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闲聊艺术图像中的社火要素:社火扛牌角色。
引子 社火扛牌角色
上次我们阐述了社火中的乔妇人、瓜田乐艺术图像。其中有一枚社火花钱。左面是乔妇人主题,右一面则图像模糊。见下图所示:
![]()
宋代社戏风俗钱,胡坚供图
![]()
![]()
本钱图像线条诸多磨灭漫延之处,上图穿左右可能是杂剧角色诸如引戏末色之流,在社火艺术图像以及社火题材的花钱铜镜上也屡见不鲜。参见前述文章。
但是,此面穿上之角色,虽然模糊,但是却生气勃勃,意态姿势有着明确的造型结构。那就是社火艺术图像中常见的扛牌人物。由此更加佐证本钱就是社火题材的珍贵花钱品种。
![]()
一、社火扛牌角色的艺术图像举凡
1、山西博物院藏侯马金墓出土社火砖雕 扛牌童子(最右)
![]()
![]()
2、壶关上好牢宋墓 壁画 扛牌角色
![]()
![]()
上好牢1号墓《杂剧演乐图》局部(画面右半部分)李清泉拍摄
![]()
![]()
上好牢1号墓《杂剧演乐图》局部(画面左半部分)李清泉拍摄
上图中左四,头戴简易帽子,手托举的类似透明的方框物,即为扛牌角色。
![]()
![]()
3、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壁画 扛牌角色
1999年1月,屯留县李高乡北部的宋村发现一座砖室墓。该墓已多次被盗,墓内尚存壁画,并有纪年题记,为金太京大会十三年(1135年)。
其中壁画中存在社火内容,下图1图左三,即为扛牌角色。
![]()
山西屯留宋村金天会十三年墓杂剧表演壁画右半部分
![]()
山西屯留宋村金天会十三年(1135)墓杂剧表演壁画左半部分(采自《文物》2003年第3期)
![]()
![]()
![]()
![]()
4、元代 焦作西冯村出土 扛牌童子雕砖
河南博物院1974年收藏了一批元俑雕砖,这批雕砖出土于焦作西冯封村元代墓葬,雕砖俑共26件,除了个别仆侍俑外,绝大部分是杂剧俑,主要有说唱俑、吹口哨俑、吹笛俑、打节板俑和击鼓俑等。
此焦作西郊王封乡西冯封村发掘的蒙元时期墓葬。该墓前室有十九个人物砖雕俑,除去其中的侍 立和侍仆俑外,有十二个杂剧、散乐砖俑。同时,后室普柏枋上壁拱眼镶嵌有八个社火人物砖俑。相关资料介绍说:
“砖俑分别有执鼓、拍板及排箫者,这些乐器多为杂剧或社火表演伴奏所用。另有肩扛长瓜、手执长柄伞及肩扛旗、牌( 粮斗) 者,这些形象多次出现 于宋元社火舞队文物中,“大概是以农作物模具来祈祝或庆贺丰年,为舞队‘村田乐’‘贺丰年’内容中的常见造型”。这类舞队形式多有儿童扮演,说明西冯封社火砖雕正是由儿童表演的《村田乐》或《贺丰年》节目的体现”。
”此外还有身着僧衣、项挂佛珠、扮演和尚一人。应是宋元社火演出节目《耍和尚》或《舞鲍老》。《武 林旧事》卷二“舞队”条见《耍和尚》《大小斫刀鲍 老》《交衮鲍老》的名目。这类节目大抵是一种扮演 僧人的滑稽表演“。
![]()
![]()
扛牌舞俑
此俑高37厘米,椭圆形的脸庞,丰润饱满,鼻梁高挺,浓眉大眼,面带笑容。头梳双髻,颈戴项圈,上穿裹肚状绣花短袍,外罩窄袖齐胸开襟小褂,袍下缘至膝,腰系彩带,足着布袜,圆口鞋,左肩扛牌,双手戴镯,作挥臂奔跑起舞状。其造型生动优美,栩栩如生,童趣奕奕。
![]()
![]()
![]()
![]()
5、明代上元灯市图主题六条屏 美国诺顿博物馆藏
![]()
![]()
![]()
![]()
![]()
![]()
以下则为并行的三列社火表演的队列。
![]()
![]()
在三行队列的视觉最上列,右首有一个抗牌角色。他非常难得地为我们保存了社火扛牌的那个牌的彩色面貌与质地可能。见下图所示:
![]()
![]()
![]()
拍卖狗Flora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