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者 | 杜一用
厦门三大国企陆续交出了今年前三季度成绩单。相对于建发股份和国贸股份两家上市公司,象屿股份的三季报看起来相当优秀。不过,这应该归功于母公司象屿集团的“慷慨”。
![]()
象屿股份的三季报相当抢眼,净利润16亿元,大涨84%,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更是暴涨4倍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建发股份净利润11亿元,下降44%;国贸股份净利润6亿元,下降19%。
厦门这三家国企的主营都是供应链,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分化后,国企核心上市平台对房地产的态度都不一样了。象屿地产本来就在象屿股份之外,国贸股份在2020年底剥离了房地产,只有建发股份还保留房地产作为双主营之一。
![]()
建发股份的前三季度仍然离不开房地产的贡献。前三季度营收4990亿元,房地产和家居商场运营收入占比超过15%。象屿股份营收将近3200亿元、国贸股份营收2400亿元,即便扣除房地产,建发股份还是厦门国企老大。如果参照世界五百强标准按营收重排座次,国贸股份在厦门国企中的座次就变成老三了。
黄金年代,房地产给建发股份创造了不少利润,市场调整期,业绩也为房地产所累。建发股份房地产板块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倒亏2.3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3.8亿元,下降幅度接近160%。而并购的美凯龙亏损还在扩大,前三季度亏损31亿元,创出新高。建发收购的三年,美凯龙已经巨亏80多亿元。
![]()
国贸股份表现不佳属于转型中的阵痛。按照中报的说法,公司主动收缩战略,从求规模转向求质量,主动收缩了部分低毛利、高风险的业务,导致营收减少。而受市场环境和业务调整影响,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期现毛利率出现下降。
![]()
象屿股份的成绩单之所以显得特别优秀,对两位大哥成绩单不利的因素,在他那里都转化成了比较优势。收购辽宁忠旺的铝加工业务后,象屿股份做长了铝产业链,巩固核心供应链优势的同时,大宗商品实现货量与收益双增。
象屿股份营收做大的同时,财务费用降低了。今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9亿元,去年同期超过了16亿元。应该说,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象屿股份在开源节流上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
但也必须看到,象屿股份成绩单里暗流涌动。
象屿股份的另一个亮点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了将近13倍。不过,拉长时间轴去看,之所以增长神速,实际上是因为去年基数太低了。今年前三季度,象屿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1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只有5亿余元。众所周知,象屿股份最近两年手头并不宽裕,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还是-92亿元。
![]()
要这么看,建发股份的进步更加明显。建发股份去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67亿元。相形之下,建发股份增速更加惊人。
象屿股份把减值损失减少的原因归结于风险管控出色。必须承认,象屿股份前三季度成绩单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成绩优秀的前提是,去年12月份,母公司象屿集团为象屿股份兜底了江苏德龙镍业将近90亿元债权。德龙镍业去年7月被申请破产重整,象屿股份有89.74亿元债权面临收不回来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象屿集团为亲儿子的坏账买单。按照常规理解,应该是象屿集团不希望这个亲儿子的财报太过难看。
![]()
设想一下,假如象屿股份在前三季报的基础上增加了90亿元亏损,以公司现在的盈利能力,象屿股份的财报会有很多年要亮绿灯。假如建发集团也把建发股份的美凯龙包袱背走,那么建发股份的财报会相当靓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