遵守这类规范的群体,更容易生存、繁衍、壮大。
人类的成功,不在于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我们构建了一套强大的文化学习系统,让集体智慧代代相传。从乱伦禁忌到婚姻制度,从语言到工具使用,都是这一系统的产物。
每个社会都在用自己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库拉的尴尬不是他个人的尴尬,而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可能面临的困境。我们都在学习、内化、偶尔违反着那些看不见的规则。
这些规则有时显得不近人情,有时甚至带来痛苦。但它们维系着社会的运转,让人类这个物种得以繁荣发展。当我们批判某些规范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参与文化的演进,是在为下一代人塑造新的社会规范。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库拉,都在黑暗中摸索着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个人也都是那些村民,都在用反应定义着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人类的伟大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创造了这个名为“文化”的第二自然。在这里,我们既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创造者。这种双重身份,让我们在生物演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让我们承担起特殊的责任,既要理解规则的来处,也要思考规则的去向。
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社会规范,这些让人时而困惑时而痛苦的规则,将我们塑成了今天的人类。理解这一点,或许能让我们对自己、对社会,多一份宽容,也多一份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