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起飞!”女飞行员82岁时重返蓝天!

0
分享至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是我们生命的重要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央广网特别策划“银发榜样”系列报道,记录那些以实际行动诠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榜样人生,向他们历经岁月而熠熠生辉的“银发力量”致敬。今天推出《88岁女飞行员苗晓红: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起飞!》。

2019年5月21日,在北京怀柔石佛寺机场的跑道上,一架泰克南P2010飞机缓缓升空,没入蔚蓝。驾驶舱内,一位82岁满头银发的老人手握操纵杆,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空域。



2019年5月21日,82岁的苗晓红驾驶泰克南P2010飞机重返蓝天(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地面通话器里突然传来歌声:“我爱祖国的蓝天……”,她跟着轻轻哼唱,眼中泪光闪烁。

“祖国啊,您82岁的女儿,又飞上蓝天了!”

这位重返蓝天,被网友赞为“硬核奶奶”的女飞行员,就是新中国第二批空军女飞行员——苗晓红。

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重回蓝天

2025年8月27日,北京的暴雨在午后织成密网,雨点砸在窗玻璃上,噼啪作响。

客厅内,已经88岁的苗晓红正双手扶着助行椅,一步一步缓慢却坚定地在客厅挪动脚步。尽管腿脚早已不如当年驾机时灵便,每一次落脚仍透着股不服老的韧劲。


苗晓红在窗边阅读《一个女领航员的笔记》(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她的目光扫过书架一角。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年轻的她身着飞行服,眉眼间的英气,与此刻眼中闪烁的精气神毫无二致。

“当年能开飞机执行各项任务,现在这点儿‘小挑战’,不算什么。”话音未落,她扶着助行椅的手轻轻一撑,又稳稳向前迈了一步。

31年4700小时的飞行生涯中,苗晓红安全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从未出现差池。“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准备重回蓝天。”

“炼狱”预校走出的蓝天女儿

苗晓红的飞行梦,萌芽于一本苏联小说——苏联女领航员拉斯阔娃的传记《一个女领航员的笔记》。“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女性也可以开飞机。”

1956年夏天,一则招飞通知传到学校。苗晓红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报了名。通过严苛的政审与体检,她拿到了入伍通知书。“高兴得睡不着,做梦都在飞。”她回忆道。

预校的日子,被她和同学们称为“炼狱”。高强度训练、艰苦的义务劳动,磨破了她的肩膀,血痂和军装常粘在一起,但她从没喊过疼。“别人干不了的,我都能干。”这个从山东走出来的姑娘,身上有股不服输的韧劲。队长和指导员都夸她,“这闺女,真行!”

入校仅半年,苗晓红就被推荐入党。推荐人对她说,“从现在起,你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党。”

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


年轻时的苗晓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1957年,苗晓红转入航校,正式开启飞行训练。在这里,她遭遇了飞行生涯中唯一一次失误。

1958年4月1日,首次上机的她,在教员带领飞行后尝试滑行停机。首次飞上天带来的兴奋感还未消,由她操作滑行至停机阶段时,她发现飞机即将越线,情急之下刹车过猛,机尾瞬间“撅起”,前端两叶螺旋桨狠狠撞向地面,造成了飞行失误。

当时她羞愧得不敢走出座舱,只能在里面哭泣。事后,教员和领导主动承担责任,指出是教员因疏忽未及时辅助松刹车。加上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陈志英的开导,她重振旗鼓:“飞行权利来之不易,不敢操作就会被淘汰。”后来,苗晓红加倍苦练,最终以“五好学员”的优秀成绩毕业,还被授予三等功。

31年飞行,她把忠诚写在每一次起落间

毕业后,苗晓红被分到北京西郊机场,正式开启军旅生涯。

1963年,河北突发洪灾。时任机长的她,带队执行空投物资任务。飞机抵达空投点时,低云遮住视线,看不清地面情况。

“这都是救命的物资,必须确保让灾区群众领到手。”她一再下降高度,从200米降到100米,再到80米——飞机几乎擦着树梢飞行。

终于,空投员喊道:“机长,看见了!他们在向我们招手!”最终,物资全部送到灾区群众手里。

“祖国培养我们不容易,那是第一次,我觉得真正回报了人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广州协助民航执飞航班时,又遇一次惊险挑战。

当时她执飞广州至桂林往返航线,返航途中雷雨突袭,机场被低云大雨笼罩,完全看不清跑道,飞机上则有着100多名华侨。她目光紧锁仪表盘,沉着指挥复飞,在剧烈颠簸中竭力稳住机身。凭借过硬技术,最终在七八十米的高度出云,对准跑道平稳降落。


苗晓红驾驶飞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降落后,乘客们见带领他们脱险的是名女机长,不约而同鼓起掌。一位老人走上前递给她一面小礼旗,“美丽的女机长,想不到您飞得这么好!”礼旗上写着“祖国强盛,华侨荣耀”。她至今仍记得当时的骄傲:“我们飞机或许不先进,但人不落后!技术过硬,就能为国家争荣誉。”

回顾自己的飞行生涯,她总说,飞行员得胆大心细,每次飞行前都要准备好各种特殊情况,这样才能稳稳地完成任务。

笔亦如翼:三十余载写尽女飞传奇

1989年,苗晓红停飞退休。

“没飞够,为人民做得太少了。”离开驾驶舱,她一度迷失方向,成了家里的“火药桶”,常莫名发脾气。老伴懂她:“你这是得了‘飞行病’,既然不能飞,就把飞行的事写下来吧。”


苗晓红和爱人何孝明正在写书,大部分书籍和文章都是由苗晓红口述内容,何孝明用写字板记录(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她试着动笔,从短篇写起。第一篇《从香港起飞》,写的是她的教员、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秦桂芳。文章在《中国妇女》杂志发表后,编辑特意找到她,“苗大姐,您该多写!中国还没有一本真正记录女飞行员的书!”

她豁然开朗。从此,一头扎进写作里,家里的书房成了她最常“值守”的“驾驶舱”。

没有电脑,她就一笔一画地写。1999年,十年时间,她完成了《我是蓝天的女儿》,手稿堆起来有半米高。这本书被空军定为传统教材,发到每一名飞行员手中。

之后二十多年,她陆续出版七本书。如今88岁的她,仍每天写作,第八本书《中国女飞行员的百年风流》预计今年11月出版。


何孝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有关女飞行员的信息(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为收集史料,她和老伴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广州、昆明、上海、南京、香港……自费奔波,没有资助,甚至开不出一封介绍信,只能拿着身份证到处打听。她买了二百多本参考书,遇到外文资料,就请人帮忙翻译。

“民国时期很多女飞行员都是大家闺秀,自费学飞行,就想上天打鬼子……有些人牺牲了,有些人默默无闻。这么好的故事,不该被忘记。”她说,“我写书,就是为了给中国女飞留历史、为姐妹立传。只要还写得动,我就一直写下去。”

82岁,她再次起飞

在整理女飞历史时,苗晓红读到国外很多高龄女飞的故事:有人80多岁仍在飞行表演中夺冠,有人80岁开直升机运邮件。她心潮澎湃:“国外女性可以,中国妇女也一样行!”

2019年5月,82岁的她,在经过三个月的体能恢复训练后,再次驾机升空。


飞机顺利落地后,爱人何孝明为苗晓红送上鲜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飞机冲上云霄那一刻,她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手中操纵杆的力度、耳畔引擎的轰鸣、窗外流动的云——一切如旧,一如她从未离开。

落地后,她在微博上写下:“祖国,您82岁的女儿,又飞上蓝天了!”百万网友为她点赞,亲切地称她“硬核奶奶”。


苗晓红操作无人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如今苗晓红已88岁,仍每天写作、关注航空动态,还学会了飞无人机。她说老年人是“宝贵的社会财富”,“60岁是闯的年纪,80岁也是。就算到100岁,只要还能动,就还要闯!”

这些年,苗晓红用坏了4台电脑,用8本著作写尽中国女飞的百年历史。她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我不能飞了,但我记录下所有飞行与姐妹的故事。后人能从中受到鼓舞,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原标题:《“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起飞!”女飞行员82岁时重返蓝天!》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来源:作者: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度探讨对尼布楚条约是否应当全面履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价值意义

深度探讨对尼布楚条约是否应当全面履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价值意义

小影的娱乐
2025-11-03 13:47:53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县城险象环生,你千万不要被表面的平静给蒙蔽了。

流苏晚晴
2025-10-31 20:55:43
62岁李连杰豪宅游泳,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大腹便便并无刀疤

62岁李连杰豪宅游泳,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大腹便便并无刀疤

心静物娱
2025-11-02 10:22:09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霹雳炮
2025-10-04 22:58:14
建国初乔冠华对李克农不尊敬,周恩来发脾气:真不知道几斤几两!

建国初乔冠华对李克农不尊敬,周恩来发脾气:真不知道几斤几两!

品茗谈史论世事
2025-11-03 11:21:12
老铺黄金、周大福……集体大跌

老铺黄金、周大福……集体大跌

极目新闻
2025-11-03 10:35:28
王凯已任江苏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凯已任江苏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澎湃新闻
2025-11-03 10:14:29
导弹覆盖莫斯科!特朗普急刹车,普京一通电话警告,援乌计划生变

导弹覆盖莫斯科!特朗普急刹车,普京一通电话警告,援乌计划生变

万国明信片
2025-11-03 12:53:34
张俊豪被撞成重伤一年后身亡,其父母:每次看见儿子的遗物都特别难受

张俊豪被撞成重伤一年后身亡,其父母:每次看见儿子的遗物都特别难受

极目新闻
2025-11-03 08:34:23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市2025-2026年供热时间会提前吗?官方回复来了…

天津生活通
2025-11-03 11:34:55
降温后,一看就很“土”的6种衣服,穿上廉价又寒酸,快看你有吗

降温后,一看就很“土”的6种衣服,穿上廉价又寒酸,快看你有吗

小陈聊搭配
2025-10-30 19:56:42
媒体人:中国退役球员当教练是恶俗圈子,应让草根教练来竞争

媒体人:中国退役球员当教练是恶俗圈子,应让草根教练来竞争

懂球帝
2025-11-03 09:58:44
刚联手就闯大祸!李在明被高市早苗坑惨,中方这一次不会手下留情

刚联手就闯大祸!李在明被高市早苗坑惨,中方这一次不会手下留情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03 12:27:30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君好伴读
2025-09-22 12:49:18
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李兰娟院士提醒:胃部开始癌变的第一信号,吃东西可能就知道

阿纂看事
2025-10-23 09:38:57
英首相一句话又把中英关系搅浑了:不给批,中方得答应一个条件?

英首相一句话又把中英关系搅浑了:不给批,中方得答应一个条件?

历史求知所
2025-11-02 11:40:03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19岁男子KTV上班,三名女孩来喝酒,男子下体过度使用成永久创伤

丫头舫
2025-09-22 20:39:00
杨振宁告别式落幕,次子杨光宇当众表态,围绕翁帆的三大疑问终于有答案了

杨振宁告别式落幕,次子杨光宇当众表态,围绕翁帆的三大疑问终于有答案了

天气观察站
2025-10-26 17:12:56
中国玩阳谋有多厉害?日本人故意编制的高铁死局,咱们如何破解?

中国玩阳谋有多厉害?日本人故意编制的高铁死局,咱们如何破解?

扶苏聊历史
2025-11-03 13:40:20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医生忠告: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这3样食物,患者要牢记,不能大意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23 08:08:38
2025-11-03 15:03:00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6228文章数 7575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头条要闻

美媒: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或与俄油设施遭袭有关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房产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数码要闻

消息称联想拯救者 Y700 小平板 2026 款暂定明年上半年登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