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张夏衡团队“芳香胺”最新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引来全球业界震动,被称为140年的颠覆;是可以上有机化学教科书的成果。
![]()
该成果的多项硬指标已经具备冲击诺贝尔化学奖,张夏衡能否成为屠呦呦后,我国第二位自然科学诺奖获得者呢?这要看后续全球科学家的检验了!
![]()
Nature四位审稿人之一,辉瑞研发总监Scott Bagley(斯科特·巴格利)对该成果的赞誉:“true tour de force”(真正的杰作)。
![]()
他说:这个发现,既无创新(都是平常试剂和原料),也无突破(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反应条件),却足以上《Nature》,因为它是个在一百年前就应该被发现的原创性工作。
![]()
芳香胺是药物、农药和材料分子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之一,是构建现代分子世界的基础积木。140 年来,业界一直沿用“先制成重氮盐再进行后续转化”的路线,不过重氮盐易爆、需化学计量铜盐、产生高污染废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因为易爆,所以百年来无人敢去“直接”做实验,现代化工厂既怕它,又不得不依赖它。
终于在2025年,国科大杭高院中国年轻科学家团队突破了140年的化学困局,有望结束“芳香胺”广泛应用的困境。
![]()
张夏衡教授团队研究,首次实现了无需危险中间体的直接脱氨官能团化,为药物合成带来了更安全、更便宜的全新解决方案;能让抗癌药中间体成本降40%到50%。
Scott Bagley既是化学家,还是辉瑞研发总监,他应该非常了解这项成果价值,可以给人类带来的积极意义,这才有了“真正的杰作”的评价!
![]()
一项140年的颠覆成果,据说又是一个误打误撞弄出了逆天的成果,有传言说是张夏衡教授团队的学生不懂,瞎做实验,最后发现了这项“逆天”成果。
![]()
从这方面说,做出这项成果不是有多难,是难在“危险”上;很多化学人不愿意去冒险,这次被耽误到今天;让张夏衡教授团队成为了幸运儿!
张夏衡是国科大杭高院2021年引进的首位“海外优青”,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戴维·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
![]()
他是川大本科,中科院PhD,在普林斯顿一直做postdoc,在国科大(中科院)杭州的TRAP。
从以上情况看,张夏衡团队的研究成果“非常牛逼、非常幸运”,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是中国5000年来,可能是第二次出现真正的诺奖级成果(第一次是屠呦呦的青蒿素)。
![]()
张夏衡是继中科院张涛之后,又一位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可见我们的化学科研已经具备全球顶级实力。我国下一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有希望在化学领域诞生,是张涛还是张夏衡呢?拭目以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