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流动听证润山乡 司法为民暖人心
——广西东兰县检察院创新打造“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工作模式纪实
巍巍拉甲山,潺潺九曲河。地处桂西北山区的河池市东兰县,曾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一场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的检察实践正在这片热土上生动展开。
面对山区群众“办事远、诉累重”的现实困境,东兰县检察院立足革命老区实际,以革命先辈韦拔群革命品质为内核,倾心打造“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品牌,将听证会场从机关大院搬至田间地头、村屯码头,以流动听证的形式传递司法温度,让事更清、理更明、法更透,打造法护正义、理明是非、亲润民心的检察为民新模式。
![]()
开展未成年人听证会现场。黄杨森摄
走出机关,司法服务“沉下去”
“以前开听证会,群众要往县城跑,路远耗时不说,有些老人听不懂普通话,还会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东兰县检察院检察官坦言。
为打破这种“距离感”,东兰县检察院创新建立“1个中心会场+14个乡镇流动点+N个临时现场”的听证网络,根据案件类型灵活选择听证场地——涉未成年人案件设在学校,生态案件选在受损现场,民生纠纷开在村委会。同时配备“普通话+壮语”双语模式,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能参与。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难、矫治难问题,东兰县检察院始终勇挑重担,依托该听证品牌,以专业与温情并重的方式,助力迷途少年重归正轨。
在办理韩某某盗窃案时,检察官将不公开听证会设在其就读学校,凝聚家校力量共同制定帮教方案。会上,听证员认为,韩某某系在校学生,案发后主动归还涉案财物,且自愿认罪认罚并取得谅解,鉴于其犯罪情节轻微,一致同意对其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听证会结束后,检察官持续跟踪帮教,鼓励其放下包袱、重拾信心,韩某某重返校园,最终考入大学,重回人生正轨。
近年来,东兰县检察院通过“听证+观护”机制,听证前走访学校、家庭,听证中邀请教师、社工等加入评议团,听证后制定“一对一”帮教计划,促成11人重返校园、10人实现就业,通过品牌助力司法担当,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温暖晴空。
聚焦民生,矛盾化解“实起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东兰县检察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使听证工作始终紧扣群众关切,精准发力。
东兰县检察院聚焦被害困难家庭,充分发挥“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品牌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多方协作平台,形成“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实现跨部门深度合作,提升救助实效。同时,以流动听证为契机,在听证结束后组织干警深入村屯,开展司法救助政策讲解、走访调查和释法说理等工作。三年来,已联合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为117名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102万元,4件案件入选全区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面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东兰县检察院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落实落地,依托“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品牌综合履职。在办理班某某等5人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过程中,通过检察长带头包案下访、召开“拔哥”流动听证等方式,推动民企矛盾实质性化解,为被征地群众追回3571万元养老保险补贴款。该案入选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检护民生”典型案例、全区检察机关优秀化解社会矛盾刑事案件。
![]()
检察官对相关企业复垦复绿进行回访。韦金纳摄
守护生态,绿水青山“显底色”
红水河蜿蜒流淌,滋养着东兰的青山绿水。为守护这片生态屏障,东兰县检察院将流动听证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在办理宾某等4人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时,检察官将听证会搬到案发现场。面对209.5亩被破坏的林地,涉案人员深受震撼,认真反省错误并承诺积极配合修复生态。听证员综合考虑宾某等4人自首、认罪认罚、积极修复等情节,一致同意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会后,东兰县检察院以此案作为推动类案治理的重要抓手,从个案办理延伸出去,以检察建议形式督促辖区开展非法占用农用地排查整治,并逐步探索形成“建—点—听—治—回”闭环工作模式,即组建专业队伍、靶向聚焦重点、听证解决个案、延伸治理类案、回访保持成效。三年来,推动全县复绿500余亩,督促缴纳植被恢复费1000万余元,构建起“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长效保持”的良性法治生态循环。
![]()
检察官和嫌疑人在当地村民在生态受损现场放生鱼苗。韦金纳摄
润物无声,法治种子“播下去”
九月初,红水河畔的龙庄码头,一场关于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听证会正在进行。
“捞几条下酒菜,看似小事,实则是破坏生态链。”检察官用当地方言释法说理,听证员围绕生态修复、悔罪态度等展开评议,最终同意对罗某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以后我不犯,也要劝邻里一起护河。”罗某某的承诺,伴着红水河的潺潺水声,传入每个旁听村民的心底。
而在另一起谭某某等人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案件中,这种“听证+普法”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治理成效,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该案听证会在村委会现场召开并促成和解后,东兰县检察院检察官随即来到因土地纠纷引发的破坏生产经营案件的村屯,开展普法活动。检察官向村民发放《农村常见法律问题手册》等普法资料,以该案为切入点,就宅基地、林地边界等焦点问题,依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详细讲解合法解决路径,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同时,针对网络维权等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讲解网络文明规范,提议推选“法律明白人”担任微信群“法治管理员”,将村民微信群打造成法治宣传平台,筑牢线上线下法治防线。
这样的场景,在东兰县已成常态。自2022年6月创建以来,“拔哥”流动检察听证品牌实现全县14个乡镇全覆盖,累计召开案件听证会102件次,化解87起矛盾纠纷,每一起案件都成为一次“以案释法”的法治宣传,生动彰显了“枫桥经验”在革命老区的本土化生命力,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新名片。
“当年韦拔群走村入户办农讲所,把道理讲到百姓心坎上。今天我们也要把法治声音传遍千山万水。”东兰县检察院检察长秦义永表示,将持续深化“流动听证+”模式,传承红色基因,擦亮品牌底色,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韦金纳 周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