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产业技术迭代迅猛,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传统信息类专业教材普遍存在与产业实际脱节、内容滞后、形态单一等突出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将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从理念、机制、内容到形态进行全方位系统革新,构建一个“多元协同、动态更新、项目引领、数智赋能”的一体化建设体系,系统性地赋能教材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
创新机制,构建“双元主导、多元协同”的建设共同体
建立权责清晰、利益共享的共建机制。成立由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项目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共同组成的“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教材规划的制定、内容的评审与更新决策。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和责任义务,将教材建设从“临时合作”变为“战略共生”。同时,引入信息行业组织制定职业标准,邀请优秀毕业生反馈学习体验,形成“校企行生”四方联动的生态化建设模式。
二
内容重构,推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贯穿”的开发逻辑
彻底打破学科体系桎梏,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为起点,以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重构教材内容。采取以下模式:
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将信息技术核心知识点、技能点封装成独立的活页模块,便于随时替换和更新。同时,配套开发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蓝本的工作手册,引导学生按照“任务分析-方案设计-编码实现-测试部署-总结反思”的真实流程完成学习,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项目案例库建设。与企业共建动态更新的数字化项目案例库。案例覆盖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难度层级,并附带项目背景、需求文档、源代码、测试数据、部署手册等全套资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三
形态革新,打造“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形态教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从“一本书”升级为一个“学习资源云包”。
在纸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链接至微课视频、操作录屏、在线测试、扩展阅读、软件工具包等数字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在线开放课程(MOOC/SPOC)配套。将教材与在线课程深度融合,形成“线上学理论、线下练技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实训集成。对于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运维等对真实环境有破坏性或高成本的专业领域,将教材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对接,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攻克高危、高成本实训难题。
四
动态更新,建立“敏捷响应、持续迭代”的闭环管理机制
设立教材动态更新阈值,建立反馈闭环。通过企业导师反馈技术变迁、教师反馈教学问题、学生反馈学习难点、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反馈,定期(每学期)对教材内容进行评估。对核心技术和工具部分,建立快速修订通道,以电子版形式先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技术发展同频共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发展,教材建设会呈现更智能化的趋势,开发“自适应学习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动态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项目案例,构建产业数据驱动的教材预警系统,通过实时分析招聘市场的技能需求变化,自动提示教材内容的更新方向,打造“用的上、学的活、跟的快”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新形态教材内容,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刘永华,系德州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来源:作者投稿
![]()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1
02
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