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巍笑称,自己得罪了嘉定的两个本土美术家的艺术馆,一个是韩天衡,一个是陆俨少,今后,他再也不去不成了。
但嘉定还有一个私人博物馆,却对他不设防。
这就是“明止堂中国字砖馆”。
![]()
三年前,2022年3月份,沈巍就曾经到过这个博物馆,当时陪同他的就是这个民间博物馆的馆长朱明歧。
![]()
2022年时,朱明歧向沈巍介绍展馆收藏
朱明歧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上海最早富起来的一代人,但等他有了钱之后,却把精力放到对中国古砖、碑刻的研究上,并且自己花钱,把这些碑砖买了下来,最初的时候,他把这些废砖烂瓦堆在自己的厂房里,越堆越多,一时颇为苦恼,后来索兴在自己的废弃厂房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世界上也独此一家的“字砖博物馆”。
而朱明歧也加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之中,出版了多部研究字砖文化的书籍,从一个商人成为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的地方正在这里。
而这也反映了上海本地人的后代,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都会身不由己地走上文化之路。
沈巍二次爆火之后,他除了走访上海的文化场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行程,就是探店。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上海干得风生水起的店主、老板,没有一个是本土上海人。
![]()
2022年沈巍参观字砖馆
可以说,上海的商业圈,正在被外地人鸠占鹊巢。正如上海的本土居民,随着城市的拆迁潮的风起云涌,逐渐向郊区转移,而市中心的空隙,则由外地人填补。
之前笔者在本观察系列里,提到一位“中行别业”旧址处的笪姓老伯,说他的女儿去搞艺术了,拉小提琴,他自己还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而小区里都往进了外地的有钱人,占据了最重要的小区中心的会堂,当年这个会堂,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汪伪特工绑架中行员工的血腥事件。
实际上,这位老伯诉说了一个现象,就是老上海人的后代们放弃了去经商赚钱,而是去从事文化、艺术的精神层面的工作。
朱明歧与沈巍能够惺惺相惜,可以说云集了上海的下一代都对文化充满着深厚兴趣的共情性与同频性。
![]()
2022年参观字砖馆时的沈巍
沈巍在字砖馆里,特地介绍朱明歧为搜集这些老古董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财力:
——上次他邀请我来的。朱明歧是个有情怀的企业家。他赚了钱之后呢,他就干这个事。你们刚才看到门口雅安地震他叫人家捡砖,10 块钱一块,运回来 28 万,运费因为砖特别沉嘛。——
那么,我们有一点好奇,朱明歧是如何赚了第一桶金的呢?
在朱龙铭著的《四十年的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中,有这样的介绍:
![]()
——科技含量趋高化,是私营企业自身价值增值的一个重要砝码。
“曼吉”磁化物公司老板朱明歧,辞去上海磁钢厂比较舒适的研究室工作而下海,几经周折,而他还是不屈不挠地试制与开发磁化物药贴。功夫不负有心人,“曼吉”终于登上西欧第一世界商品市场的舞台,畅销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国家与地区,其本人分别参加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的磁化物学术研讨会,并获得美国爱因斯坦博览会金奖。——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从郑永锋主编的《中医药专利大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10月版)中看到朱明歧一跃成为财富自由身的专利是什么:
![]()
![]()
——申请号:90106092
公告号:1060209
申请日:90. 12. 11
公告日:92. 04. 15
发明名称:稀土磁渗药膏
分类号:A61K 35/78 A61K 9/70
申请人:朱明歧
通讯地址:(201800)上海市嘉定镇西下塘街49弄15号
发明人:朱明歧
文摘:本发明属磁疗与药疗相结合的个人保健及治疗器械。本发明所指的稀士磁渗药膏是指将稀土磁粉和特选外敷药物,并与注塑剂一起轧制成薄膜,再进行涂胶及表面磁粉防脱处理制得的一种强磁、可挠、超薄、以磁促进药物渗透的磁疗与药疗兼备的贴膏。——
![]()
朱明歧的著作之一
朱明歧生于1959年,比沈巍大8岁,为人非常儒雅,2022年沈巍到些一游时,两个人谈吐相投,沈巍对展览大厅里一字排开的如同兵马俑兵阵的各个时代的石碑砖瓦感到非常震撼,走入其中,仿佛就走在历史的时光隧道里。
正是这种感受,是沈巍愿意带着一众主播再一次去重温历史那无尽启迪的原因。
正是因为有这种默契,沈巍在这里可以拿腔作势地再次重演一次踢馆的有惊无险剧。
在展馆里,沈巍来到了朱明歧撰写并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前。其实这一段内容,在博物馆外贴面的巨大幕墙上,也雕刻着这段文字。
![]()
沈巍观察的很仔细,他说这一段话,在外面的幕墙上也有,因为他进来的时候,他就注意地盯着墙上的字看过。
![]()
可以看出,他很欣赏朱明歧的这段文字,他读到:“如果说汉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那么字砖就是这个星球上最迷人瑰宝。”
但在读到第二段的时候,他卡顿了,因为这段话是“如果汉是一幅画,那么字瓦就是一个景。”显然,在“汉”的后面,缺少一个“字”。
其实在外面的幕墙上这一段话,补上了这个“字”。
沈巍接下来说:”请大家这段视频下架,不要发上去,这段不要发啊,不然明天老板赶我们走的啊,立马就赶我们走了。我不是踢馆的,我是来学文化的啊。偶尔看到一个错字很正常啊,漏了一个也不要紧。请大家不要踢我走,好吧?千万别发,千万别发好吧?”
随从问:你怎么到处踢馆?
沈巍顺势而为道:“我是有备而来,我就知道他这里(有错误),因为我上次来过看到,我当时没说出来。今天呢流量在,所以我要把它说出来。那个时候没流量,我不敢说。”
![]()
这完全是沈巍的调侃,而这种调侃是建立在与这个博物馆的主人的那种内心同频的基础上。
接下来沈巍将这副文字读到了底:“如果汉字是一首歌,那么字砖是一组乐,如果汉字是一首诗,那么字瓦是一部史,汉字的笔划里蕴含着华夏的基因,字砖的词句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DNA。”
沈巍多次提及有错误很正常,而对错误的讳疾忌医才不正常。
格局大的人,会笑傲错讹,反之,犯了一点不值一提的小错,会如临大敌,演出匪夷所思的应对。
浓缩了中华千年文化博大精髓的“明止堂”的老板朱明歧,显然有着足够腾挪的空间,来容纳这种踢馆的笑谈。
![]()
与同频的人在一起,说话都很随便,很轻松,很快乐。这也是沈巍愿意来到字砖馆这个民间收藏馆来一逛的原因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