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强行管制的事件,近期已经成为国际的热点。
因为荷兰政府的介入,安世直接停供芯片,直接导致全球的汽车行业遭受重创。
尤其是欧洲自己的车企,停产的停产,停工的停工,库存预警已经让经销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要不是安世宣布重新供应芯片,这些车企早晚会被自己人害死。
但万万没想到,闯下这么大的祸,荷兰总统斯霍夫却要拍拍屁股走人了。
如今荷兰将进行光速大选,那这烂摊子究竟谁会来接?
在中欧围绕半导体领域的博弈进入关键阶段时,荷兰政府突然对中企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采取强制管控措施,仅象征性留给中方1股股权,实质性完成了对核心资产的接管。
这一操作彻底突破了看守政府“仅维持日常运转”的宪法底线,更违背了市场经济中资产保护的基本准则。
英国《金融时报》曾披露,中方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出于产业安全考量切断了相关芯片供应。
这一连锁反应迅速从欧洲扩散至全球,德国奔驰、宝马的欧洲工厂率先因芯片断供停产,随后丰田、本田的海外基地也陆续加入停工阵营。
![]()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车规级芯片占据全球市场相当份额,荷兰政府的鲁莽决策,相当于直接掐住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咽喉”。
这种“破罐破摔”的资产豪赌,本质上是政治投机的产物。
首相斯霍夫明知自己即将卸任,却为了配合外部势力的施压,不惜牺牲荷兰的商业信誉。
他们甚至提出让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与中国分厂彻底切割、由荷兰本土企业接盘的荒谬方案,这种“收割式”操作,早已超出正常政治博弈的范畴。
![]()
这场全球产业危机的背后,是荷兰政坛持续五个月的混乱。
早在五个月前,斯霍夫就已提出辞职,然而他所领导的内阁却并未进入“过渡待命”状态,反而在权力真空期愈发激进。
直到近期荷兰议会选举启动,这场持续四个月的政治闹剧才迎来阶段性节点。
吕特内阁正式下台,斯霍夫也以“光速”完成权力交接,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丢给了下一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荷兰选民在投票站前排起长队时,他们手中的选票不仅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更夹杂着对现任政府的失望。
初步计票结果显示,66民主党仅以微弱优势领先,这一结果恰恰反映出选民对执政党“反华牌”策略的否定。
斯霍夫内阁本想通过强硬对待中企来挽救选情,却没想到最终因引发全球产业危机而彻底失去民心。
从政治逻辑来看,看守政府的核心职责是“维稳”而非“挑事”。
斯霍夫在辞职后仍主导重大决策,这种“退而不休”的操作本身就违背了政治伦理。
更可笑的是,当全球车企集体追责时,他却以“即将卸任”为由推卸责任,这种缺乏担当的表现,无疑会成为荷兰政治史上的一段负面注脚。
![]()
雪上加霜的是,早在8月斯霍夫领导的执政联盟就已遭遇重创,原本的多党合作体系瓦解,仅剩两党支撑局面。
这种联盟崩塌的背后,是荷兰政坛对“亲美反华”路线的分歧。
部分政党清醒地认识到,荷兰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离不开中国市场和稀土资源。
而斯霍夫内阁的激进策略,正在让阿斯麦等龙头企业付出惨痛代价。
随着选举的推进,荷兰政坛大概率将出现一个偏中间派或偏右翼的新政府。
若中间派执政,大概率会重新评估中荷经贸关系,试图修复因资产管控事件受损的合作基础。
![]()
而若右翼政党上台,虽可能延续对美协调的立场,但在全球车企停产危机的现实压力下,也难以继续推行极端化的对华政策。
毕竟荷兰经济高度依赖外向型产业,与中国的半导体、汽车产业链合作,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值得注意的是,荷兰媒体早已揭露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幕后推手”,美方通过威胁制裁不断向荷兰政府施压,而斯霍夫内阁则沦为了这种霸权逻辑的“马前卒”。
如今阿斯麦因中国稀土管制面临生产压力,荷兰农业、化工等领域也开始担忧对华贸易的连锁反应,这种政治依附带来的经济代价,或许会让新政府重新思考荷兰的外交与产业定位。
一场闪电大选,一场资产豪赌,最终让全球车企为荷兰的政治混乱买单。
这一事件也彻底证明,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甚至沦为外部势力的工具,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荷兰政坛的新主人,显然需要拿出更理智的策略,才能收拾好眼前的烂摊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