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函,彻底击碎了湖南老板黄辉的“北美养老梦”。
2025年7月7日,三湘印象控股股东黄辉的手机屏幕上“终止交易”四个大字像一记闷雷,炸碎了他筹划近两年的17亿套现美梦。
湖北联投置业的第二封终止公函措辞强硬,不仅要彻底叫停这场总价值27.5亿的资本交易,还要求退还全部已付资金。
![]()
这场曾被业内质疑为“民企借国资上岸”的大戏,最终以国资硬刚撤单、老板套现梦碎的结局草草收场
而背后牵扯的估值泡沫、监管升级与资本博弈,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2023年11月,上海陆家嘴的豪华办公室里,觥筹交错间,黄辉与湖北联投的代表签下了一份看似双赢的股份转让协议。
根据协议,湖北联投将以每股5.87元的价格,收购黄辉家族持有的三湘印象25%股份,总价高达17.3亿元,剩余10.2亿元则通过定增方式注入上市公司,两项合计27.5亿元的资金规模,在当时低迷的地产市场中格外扎眼。
![]()
更令人咋舌的是价格背后的巨大溢价,交易签订时,三湘印象的股价仅为3.84元/股,5.87元的收购价相当于溢价53%,堪称“天价接盘”。
但比高溢价更诡异的是交易结构的设计,黄辉个人转让14.75%的股份,能直接拿走17.3亿中的大部分现金,而湖北联投母公司同步参与的定增,认购价格却低至2.88元/股,较市价还折价25%。
这种高卖低买的操作,刚一曝光就引发业内一片质疑。
有分析师直言:“这根本不是什么战略投资,分明是民企老板借着国资的钱套现离场,肥了个人,亏了国资。”
![]()
彼时的三湘印象,早已不复巅峰时期的风光,地产主业持续萎缩,文化业务深陷泥潭,湖北联投为何愿意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接盘,成了市场最大的谜团。
而这份看似不平等的协议,也为日后的撤单风波埋下了伏笔。
协议签订后,这场27.5亿的资本交易并未顺利推进,反而在纠结中拖延了一年多。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湖北省国资委迎来了新任主任,这位曾任职湖北文旅集团的高管,对地产资产的估值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
当他翻开三湘印象的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时,隐藏在高溢价背后的种种问题,被逐一摆到了台面上。
![]()
截至2025年3月,三湘印象的市值仅剩43亿元,较交易时65亿的估值缩水了34%,当初53%的溢价如今看来更像一场笑话。
其次是业绩的持续暴雷,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仅1.8亿元,不足巅峰时期的零头,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文化业务,更是成了并购黑洞。
2016年,黄辉以19亿天价收购张艺谋旗下的观印象公司,溢价高达16倍,当初承诺的三年利润均未达标,到2018年估值就缩水至6.9亿,三年时间蒸发12亿。
![]()
更棘手的是项目端的危机,河北燕郊“森林海尚城”项目延期交付,房价从2.2万/㎡暴跌至1.6万/㎡,跌幅超27%,业主维权事件不断。
公司可开发土地储备不足50万㎡,2017年后几乎未新增土地,地产主业后继乏力。
这哪是接盘优质资产,分明是往火坑里跳,新任主任的一句话,直接定下了终止交易的基调。
2025年5月,湖北联投首次发函要求终止交易并退还定金,黄辉态度强硬,回函要求对方依法继续履约。
![]()
但国资这次铁了心要止损,两个月后,第二封终止公函正式送达,而三湘印象的公告措辞也悄然转变,不再提及履约,只简洁表述为“本次交易协议终止后……”。
很显然,黄辉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接受套现梦碎的现实。
黄辉曾是中国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典型缩影,1982年从湖南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只身闯荡上海,从建筑设计起步,一步步切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1998年,他回乡创立三湘印象,2007年带领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湖南首家上市房企,巅峰时期市值达到37.82亿元,这位湖南老板的创业历程,一度被视为草根逆袭的典范。
成功后的黄辉,却在扩张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
![]()
随着文旅地产热潮兴起,他跟风跨界,砸19亿收购观印象公司,试图打造文化演艺IP,还将公司名字从三湘股份改为三湘印象,希望摆脱纯地产标签。
但事实证明,跨界并非易事,文化业务不仅没带来预期收益,反而成为拖累公司的“鸡肋”。
黄辉个人的财务状况也日趋紧张,交易终止前,他个人持有的三湘印象股份质押率已逼近80%,资金链岌岌可危。
这次17亿的套现计划,对他而言本是解押救命的关键一笔,一旦成功套现,不仅能缓解个人资金压力,甚至能实现“北美养老”的梦想。
可随着湖北国资的强硬撤单,不仅套现梦彻底破灭,他还得退还共管账户中的资金,连已经到手的部分定金也要吐回。
更糟糕的是,三湘印象的处境也因撤单变得雪上加霜。
![]()
失去国资的10.2亿定增资金补给,公司现金流承压加剧,年内到期债务超10亿元,多个在建楼盘面临停工烂尾风险,核心团队已有多人离职。
这位63岁的湖南老板,从曾经的上市荣光走到如今的困局,不禁让人唏嘘。
这场27.5亿的撤单风波,没有真正的赢家,反而让多方陷入困境。
最受伤的莫过于三湘印象的2.3万名中小股东,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下跌15%,创下近十年新低。
有股民在论坛无奈留言:“老板想套现跑路,却把我们这些小股东死死套牢在里面。”
![]()
对于湖北联投而言,虽然及时止损避免了更大的国资流失,但一年多的时间成本、前期投入的资金成本,以及这场交易引发的市场争议,都是不小的代价。
而黄辉面临的则是双重打击,个人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公司后续经营举步维艰,曾经捐建两所希望小学的慈善家形象,也因涉嫌“恶意哄抬股价导致国资流失”受到质疑。
这场风波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资本市场中国资监管的新风向。
2024年以来,多地国资委开始清理问题并购,严审高溢价交易,要求标的PE不超过行业平均值30%。
对关联交易、资产评估进行穿透式审计;建立终身追责制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湖北联投的强硬撤单,正是这种监管升级的直接体现,也给那些想通过高溢价套现国资的民企老板敲响了警钟,这条路,如今已经走不通了。
![]()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黄辉的坠落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盲目跨界转型、过度依赖资本运作、忽视主营业务的夯实,最终只会陷入困境。
文旅演艺看似光鲜,实则需要长期的运营能力支撑,国资的钱不是唐僧肉,想让国资接盘,必须拿出真材实料,而不是靠估值泡沫和资本套路。
![]()
如今黄辉的17亿套现梦彻底破灭,三湘印象的未来充满变数,湖北国资也在这场博弈中完成了一次强硬的止损。
这场27.5亿的撤单风波,终究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一段插曲,但它留下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潮水退去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而对于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来说,唯有敬畏规则、务实经营,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