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日讯 在北京同仁堂青岛药店,每逢周二上午,总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准时到这里坐诊。老人已经九十多岁,却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数十年如一日。这位医者,就是东武(今潍坊诸城)刘氏医学世家的重要传人、岛城著名医学家刘镜如先生。
融汇中西,开启医学新境界
刘镜如(1932-),字子见,号雪松,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医学世家,是诸城刘氏医学世家的传承谱系中,第十五世传人,是青岛名医刘季三的儿子。受家庭熏陶的刘镜如,从小立志从医。“目睹了父亲救人的过程,尤其是人们对他的尊敬,让我印象深刻,使我觉得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毅然报考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后独立建院为青岛医学院),接受了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
毕业后,刘镜如被分配到济南黄河医院工作十年。1960年,在山东省中医学会年会上,他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和独到见解受到重视,被选派参加脱产的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这段特殊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融贯中西的医学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刘镜如的夫人王纹女士,同样出身名门,是清朝法部右侍郎、著名书法家王垿的重孙女。刘王两家的联姻,在青岛传为佳话,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世家间的深厚渊源。
生命至上诠释大医精诚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刘镜如始终秉持“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的信念。他曾回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病人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有心跳。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仪器,全靠人力。我带着10个学生,一个学生半个小时,24小时不间断交替进行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就这样持续抢救了半个月,直到病人恢复意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执着,正是刘氏医学世家“医德济世”传统的生动体现。从刘奎的济世情怀到刘季三的急公好义,再到刘镜如的永不放弃,一脉相承的是对医道的坚守和对生命的敬畏。
守正创新攀登科研高峰
刘镜如在医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著述颇丰。他先后出版了《常见急腹症》《中医史话》《中医基础纲要》等多部专著,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红参芦头的应用研究》《人参芦不致吐》等重要论文。
在“七五”期间,他领导的国家重点项目“红参芦及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的研究”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青岛市科研一等奖。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他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研方法相结合的创新思维。
励精图治推动医政发展
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刘镜如先后担任青岛中医学会理事长、青岛中医管理局局长、青岛中医研究所所长、青岛医学院及山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等重要职务。1984年,他出任青岛市卫生局局长,为青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大力推动中医走出国门,接待了丹麦全科医生团、智利卫生部等来青岛学习考察中医,在苏联建立了青岛希波克拉底医疗中心,从事针灸治疗,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苏联《真理报》进行了头版介绍。还引进“国际奥比斯眼科飞机医院”来青岛,义务诊治视力残疾,举办全国现场手术观摩,进行学术交流。
回顾青岛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刘镜如感慨地说:“我刚到卫生局的时候,医院的设备很落后,我每天都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医院医疗条件,提高技术水平。”而如今,看到青岛医疗事业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他感到十分欣慰。
文脉相承守护传统文化
深受家族影响,刘镜如特别强调“学中医一定要有文学基础,有中国文化基础”。他不仅在医学领域造诣深厚,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退休后,他编著了《青岛百吟注释》《雪松山房诗词集》《学海一蠡》《诗学阶梯》《琴趣初步》等多部文化著作。
此外,他还致力于整理家族文化遗产,编辑出版了《刘季三诗词书法集》,并系统整理了《东武刘氏家乘》以及祖父的《伴松居诗草》、大伯的《青岛百吟》、二伯的《旅青吟草》、父亲的《松荫庐诗稿》等家族文献,为保存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薪火不熄照亮后学之路
如今,已逾九十高龄的刘镜如依然坚持每周坐诊,持续学习。他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不管你做什么专业,就得好好做,可能你努力了,不一定有成果,但无怨无悔。因为人生的金字塔不只是一个人在上面,你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就,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所以,我主张要多读书,认真实践,勤勉努力,珍惜时间。”
从刘奎到刘季三,再到刘镜如,东武刘氏医学世家跨越几个世纪,传承十余代人,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济世情怀,不断探索中医发展之路。而刘镜如先生的一生,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完美体现,也为当代医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刘镜如倡导的医学理念和人生智慧,如同明灯,继续照亮着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诸城融媒 邵长江 张泽青 通讯员 王伟 潍坊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