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有浙江网友爆料,网上流出的一段某米速妻ultra事故现场的视频,据说事发地在浙江嘉兴。
![]()
据视频发布者称:他是亲眼所见的,看到人从挡风玻璃里面爬出来的,整车就炸了一个侧气囊……
评论区立刻有网友评论上了:su7救了车主一命,这车结构强度确实高,电池也是挺耐撞的,没有发生燃烧。车子都撞成这样了,里面的人还能自己从挡风玻璃爬出来,显见没什么大问题!
![]()
当然,以上都是视频发布者的一面之词,我们看看车主或者官方有没有后续的报道。
根据该网友配发的图片显示,事故车辆已经被撞得面目全非。值得肯定的是,现场并没有车辆起火。
- 说起小米车辆事故,最近舆论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成都事件。小米SU7碰撞后爆燃,多人救援未果,驾驶员不幸遇难。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
![]()
根据多名目击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一辆小米SU7在行驶中先是摇摆不定,有网友称一起等红绿灯时,还听到该车驾驶员在大声吼叫。随后车辆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
一名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碰撞前从右侧飞速驶过,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
驾驶位有人员被困,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车窗,有路人的手都流了血,还有人拿来了灭火器,但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
消防人员到场后,先用水枪压制火势,随后用工具切割车身救援,现场方才逐步得到控制,但驾驶员已不幸遇难。
- 不可否认,如今的小米汽车在网上的舆论,可谓是风口浪尖。
雷军曾经在多个场合讲过一句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汽车快速上马、快速量产、快速上市、快速取得成功,市场供不应求且口碑和热度盖过一众车企,个中的决策水准、供应链整合、技术精进和全网流量级别的营销能力,的确是有代表性的智能车产销案例。SU7和Su7 Ultra也是主打极致的快,赛车级的超大马力和扭矩,一度收获了不少性能党、飙车党的认可。
从目前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汽车无疑是成功的,可谓是前无古人。10月1日,小米汽车率先公布9月成绩单——单月交付量超4万辆的同时创下新高,今年以来累计销量约27万辆。“小米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已交付超4万辆。”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近日在年度演讲上表示。渠道建设方面,小米汽车9月新增32家门店,全国119城已有402家门店;10月计划新增22家门店,预计覆盖郴州、达州、鄂尔多斯等6座新城市;截至9月30日,其全国已有209家服务网点,覆盖125城。
但是发展快有快的代价。不仅是销量快,行驶车速更是极致的快,事故就可能多发,保费必然高企。尤其是后轮驱动的大马力车,驾驶员需经过专业训练才可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成功驾驭,否则急加速、弯道、湿滑路面等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生推头甩尾等失控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对民用量产车来说,300多匹马力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够用的,相对而言1000匹马力、500牛米以上的超高功率和扭矩反倒可能是不安全因素,高性能车更容易打滑失控。
过度求快,极致的快,反过来也可能是品牌的反身性,一些评论区里,网友已经开始将Su7和鬼火少年联系起来。超速飙车这类问题可以说是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但如果车的文化会让人联想到超速党飙车党,对车企品牌自身不利。
同样,智能车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辅助驾驶系统的打磨必然不够扎实。若车企能慢下来,补一些安全课,为时未晚。
有评论指出,除了在教训中警醒,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树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站上新的科技、产业、市场、品牌高度,这是一个值得全行业思考的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也是最需要正视就是安全。这是制掣消费者完全接纳新能源车的最后一块短板。如果有一批车企站出来,用心打造处处以安全可靠、扎实耐用为最大卖点的好产品,反倒会比刷马力数据、炫酷耍帅的车更热销。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