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梓杉的“塌房”不是一夜塌方,而是一场持续三年的裂缝终于贯通。
![]()
2023年12月,北京朝阳警方一纸通报把治安案件升级成刑事案件,轻微伤四个字像钢钉敲进木板——钉帽不大,却足以让整面墙失去承重。
![]()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轻微伤”能触发刑法,以为警方小题大做。
其实法律里藏着一把刻度精准的游标卡尺:
面部软组织挫伤长度超过6厘米、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都够得上“轻微伤”一级。
![]()
一旦行为人年满16周岁,就不再享受未成年人“护身符”,《刑法》第234条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摆到桌面上,法官只需确认“故意”与“因果关系”两个关键词。
电梯监控里那记抡圆了的肘击,恰好把这两个词写得清清楚楚。
镜头之外,更狠的“二次伤害”发生在商业端。
![]()
品牌方解约像多米诺,美特斯邦威、伊利五家集体索赔,违约金初步核算2000万。
数字听起来抽象,换算成通俗语言:
荣梓杉拍一部S+级网剧的全部片酬,刚够赔违约金零头。
![]()
更尴尬的是待播剧《大考2》《云边有个小卖部》,片方连夜启动AI换脸,一帧一帧“换头”,成本追加15%,相当于把整部作品重新做一遍后期。
观众吐槽“AI脸像贴面膜”,平台却宁愿被嘲也要上线——因为“失德艺人风险提示名单”六个字,足以让招商页瞬间变空白。
行业被吓醒了。
![]()
中戏、北电把“品德审查”写进2024招生简章,过去只要专业课够硬就能“上岸”,如今先交“无犯罪记录证明”。
央视《法治在线》干脆把荣梓杉案例剪成15分钟公开课,字幕一行行飘过:
“艺人不是法外职业,流量不是免罪金牌。
![]()
镜头里,专家只补充了一句话:
“刑事立案记录会跟他一辈子,政审、贷款、出境、甚至孩子将来考公,都可能因父亲的名字被系统标红。
![]()
回看时间线,会发现裂缝早在2020年就出现。
北京某国际学校档案室留有一份处分决定:
![]()
“荣梓杉因殴打同学,记过一次。
当时家长以“未成年”为由拒绝媒体采访,学校也选择内部消化。
![]()
如果那一次就被摁住,也许不会有2022年《花儿与少年》录制期间的匿名举报信;
节目组若当时启动调查,也许不会有2023年10月李女士那条被转发了87万次的控诉微博。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
有人把事件归结为“少年得志必翻车”,其实更准确的描述是“系统漏洞养大了胃口”。
校园霸凌只给记过,娱乐圈只认流量,品牌只看带货数据,三重缓冲垫叠在一起,让一个人误以为“闯祸=热搜=更红”。
直到警方把“刑事”印章盖在通告上,缓冲垫才同时抽走,摔回水泥地。
![]()
对读者而言,最实用的增量信息只有三行:
1. 16岁是刑法完全责任年龄,别再拿“孩子”当挡箭牌。
2. 轻微伤也能入刑,关键看是否“故意”,监控、录音、聊天记录都是呈堂证供。
![]()
3. 刑事案底会写进无犯罪记录证明,以后考公、参军、出国、进国企,系统秒筛。
故事讲完,只剩一道冷峻的算术题:
三年刑期 vs 2000万赔偿 vs 永久案底,哪一项最贵?
![]()
荣梓杉用自由、金钱、前途分别试了一遍,答案写在看守所的灰色墙面上——
“最贵的,是以为永远有人替你兜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