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嫂子是老师,我坐月子时她放暑假,嫂子说:回娘家月子我包了

0
分享至

嫂子李琴把那个深红色的硬壳笔记本推到我面前时,我刚给女儿喂完奶,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奶香。

她说:“晚晚,这是你这个月的账单,连工带料,一共两万三千六。”

那个瞬间,窗外的蝉鸣、风扇的嗡嗡声、女儿轻微的呼吸声,全都消失了。我的世界里只剩下那本摊开的账本,上面用娟秀的教师粉笔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我住进娘家第一天起的每一笔开销,精确到一棵葱,一头蒜。

整整三十天,我从一个满怀感激、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弟媳的产妇,变成了一个对着亲嫂子手写的账单,大脑一片空白的傻子。那些被精心计算的鸡汤、精确到克的红糖,以及每天六次的“专业”护理,原来从一开始就标好了价码。我甚至还傻傻地想过,等我出了月子,该怎么好好报答这份天大的恩情。

思绪飘回一个多月前,那个闷热的午后,一切都还充满了温情和希望。

第1章 暑假里的“及时雨”

怀孕八个多月的时候,我和丈夫张建军最愁的一件事,就是我坐月子该怎么办。

我妈身体不好,前年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别说照顾我,能把自己照顾利索就谢天谢地了。婆婆王秀英呢,倒是在同一个城市,可她一辈子节俭惯了,思想也传统得厉害。我孕期想喝口牛奶,她都念叨着“我们那会儿喝米汤不也一样把孩子喂得白白胖胖”,更别提科学坐月子了。让她来照顾,我怕不是月子没坐好,先得一场产后抑郁。

请月嫂吧,价格高得吓人,而且新闻里月嫂虐待婴儿的事层出不穷,我实在不放心把刚出生的女儿交给一个陌生人。

那段时间,建军愁得嘴角都起了燎泡。我俩躺在床上,常常说着说着就陷入了沉默,只剩下对未来的焦虑在小小的出租屋里发酵。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嫂子李琴来了个电话。

“建军,晚晚的预产期快到了吧?月子的事儿,你们俩合计得怎么样了?”

李琴是我大哥张建国的妻子,在一所重点小学当语文老师,还是个班主任,平时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子利落和权威。她比我大五岁,平时我们关系不算特别亲近,但逢年过节也都客客气气。她和我大哥结婚早,儿子都上初中了,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她一直是个“能干人”的形象。

建军叹了口气,把我们的难处一五一十地跟她说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李琴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多大点事儿,瞧把你们愁的。我今年正好带毕业班,七月初就放暑假了,一放就是两个月。晚晚预产期不是七月中旬吗?正好,时间对得上。”

我心里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

只听李琴继续说道:“这样,等晚晚生了,直接回咱妈家坐月子。房子宽敞,也清净。我呢,暑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照顾月子这事儿,我包了!我当年坐月子,那可是把书都翻烂了,什么科学饮食、产后恢复,我门儿清。保证把晚晚和孩子都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我和建军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这简直就是“及时雨”,不,是“救命稻草”!

建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嫂子,这……这怎么好意思,太麻烦你了。”

“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李琴在电话里笑得爽朗,“再说了,我当老师的,最有耐心也最讲究方法。你们把心放肚子里,比请什么月嫂都强。就这么定了啊,到时候提前给我打电话。”

说完,她便干脆地挂了电话。

我握着建军的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那段时间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阴云,仿佛瞬间被这通电话吹散了。我甚至能想象到,在嫂子这位“专业人士”的照料下,我将度过一个多么舒心、科学的月子。

婆婆王秀英知道后,也是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夸李琴懂事、能干,说:“还是自家人靠得住,请外人花那冤枉钱干啥。”

我妈那边虽然有些不放心,觉得麻烦别人总归不好,但听说是当老师的嫂子主动提出来的,也松了口气,只是反复叮嘱我,要我记着嫂子的好,以后一定要加倍还回去。

我当然是这么想的。那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对李琴的感激。我暗暗发誓,等我出了月子,一定要给嫂子包一个大大的红包,再给她儿子买最新款的学习机,这份恩情,我得记一辈子。

我还记得,在我临产前几天,大哥和嫂子特地来我们的小出租屋看我。嫂子带来了一大袋她自己晒的艾草,说是给我产后泡脚驱寒用的。她一边把艾草递给我,一边细细地嘱咐我各种注意事项,从待产包的准备到产后第一餐该吃什么,说得头头是道。

她拍着我的手,语气温和又坚定:“晚晚,你什么都别怕,也别想。生孩子是女人的大事,月子更是。你只要负责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下来,剩下的,都交给嫂子。”

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听着她条理清晰的安排,我心里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我甚至觉得,有这样一个嫂子,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充满亲情与关怀的温暖故事的开始。

却没想到,从我抱着女儿踏进婆家门的那一刻起,这个故事的走向,就偏离了我所有美好的想象。

第2章 “科学”的牢笼

女儿顺产,母女平安。在医院待了三天后,建军开车,我们直接回了公婆家。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嫂子李琴穿着一身干净的家居服,头发利落地盘在脑后,迎了上来。她没先看孩子,而是先扶住我,眼神在我脸上一扫,便说:“看这脸色,还是有点虚。房间都准备好了,赶紧进去躺着,月子里可不能见风。”

房间是婆婆的主卧,朝南,阳光最好。床单被罩都换了新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丝缝隙透光。李琴安顿我躺下,又给孩子盖好小被子,然后端来一碗温热的小米粥,里面卧着一个溏心蛋。

“晚晚,先吃点东西垫垫。记住,从今天起,你的饮食我全权负责。一天六顿,少食多餐,严格按照食谱来。不许吃咸的,不许吃凉的,不许吃乱七八糟的零食。”她说话的语气,就像在给班上的学生布置作业,清晰,明确,不容置疑。

我当时心里暖洋洋的,觉得嫂子真是太上心了。连连点头说好。

建军想在房间里陪我,被李琴“请”了出去:“你一个大男人,身上都是外面的风尘,别冲撞了产妇和孩子。去客厅待着,有事我叫你。”

建军有些尴尬,但还是听话地出去了。

就这样,我的月子生活正式开始了。

起初的两天,我确实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李琴就像一个精准的闹钟,早上六点准时叫我起床喂奶,然后是早餐;上午十点加餐;中午十二点午餐;下午三点加餐;晚上六点晚餐;睡前九点还有一顿宵夜。

所有的食物,都淡得像水。不是清汤寡水的鲫鱼汤,就是没放一粒盐的蒸蛋羹,或者是煮得烂烂的蔬菜泥。我才吃了两天,就觉得嘴里能淡出鸟来。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央求她能不能在汤里稍微放一点点盐。

李琴立刻板起了脸,严肃地看着我:“晚晚,你怎么跟那些不懂事的小姑娘一样?产妇吃盐容易水肿,对肾脏负担也大,还会影响奶水质量。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是科学坐月子,你得听我的。”

她把“科学”两个字咬得特别重,我便不好再说什么了。

除了饮食,她对我的日常起居也做了严格的规定。不许看手机,说伤眼睛;不许下床,说会得月子病;不许开窗,说怕进风;甚至不许我妈来看我,理由是“外人”身上有细菌,而且人来人往影响产妇休息。

我妈提着大包小包的土鸡和鸡蛋,兴冲冲地赶来,却被李琴拦在了客厅。我躺在卧室里,能隐约听到她们的对话。

“亲家母,您来啦。东西放下就行,您快回去吧。晚晚现在需要绝对静养,不能被打扰。”李琴的声音客气,但带着一种不容商量的坚决。

“我就……进去看一眼,跟孩子说两句话就走。”我妈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小心翼翼。

“不行。医生都说了,产妇情绪不能激动。您一来,晚晚一激动,对身体恢复不好。您放心,有我呢,我肯定把她照顾得好好的。”

我妈最终还是没能进来,坐了不到十分钟就走了。建军送她下楼,回来时脸色不太好看。他小声跟我抱怨:“我嫂子这也太……太霸道了,哪有不让亲妈看女儿的道理。”

我心里也不舒服,但还是劝他:“嫂子也是为了我好,怕我累着。她毕竟是老师,做事认真,咱们理解一下。”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第一次升起一丝怪异的感觉。这种“好”,像一个密不透风的罩子,让我感到温暖,也感到窒息。

女儿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我心疼得不行,想抱着哄哄。李琴却一把将孩子从我怀里接过去,说:“你别抱,月子里抱孩子容易得妈妈手,以后胳膊疼。我来。”

她抱着孩子在房间里踱步,嘴里念念有词,像是在背课文。可女儿在她怀里哭得更凶了。我看着女儿憋得通红的小脸,心如刀割。

“嫂子,要不还是我来吧,她可能是想找妈妈了。”

“你懂什么,小孩子哭是锻炼肺活量。不能一哭就抱,会惯坏的。”李琴头也不回地说。

那天晚上,女儿哭了快一个小时才睡着。我躺在床上,听着女儿嘶哑的哭声,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我感觉自己不像个妈妈,倒像个寄宿在别人家的客人,连抱自己孩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这个家,明明是建军的父母家,可现在,一切都由李琴说了算。婆婆想进来看看孙女,也被她用“细菌多”的理由挡在门外。大哥张建国偶尔回来,也只是在客厅坐坐,从不多问。整个家,仿佛都成了她李琴的“教室”,而我,就是那个必须遵守所有纪律的“学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但心情却越来越压抑。我开始怀念我们那个狭小但自由的出租屋,怀念那些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做什么的日子。

而真正让我感到不对劲的,是半个月后的一件事。那天,李琴炖了乌鸡汤,端进来的时候,她状似无意地说了一句:“晚晚啊,这乌鸡还是托人从乡下买的,二百多一只呢。外面的饲料鸡可没这个营养。”

我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说:“嫂子,这些天买菜买东西花了不少钱吧?你记个账,回头让建军一起给你。”

我本以为她会客气地推辞一下,说“一家人算那么清楚干嘛”。

没想到,李琴眼睛一亮,立刻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就是后来那本深红色的硬壳笔记本。

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我这人记性不好,就怕忘了。所以啊,每天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我都随手记下来了。你看,清清楚楚的,省得到时候糊涂了。”

她把本子在我面前晃了一下,我瞥见上面果然是密密麻麻的数字。

那一刻,我心里的那点暖意,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瞬间凉透了。

第3章 变了味的亲情

那本深红色的账本,像一根刺,扎进了我的心里。

从那天起,李琴在我面前提起花销的频率越来越高。

“晚晚,今天给你炖的鸽子汤,这鸽子是托体育组的王老师买的,他家亲戚专门养的,一只就要一百八。”

“这给你通奶用的通草,得去大药房买,一小把就几十块钱,真贵。”

“宝宝的这个牌子的尿不湿好是好,就是不经用,一天一包就没了,一包又是大几十。”

她每次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都特别自然,像是在和我闲聊家常。但每一次,她都会下意识地拍拍围裙的口袋,那里,放着那个账本。

我不是傻子,我明白她的意思。

我把这事跟建军说了,建军听了也直皱眉头。他是个老实人,脸皮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事。

“可能……可能嫂子就是这个习惯吧,她当老师的,管着班费,可能就喜欢记账。”他试图为李琴开脱,但话说得自己都没什么底气。

“哪有给自家人帮忙还天天念叨花了多少钱的?”我心里委屈,语气也冲了些,“她这哪是照顾我,分明是把我当成一个项目在经营!”

建军沉默了,半晌才说:“要不,我先给她转五千块钱过去?就说是生活费。”

我点了点头。钱是小事,我只是希望这笔钱能堵住她的嘴,能让这份亲情重新变得纯粹一些。

建军当着我的面,给李琴转了五千块钱,还发了条信息,说:“嫂子,辛苦你了。这点钱你先拿着买菜,不够了再跟我说。”

很快,李琴就回了信息,是语音,她特意点了功放。

“建军你这是干什么?跟嫂子还这么见外!说了我来照顾,还能让你们掏钱?快收回去!”她的声音听起来义正言辞,好像受到了多大的侮辱。

建军没收。过了几分钟,李琴又发来一条:“行吧,既然你这么坚持,那钱我先收下,就当是预付的生活费。我呢,继续给你记着账,多退少补,咱们亲兄弟明算账,这样谁也不吃亏,以后也不会因为钱伤了和气。”

听到“亲兄弟明算账”这几个字,我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原来在她心里,我们之间早就需要“明算账”了。

从那以后,李琴念叨花销的次数确实少了,但她的行为却变得更加“程序化”。她每天掐着点给我送饭,送完就走,多余的话一句都没有。她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动作麻利,却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我能感觉到,那五千块钱,非但没有拉近我们的距离,反而在我们之间砌了一堵更高、更厚的墙。墙的这边是我和嗷嗷待哺的女儿,墙的那边,是她和她那本越来越厚的账本。

转眼,月子过去了大半。我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奶水也很好,女儿被养得白白胖胖。在外人看来,我这个月子坐得堪称完美。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每天都像生活在一个精致的牢笼里,吃着昂贵的“牢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我妈的第二次探望。

那天我妈没提前打招呼,直接拎着一锅她炖了四个小时的猪脚姜醋汤找来了。她怕凉了,锅外面还用厚厚的棉衣包着。

这次李琴没在客厅,我妈直接摸到了我的房门口。

“晚晚?”她试探着敲了敲门。

我一听是我妈的声音,激动得差点从床上跳起来。二十多天没见,我实在是太想她了。

“妈!快进来!”

我妈推门进来,看到我,眼圈一下就红了。她把汤放在床头柜上,握着我的手,左看右看:“瘦了,脸都小了一圈。”

“哪有,我胖了十几斤呢。嫂子把我照顾得可好了。”我违心地说着,不想让她担心。

我们娘俩正说着体己话,李琴端着一碗黑乎乎的中药进来了。她看到我妈,愣了一下,随即脸上 привычная的笑容就淡了下去。

“亲家母,您怎么来了?”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

“我……我来看看晚晚,给她送点汤。”我妈有些局促地站起来。

李琴的目光落在了那锅猪脚姜醋汤上,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是什么?这么大的油腥味!产妇怎么能吃这么油腻的东西?太不科学了!”

她说着,竟然直接端起那锅汤,转身就要往外走:“这东西不能吃,我拿去倒了。”

“哎,你别!”我妈急了,一把拉住她,“这是我们老家的方子,最是补身子的,怎么就不能吃了?”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那些老掉牙的土方子?产妇饮食要清淡,要营养均衡!”李琴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在训斥一个不听话的学生,“亲家母,我体谅您爱护女儿的心情,但照顾产妇是门科学,您不懂,就不要来添乱了!”

“添乱”两个字,像两根针,狠狠地扎在我妈的心上,也扎在了我的心上。

我妈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她一辈子要强,何曾受过这样的当面羞辱。

我再也忍不住了,掀开被子就要下床:“嫂子!你怎么能这么跟我妈说话!她是我亲妈,来看看我有什么不对?!”

李琴见我动了真气,也有些意外。她放下那锅汤,但语气依然强硬:“晚晚,你别激动。我这也是为了你好。月子里情绪不能起伏太大,对身体不好。”

“为了我好?为了我好就把我妈堵在门外不让见?为了我好就说我妈是来添乱的?”我气得浑身发抖,“你这到底是照顾我,还是在监视我?”

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我妈看我们姑嫂俩要吵起来,赶紧过来拉我:“晚晚,算了算了,别生气,是妈不好,妈不该来。你好好养着,妈先回去了。”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转身踉踉跄跄地往外走。

我看着我妈佝偻的背影,心疼得无以复加。

而李琴,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软话,甚至没有一丝歉意。她只是冷冷地站在那里,看着我妈离开,然后把那碗中药重重地放在床头柜上:“喝了。凉了药效就没了。”

那一刻,我心里所有的感激、忍耐和伪装,都轰然倒塌。

我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这个月子,我不坐了。明天,我就和建军带孩子回家。”

第4章 摊牌

李琴显然没料到一向温顺的我,会突然变得如此强硬。她愣在原地,脸上的表情由错愕转为恼怒。

“林晚,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辛辛苦苦伺候你一个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你就因为一句话,就要跟我甩脸子?你这是翅膀硬了,要过河拆桥?”

她第一次连名带姓地叫我,语气尖锐得像一把刀子。

“过河拆桥?”我气得笑出了声,“嫂子,我请问你,你摸着良心说,你这一个月,到底是在照顾我,还是在完成一项收费任务?你每天端进来的那些汤汤水水,到底是亲情,还是商品?”

我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她故作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李琴的脸“唰”地一下白了,随即又涨得通红。她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声音瞬间拔高了八度:“我收你什么费了?你别在这里血口喷人!建军给的那五千块钱,连买菜的本儿都不够!我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给你买,回来洗、切、炖,一天围着你跟孩子转,连我自己的儿子都顾不上!我图什么?我不就图你是我弟媳,是一家人吗?你现在倒好,反过来咬我一口!”

她越说越激动,眼圈都红了,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我几乎要被她这番声泪俱下的控诉给打动了。

可我心里清楚得很,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家人?”我冷冷地看着她,“一家人会把每一笔开销都记在账本上,生怕自己吃亏吗?一家人会把亲家母拦在门外,说她是来添乱的吗?嫂子,我感谢你这一个月的辛苦,但你的辛苦,从一开始就不是无偿的,不是吗?”

我的质问,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她用“亲情”和“科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外衣,露出了里面最真实、最冰冷的内核。

李琴的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被更深的愤怒所取代。

“好,林晚,算你厉害。”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们今天就把话说开。没错,我是记了账。怎么,我花了时间,花了精力,难道不应该算清楚吗?我一个暑假的休息时间,全都耗在你身上了,我连一天懒觉都没睡过!我儿子想让我带他去旅游,我都没答应!这些付出,难道是白费的吗?”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在她眼里,亲情之间的帮扶,是可以这样量化计算的。

“所以,你从一开始答应照顾我,就是打着收费的主意?”我追问道。

“我没那么想!”她立刻否认,但眼神闪烁,“我只是觉得,人与人之间,就算是亲戚,也应该明明白白。我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这有什么不对?现在社会上请个月嫂多少钱?一万五起步!我比月嫂懂得少吗?我比月嫂对孩子不上心吗?我只算你材料费,难道还委屈你了?”

她的这番歪理,让我彻底开了眼。

我不想再跟她争辩下去,因为我知道,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的价值观,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你不用再说了,我都明白了。”我疲惫地靠在床头,“明天我就走。至于钱,你放心,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说完,我闭上了眼睛,不想再看她一眼。

房间里陷入了死寂。

过了很久,我听到她转身离开的脚步声,门被轻轻地带上了。

我睁开眼,看着天花板,眼泪终于决堤。我哭的不是钱,而是那份被明码标价、彻底变了味的亲情。我为自己当初的天真和轻信感到悲哀,也为这个家的冷漠和算计感到心寒。

那天晚上,建军回来后,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建军听完,坐在床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整个房间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味。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反复地用手抓着自己的头发,脸上满是痛苦和挣扎。

一边是自己的亲嫂子,一边是受了委t屈的妻子。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晚晚,对不起。”最终,他掐灭了烟头,沙哑着嗓子说,“是我没用,让你受委屈了。”

我摇了摇头:“不怪你。我们明天就回家吧,回我们自己的家。”

“好。”他握住我的手,握得很紧,“我们回家。”

第二天一早,建军就去收拾东西。李琴没有出现,早饭是婆婆端进来的。婆婆的表情很不自然,几次想开口说什么,但看看我,又看看建军,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叹了口气就出去了。

我猜,李琴昨晚肯定已经跟他们通过气了。这个家里,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一句话。

我心里最后一点对这个家的留恋,也彻底消散了。

就在我们收拾好所有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李琴出现了。

她站在客厅里,手里拿着的,正是那个深红色的硬壳笔记本。

她没有看我,也没有看建军,只是低着头,翻开了本子。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她把账本推到我面前,用一种公事公办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说出了那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晚晚,这是你这个月的账单,连工带料,一共两万三千六。”

第5章 两万三千六的“恩情”

两万三千六。

这个数字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我的脸上,也扇在张建军的脸上。

建军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猛地站起来,指着李琴,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嫂子,你……你这是干什么?!”

大哥张建国和婆婆王秀英也从房间里出来了,显然,他们是知道这件事的。大哥低着头,不敢看我们。婆婆则是一脸为难,搓着手,想上来劝,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李琴却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是理直气壮。

她抬起头,迎上建军愤怒的目光,淡淡地说:“我干什么了?我只是把我该得的拿回来而已。建军,我给你算算这笔账,你看合不合理。”

她拿起那个账本,像个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的老师,一条一条地念了起来。

“月子餐食材费,包括土鸡、乌鸡、鸽子、鲫鱼、海参、各类蔬菜水果,总计八千七百五十元。每一笔都有记录,不信你们可以自己核对。”

“宝宝用品费,包括尿不湿、奶粉(备用)、湿巾、护臀膏等,总计三千二百八十元。”

“产妇用品及中药调理费,包括艾草、通草、产褥垫、以及各种补气血的中药材,总计一千五百七十元。”

她念得不疾不徐,条理清晰,仿佛她念的不是一笔笔冰冷的开销,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我看着她,心里一片冰凉。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可以把亲情算计到如此精细的地步。那些我曾经以为是关怀的细节,原来都只是她账本上的一行行数字。

念完这些“材料费”,她顿了顿,抬眼看了看我们,然后翻到了账本的最后一页。

“以上是物料成本,合计一万三千六百元。建军之前给的五千,我已经扣除了,所以物料费还差八千六。”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关键的部分:“另外,就是我的辛苦费。现在市面上一个金牌月嫂,一个月工资至少一万五。我自认不比她们差,甚至更尽心。但我毕竟是自家人,我也不多要,就算你们一万块钱辛苦费。这不过分吧?”

一万块钱辛苦费!

建军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李琴,吼道:“嫂子!你太过分了!当初是你自己说的,你放暑假,你来照顾晚晚,你把这事包了!我们求你了吗?现在你跟我们要辛苦费?你把我们当什么了?”

“我当初是这么说的,可我没想到照顾月子这么累!”李琴也激动起来,声音尖利,“我一天睡不到五个小时,腰都快断了!我牺牲的是我自己的休息时间!难道我的劳动就这么不值钱吗?张建军,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你来试试?”

“你那是照顾吗?你那是坐牢!”我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带着冰冷的寒意,“你把晚晚关在房间里,不许这不许那,连我这个当妈的都不让见!你做的饭菜,连点盐味都没有!你这是把自己的那一套强加在别人身上,还美其名曰‘科学’!现在倒好,还要收一万块钱的辛苦费?李琴,你的心到底是什么做的?”

我妈也冲了进来,她显然是在门外听到了我们的争吵。她护在我身前,指着李琴,气得嘴唇发白:“我女儿不是你的学生,更不是你的试验品!你这么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客厅里乱成一团。

一直沉默的大哥张建国终于看不下去了,他走过来,一把拉住李琴:“你少说两句!像什么样子!”

李琴却一把甩开他的手,哭喊道:“我像什么样子?张建国,我为了这个家付出多少?你弟弟结婚,我们出了多少钱?妈生病,是不是我跑前跑后?现在我就是想给自己挣点辛苦钱,怎么了?我有什么错?难道就因为我是嫂子,我就活该白干活吗?”

她这番话,把所有人都说愣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在她心里,积压了这么多的不满和委屈。她或许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而得到的太少。这次照顾我坐月子,在她看来,就是一个把过去的“亏空”补回来的机会。

她不是单纯地爱钱,她是觉得不公平。

可是,这种所谓的“公平”,却是建立在伤害我的基础之上的。

婆婆王秀英看场面快要失控,赶紧上来打圆场:“好了好了,都别吵了,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琴啊,这辛苦费的事,就算了吧,都是自家人……”

“妈!”李琴打断了她,“这事你别管。今天这钱,他们必须给。不为别的,就为争一口气!我不能让人觉得我李琴的付出是廉价的!”

看着她执拗的样子,我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再争吵下去,只会让场面变得更加难堪,让建军更加为难。

我拉了拉建军的衣袖,对他摇了摇头。

然后,我平静地看着李琴,说:“好,两万三千六,是吗?我给你。”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李琴自己。她可能想过我会哭,会闹,会继续争吵,但她绝对没想到,我会如此平静地答应下来。

我拿出手机,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建军说:“把嫂子的卡号给我。”

建军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血丝,他摇着头,嘴里喃喃地说:“晚晚,不行,这钱不能给……”

“给我。”我的语气不容置疑。

建军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把李琴的卡号报给了我。

我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入,然后是金额:23600。

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我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笔钱,是我和建军辛辛苦苦攒下来,准备给女儿办百日宴的。

我按下了确认键。

手机屏幕上跳出“转账成功”的提示。

李琴的手机也同时响起了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那一刻,整个客厅安静得可怕。

我收起手机,抱起襁褓中的女儿,对建军说:“我们走。”

建军默默地拎起行李,跟在我身后。

我们走到门口,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我曾经以为会是第二个家的房子,看了一眼客厅里神情各异的“亲人”。

我的目光最后落在李琴的脸上。她还保持着看手机信息的姿势,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得偿所愿的快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和失落。

我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对她说:“嫂子,从今天起,你我的情分,就值这两万三千六。现在,钱你收到了,我们的情分,也断了。”

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那个家门。

门外阳光正好,有些刺眼。我抱着女儿,一步一步,走得异常坚定。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的人生,要开始新的篇章了。一个不再依赖、不再忍让、学会为自己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的篇章。

第6章 裂痕

回到我们那个只有五十平米的出租屋,关上门的瞬间,我和建军都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瘫倒在沙发上。

女儿在襁褓里睡得正香,浑然不知她的父母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难堪的家庭风暴。

房间里一片死寂,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仿佛在嘲笑着我们刚刚用金钱买来的“自由”。

过了很久,建军才沙哑着嗓子开口:“晚晚,委屈你了。”

我摇摇头,把头靠在他的肩膀上:“不委屈。钱没了可以再挣,但如果心被伤透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离开那里,我反而觉得松了口气。”

话是这么说,可心里怎么可能一点波澜都没有。那毕竟是建军的亲人,是我女儿的伯伯和奶奶。因为钱,把关系闹到这个地步,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们夫妻之间,也扎在了这个大家庭的肌理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异常平静,也异常尴尬。

建军的手机每天都会响起,是他母亲王秀英打来的。建军每次都走到阳台上去接,声音压得很低,但我还是能零星听到一些词句,比如“你嫂子也是一时糊涂”、“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回来看看妈吧”。

建军每次都只是沉默地听着,最后用一句“我知道了”或者“再说吧”来结束通话。

他一次都没有答应过。我知道,他心里比我还难受。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也是个看重亲情的弟弟,但李琴的做法,彻底击穿了他的底线。他无法原谅她那样对待我。

大哥张建国也给建军打过两次电话,电话里,他一个劲儿地道歉,说自己没管好老婆,让建...军和我都受了委屈。他还说,那笔钱,他会想办法还给我们。

建军拒绝了。

“哥,钱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这不是钱的事。”建军对着电话说,“你跟嫂子好好过日子吧。我们……我们需要点时间。”

挂了电话,建军一个人在阳台站了很久。我知道,他心里那道名为“亲情”的堤坝,已经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而我这边,我妈知道我们搬回来后,第二天就赶了过来。她什么都没问,只是默默地卷起袖子,开始帮我打扫卫生,给我做饭。她做的饭菜,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有放了足足盐味的排骨汤。

我喝着那碗久违的、带着咸香的排气汤,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我妈拍着我的背,说:“傻孩子,哭什么。回家了,就好了。有妈在,没人敢再欺负你。”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月子剩下的几天过得无比舒心。虽然住的地方小,吃的也没有那么“科学”,但我的心情却前所未有地放松。我可以随时抱我的女儿,可以看手机,可以和我妈聊天说笑。

这才是坐月子,不,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半个月后,建军的单位发了季度奖金。他拿到钱的第一时间,就取了一万块钱现金,装在一个信封里,递给我。

“晚晚,这是给你的。”

我愣住了:“给我干什么?”

“这是你的‘辛苦费’。”建军看着我,眼神无比认真,“你十月怀胎,辛苦了。你冒着生命危险生下女儿,辛苦了。你坐月子受了这么多委屈,还这么坚强,辛苦了。这钱,是你应得的。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我看着他手里的信封,再也忍不住,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

我哭的不是那一万块钱,而是他的理解,他的尊重,他的爱。他让我知道,我的付出,在他眼里,是无价的,是值得被看见、被珍视的。

李琴用两万三千六,买断了我们的情分。

而张建军用一万块钱,重新黏合了我被伤透的心。

时间一晃,就到了女儿的百日宴。按照我们这边的习俗,百日宴是要大办的。我妈的意思是,就在酒店订几桌,请请亲戚朋友。

我问建军:“你……那边的人,请吗?”

我指的是公婆和大哥一家。

建军沉默了很久,最后说:“请吧。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孩子的奶奶和伯伯。我们可以跟李琴断了来往,但不能让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亲人是谁。这是我们做晚辈的,该有的礼数。”

我点了点头。我明白他的意思,也尊重他的决定。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不能把上一辈的恩怨,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建军亲自打了电话,邀请他们来参加女儿的百日宴。

电话那头,婆婆王秀英的声音听起来很激动,连声说“好,好,我们一定到”。

我不知道,在百日宴上,当我们再次面对李琴时,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我只知道,有些裂痕,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恢复如初了。

第7章 和解,而非原谅

女儿的百日宴,设在一家环境不错的酒店里。

我和建军抱着精心打扮过的女儿,站在门口迎宾。亲戚朋友们陆续到来,说着祝福的话,递上红包,场面很是热闹。

快开席的时候,公婆和大哥一家终于到了。

婆婆王秀英一看到我怀里的孙女,眼睛就亮了,快步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想抱抱孩子。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女儿递给了她。血缘是无法割断的,我不能剥夺她做奶奶的权利。

大哥张建国跟在后面,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脸上带着些许愧疚和尴尬,他走到建军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声叹息。

李琴走在最后面。

她瘦了些,也憔ें悴了些,没有了当初在我家发号施令时的神采飞扬。她穿着一条得体的连衣裙,但眼神却有些闪躲,不敢直视我。

她手里也拿着一个礼物盒,走到我面前,递了过来,声音很低:“晚晚,祝宝宝百日快乐。”

我没有接,只是平静地看着她。

气氛瞬间有些凝固。

建军走过来,打了个圆场,接过了礼物盒,说:“嫂子,来了就好,快进去坐吧。”

李琴如蒙大赦,低着头匆匆走进了宴会厅。

整场宴席,我们那一桌的气氛都有些微妙。婆婆抱着孙女爱不释手,大哥和建军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酒,聊着工作。只有我和李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她默默地吃着菜,偶尔抬头看一眼孩子,眼神里是我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宴席进行到一半,主持人邀请我们一家三口上台,切蛋糕,许愿。

在亲友们的掌声和祝福声中,我抱着女儿,建军站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吹灭了蜡烛。那一刻,看着女儿纯真无邪的笑脸,我心里所有的委屈和怨恨,仿佛都被这温暖的烛光融化了。

我突然觉得,为了孩子,或许有些事情,是时候放下了。

宴席结束后,我们送走了宾客。公婆他们是最后离开的。

临走前,李琴单独叫住了我。

我们站在酒店走廊的尽头,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

她沉默了很久,才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失的颤抖:“晚晚,对不起。”

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那天……是我做错了。”她低着头,不敢看我,“我当时,就是钻了牛角尖。我觉得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我带毕业班,压力大,暑假想好好休息,结果……我心里不平衡,就把气都撒在了你身上。”

她抬起头,眼圈红了:“那笔钱,我第二天就想退给你们。是建国拦着我,他说,钱退了,伤了的心也回不来。他说得对。我把亲情当成了买卖,是我自己,亲手把这段关系给毁了。”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我:“这里是两万三千六,你收下。我知道,这弥补不了什么,但这是我的一个态度。以后……以后我没脸再自称是你们的嫂子,只希望,你们别让孩子不认我这个伯母。”

我看着她手里的信封,又看了看她满是悔意的脸。

我想起了她当初是如何理直气壮地念出账单上的每一个数字,又想起了她此刻卑微的道歉。人性,真的是复杂。她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她只是一个被生活压力和内心不平衡扭曲了的普通人。

我没有接那个信封。

我摇了摇头,对她说:“钱,我不会收。收了,就代表我们之间,只剩下这笔账了。当初我说,钱货两清,情分已断。那是我当时的气话,也是我真实的想法。”

我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李琴,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地‘原谅’你带给我的伤害,因为那种被最信任的亲人明码标价的感觉,太痛了。但是,我可以选择‘和解’。”

“为了建军,为了我的女儿,也为了我们曾经是家人的那段过往,我愿意和解。我们可以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但至少,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坐在一张桌子上,心平气和地吃一顿饭。我们可以是亲戚,是孩子们的伯母和婶婶,但我们,可能再也做不回掏心掏肺的姐妹了。”

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原谅太难,因为它意味着要彻底抹去伤痕,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而和解,是承认伤痕的存在,但选择不再让它继续溃烂,选择带着这道疤痕,继续往前走。

李琴愣愣地看着我,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她没有再坚持把钱给我,只是哽咽着说了一声:“谢谢你,晚晚。”

那天之后,我们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我们和大哥一家的关系,就像我说的那样,变成了一种客气而疏离的“亲戚关系”。我们会参加家庭聚会,会互道问候,但彼此心里都有一道看不见的线,谁也不会轻易跨越。

李琴变了很多,她不再那么强势,话也少了,看我的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愧疚。

而我,也在这场风波中迅速成长。我不再是那个凡事依赖别人、逆来顺受的林晚。我学会了设立自己的底线,学会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婚姻和家庭的真谛。

真正的家人,不是那个为你标榜付出了多少的人,而是那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默默站在你身后,告诉你“别怕,有我”的人。

就像建军,就像我的妈妈。

有时候,我看着怀里熟睡的女儿,会想起那个被“科学”和“账本”禁锢的月子。那段经历像一场噩梦,但梦醒之后,也让我看清了许多东西。它让我明白,亲情需要用心经营,而不是用账本计算;爱需要无私付出,而不是等价交换。

而最重要的,它让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妻子和母亲,去守护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神医生”曾琦,多张漂亮优雅照片流出,未来还有3道坎等着她

“女神医生”曾琦,多张漂亮优雅照片流出,未来还有3道坎等着她

半糖甜而不腻
2025-11-07 12:06:52
豁出去了!62岁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皮肤光滑并无刀疤

豁出去了!62岁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皮肤光滑并无刀疤

乡野小珥
2025-11-07 14:46:10
正式离队,郭士强发声,官宣决定,出发美国,篮协看懂了

正式离队,郭士强发声,官宣决定,出发美国,篮协看懂了

乐聊球
2025-11-07 09:07:21
中产家庭一次冲动购房,几年后生活返贫,存款清零只剩房贷

中产家庭一次冲动购房,几年后生活返贫,存款清零只剩房贷

晓艾故事汇
2025-11-05 17:19:17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越南内部资料披露:杨得志为什么在中越战争中会比许世友厉害?

老范谈史
2025-11-06 13:55:44
王家卫录音爆出后,靠男人“上位”的倪妮,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王家卫录音爆出后,靠男人“上位”的倪妮,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小娱乐悠悠
2025-11-07 15:17:59
闹大了!中超误判风波蔓延,外媒声援成都蓉城,足协公信力遭质疑

闹大了!中超误判风波蔓延,外媒声援成都蓉城,足协公信力遭质疑

国足风云
2025-11-07 16:42:55
宁静做梦也没想到,美国前夫留给她的儿子,如今竟成她唯一的依靠

宁静做梦也没想到,美国前夫留给她的儿子,如今竟成她唯一的依靠

银河史记
2025-10-29 17:09:41
40岁以后才发现有些钱根本没必要花,网友回答都是过来人的教训

40岁以后才发现有些钱根本没必要花,网友回答都是过来人的教训

夜深爱杂谈
2025-11-07 20:00:55
A股:周末重磅!国办、央行重磅发布,算力迎来利好,下周如何走?

A股:周末重磅!国办、央行重磅发布,算力迎来利好,下周如何走?

有范又有料
2025-11-08 08:07:40
饭局上,领导让你去问下菜上齐了没,低情商回复“好的”并去催菜,高情商的人也回复“好的”,但却这样做

饭局上,领导让你去问下菜上齐了没,低情商回复“好的”并去催菜,高情商的人也回复“好的”,但却这样做

上海约饭局
2025-11-07 16:27:42
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

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

南权先生
2025-11-06 19:35:03
俄军红军城大捷是真还是假?

俄军红军城大捷是真还是假?

高博新视野
2025-11-05 19:53:21
当柬埔寨把54吨黄金连夜搬进深圳保险箱,全球央行都闻到了火药味

当柬埔寨把54吨黄金连夜搬进深圳保险箱,全球央行都闻到了火药味

小鬼头体育
2025-11-08 07:05:24
刘乐:电磁弹射赛道落后中国 或成美国噩梦

刘乐:电磁弹射赛道落后中国 或成美国噩梦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8 09:48:0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书记姜新军同志,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书记姜新军同志,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逝世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8 09:50:43
叶柯被曝已产女好有福气!黄晓明儿女双全,baby和友人聚餐不关心

叶柯被曝已产女好有福气!黄晓明儿女双全,baby和友人聚餐不关心

八星人
2025-11-07 11:11:58
吴彦祖晒47岁老婆素颜合照,惊呆网友!男方曾称近10年没夫妻同房

吴彦祖晒47岁老婆素颜合照,惊呆网友!男方曾称近10年没夫妻同房

青梅侃史啊
2025-11-08 09:24:23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乡野小珥
2025-11-07 06:58:59
湖人:明日对阵老鹰 里夫斯继续因腹股沟拉伤缺席

湖人:明日对阵老鹰 里夫斯继续因腹股沟拉伤缺席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8 08:47:05
2025-11-08 10:28:49
娱乐洞察点点
娱乐洞察点点
每天更新娱乐圈资讯
1879文章数 182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就两岸关系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头条要闻

就两岸关系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游戏
手机
亲子
艺术
本地

主机御三家被塞进一个盒子!B站UP打造三合一神器

手机要闻

Q3手机市场份额出炉:vivo重返市场第一,华为排第三,小米第四!

亲子要闻

罕见同卵三胞胎中,有俩是更罕见连体婴?!战胜1/5千万概率,成功分离!

艺术要闻

Eric Drummond:加拿大90后年轻画家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