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青岛10月31日电 (记者 刘颖婕)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5中国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国际论坛暨博览会(第二届海能会)在青岛中铁世博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海洋能源“三链”建设的国家级会展,这场以“向海图强,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40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黄海之滨。
![]()
10月30日,第二届海能会在青岛开幕。会议主办方供图
本次海能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与国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七个单位共同主办。据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滕晓东博士介绍,活动旨在贯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战略部署,适应能源产业“由陆向海”趋势,通过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推动能源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支撑。
![]()
除主旨论坛外,还设置了七大专题论坛。会议主办方供图
创新办会模式成为亮点。本届海能会采用“会展分离,先会后展”方略,2025年聚焦高端论坛攻关核心问题,为“十五五规划”献计献策;2026年将举办专业博览会,展现“蓝绿结合”“AI赋能”等产业方向。三天议程中,除主旨论坛外,七大专题论坛与“无人岛开发论证”同步开展,覆盖RCEP合作、海上风电、氢能应用等关键领域。
会上,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副秘书长佘葆青代表主办方发布《青岛倡议》,提出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产学研融合、深化国际合作四点主张,获全场响应。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到203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结构15%至18%,而我国正加速向海洋强国迈进,这一倡议恰逢其时。
简朴高效的新会风贯穿全程。活动摒弃“高官站台”套路,让专家真正“唱主角”:国电投柴茂荣教授解析氢能与海洋能源结合路径,明阳智慧张应启博士分享漂浮式风电技术,参会专家既有创新技术分享,也有学术思想“交锋”。国家海洋技术标准计量中心汤海荣研究员坦言,海洋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发展和改革必须认真倾听来自生产实践一线专家的声音。
国际化特色同样鲜明。“RCEP框架下合作”论坛上,米晋宏(美)教授和程亮(澳)教授分别就跨境金融创新、海底管缆技术建言,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而首创的“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对接直通车”模式,在海风、储能等领域实现技术与需求精准匹配,打通成果转化堵点。
![]()
与会嘉宾集体合影留念。会议主办方供图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节点,第二届海能会既是践行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实践,更是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随着2026年中国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博览会的筹备推进,这场海洋能源领域的高端盛会,正助力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抢占先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蓝色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