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在韩国釜山坐下来,谈出了一份让市场稍感安息的成果。美方同意取消部分关税、暂停芯片管制;中方也暂停了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双方还同意在芬太尼、大豆、TikTok等问题上继续合作。
然而就在这份“停火协议”墨迹未干之时,10月31日,G7集团就在加拿大多伦多签署协议,正式成立“关键矿产生产联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联盟就是冲着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来的,他们想要联手打造一条“去中国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这戏剧性的转变让人不禁要问:西方世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面对如此围堵,中国为何能如此淡定?
![]()
要理解这场大戏,我们需要看清三层真相。
第一层真相:中美会谈的本质是“带休赛期的博弈”
仔细观察中美会谈的成果,你会发现一个关键细节:几乎所有措施都带着“一年期限”。
美方暂停24%对等关税一年,暂停芯片出口管制的“50%穿透性规则”一年,暂停对华造船业301调查一年。中方的回应同样是有条件的暂停,而非永久取消。
这根本不是真正的和解,而是给激烈的贸易战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就像两个拳击手打完一轮,各自回到角落休息一分钟,包扎伤口,重新制定战术。
![]()
为什么需要这个暂停键?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国内压力已经大到难以忽视。持续的高通胀让普通美国家庭不堪重负,农民们担心失去中国市场,科技企业抱怨芯片管制让它们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
对中国而言,这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喘息空间。能够继续获取英伟达和高通的高端芯片,为国内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争取更多时间;稳定大豆等农产品进口,保障粮食安全;同时通过芬太尼等问题的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双方心里都清楚,核心的矛盾一个都没有解决。美国不会放弃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中国也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这一年的休赛期,不过是下一轮更激烈博弈的前奏。
![]()
第二层真相:G7的矿产联盟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G7成立关键矿产联盟的意图很明显,他们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在新能源和国防领域实现供应链自主。
根据泄露的协议内容,G7甚至考虑对稀土设定最低价格下限,并对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套方案借鉴了对俄制裁的经验,希望通过人为制造价格差异,鼓励企业转向非中国稀土。
![]()
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单纯的资源优势,而是全产业链的绝对主导。稀土之所以“稀有”,不在于地壳中的含量,而在于提炼和分离的技术难度。
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不是因为我们有最多的稀土矿,而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最成熟、最高效、最低成本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
美国MP Materials公司的案例最能说明问题。这家公司拥有美国最大的稀土矿,但七年来始终无法实现高纯度稀土的规模化量产。它在非洲设立的精炼厂也因为技术问题,投产时间一推再推。
稀土精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的化学试剂、精确的温度控制和严格的环保处理。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优化,才形成了今天难以撼动的成本优势。
![]()
G7国家想要重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不仅需要投入数千亿美元,还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术追赶。而在当前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下,任何需要如此长时间和巨额投入的计划,都很难跨越选举周期得以延续。
更现实的是,G7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希望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不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这种内在的矛盾,注定了矿产联盟的执行将充满折扣和例外。
第三层真相:中国的淡定源于“技术护城河”
理解了上述两点,就不难明白为何中国对G7的举动反应如此平静。
当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询问对矿产联盟的看法时,发言人的回应相当克制:“我们敦促七国集团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停止以‘小圈子’规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这种淡定,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实力的自信。
中国在稀土领域建立的不是简单的价格优势,而是一条由技术、规模、人才和经验共同构筑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如此之宽,以至于竞争对手在可预见的未来都难以跨越。
![]()
事实上,西方企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要遵守G7的规定,避开中国稀土,就意味着要使用成本高出30%-50%的替代品,这在市场竞争中无疑是自杀行为;如果继续使用中国稀土,又可能面临G7的贸易壁垒。
这正是中方发言人强调“市场经济原则”的深意,你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市场规律的违背,注定难以持久。
未来的博弈:不只是稀土战争
这场围绕关键矿产的博弈,背后是更大的战略竞争。
G7选择在中美会谈后立即宣布成立矿产联盟,本身就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西方对中美长期和平不抱希望,他们正在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
而从中国的角度看,稀土只是手中众多王牌之一。在光伏、锂电池、风电设备等绿色能源领域,中国同样拥有压倒性优势。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控制着全球80%的太阳能面板制造产能,这对全球能源转型同样至关重要。
![]()
一年的休战期,对双方而言都至关重要。美国需要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国内供应链,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中国则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对于普通观察者而言,这场博弈给我们的启示是:大国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再是简单的贸易逆差争论,而是围绕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全面竞争。从稀土到芯片,从人工智能到绿色能源,每一个领域都可能成为新的战场。
而在这样的竞争中,真正的赢家不是那个声音最大的,而是那个技术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战略耐心最持久的。
![]()
中美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这场博弈,不会在一年内结束,也不会通过一两次会谈解决。它将成为未来十年的新常态。而我们正在见证的,不过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序幕。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产业和战略耐心,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从容,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而西方的焦虑与挣扎,也恰恰暴露了它们在直面竞争时的准备不足。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尚未均匀。这场围绕地球脉动资源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