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号朱立伦突然说,他带的团队,还有全台211个地方党部主委,全都辞职了,消息一出来,蓝营里头的人都愣住了,没人提前知道这事,连郑丽文都是事后才听说,台北主委戴锡钦后来自己讲,辞职不是他们自己想走,是朱立伦硬要他们走,大家只好跟着配合,地方主委们一个接一个被蒙在鼓里,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
可以说,朱立伦这一步算是破釜沉舟。他明知道终止整个地方组织会带来的动荡,却仍选择在这个时机出手,显然是早有盘算。这不仅对郑丽文构成了巨大压力,对蓝营整体运转来说也是一场公开的挑战。郑丽文虽表面上能冷静应对,话也说得客气,但这么大的局面很难短时间内消化掉,尤其在当前县市提名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朱立伦的突然行动无疑让国民党组织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
郑丽文没有正面硬碰朱立伦,而是避开分化蓝营的直接矛盾,开始用温和的方式去寻找新的接班人选。她主动联系这些突然被辞退的地方党部主委,私下沟通过去双方的合作关系,又在种种暗示间把她的用人思路透露给了基层,以争取后续支持。而她在公合提到其他潜在的蓝营领导人,更像是一种提醒——国民党不止一个朱路线的参选选择。此做派不得不说非常高明,既缓和了内部矛盾,又让自己在舆论和组织上占据了主动地位。
![]()
另这次事件也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机制的复杂性。朱立伦的辞职无疑影响深远,但党内长期积累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地方主委们突然空缺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击中了组织的脆弱点——基层运作系统分崩离析、协调能力严重不足。选战在即,国民党的这一招只能用“置之死地而后生”来形容,但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改革,恐怕很难迎来质的提升。
至于朱立伦本人,他表面平静,声称全案是他和郑丽文早有协调,但内情显然不如他说的那么简单。游家富的评论一针见血,朱立伦这一招看似果断,其实意在对郑丽文施压,迫使她在接下来的提名上有所妥协。然而郑丽文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犹豫,相反,她的冷静和果断让人对她的后续布局多了几分期待。她要的并不是简单地维护派系,更像是在把手伸向深蓝的支持者,同时用平衡和清晰的逻辑来取代过去的团体分歧。
![]()
回到选举的话题,郑丽文提及韩国瑜和蒋万安的名字,摆明是对卢秀燕阵营释放信号。卢秀燕曾试图低调,但郑丽文这一提,显然是不给她继续躲在后头的机会。这种公开的点名既带着一定的政治试探,也清晰地表态了郑丽文的核心思路——重塑规则,选拔真正能担起大任的人,而不只是炮制人气偶像或者为某个小圈子服务。
蓝营这波变化背后,其实是两股主张的较量。一方是朱立伦多年经营起来的改革派,表面斗争看似是“路线之争”,实际则涉及权力重新分配。而郑丽文的登场像是一颗新注入的“深蓝芯片”,在试图修复国民党的传统基础盘。一个看中中间势力、一个专注本来支持者,这种矛盾其实早已埋下危险因子,只是未曾像这次一样完全引爆。
![]()
无论终局如何,朱立伦主动搞总辞的动作已经让蓝营基层内耗显露无遗。眼下,所有的关注点落在郑丽文如何补上这211个空缺的职位乃至应对内部纷争。如果她真能如外界寄望的那样,“悄悄拉自己的人马”的策略成功建立新秩序,那这些走了的地方主委们,也许会成为旧有势力和新时代之间的一道分割线;但如果变动遭受抵制,蓝营组织的持续性恐将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害。
从这一发展来国民党内部急需一位真正的协调者,不仅能安抚各方情绪,更需要有系统性的改革方案。否则,朱立伦的辞职举动虽然强调了权力交接的重要性,却难以推动真正的团结。如今,谁能让蓝营摆脱内部斗争,全力备战,这不仅取决于郑丽文接下来的布局,还和朱立伦团队能否愿意妥协、再度协作息息相关。
![]()
信息来源:原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