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了什么,“明月几时有”它围绕着我。
![]()
当王菲空灵的嗓音,配上AI企鹅魔性妖娆的舞步,这只戴墨镜、穿礼帽的企鹅,上一秒,还在短视频里戴着墨镜跳“明月几时有”。

(图源:小红书用户 @抽象momo)
下一秒,它就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城市地标大屏。
![]()
这只被称为“三维威廉泰尔企鹅”的虚拟角色,由国外图片素材网站Shutterstock上一位名为“3Dalia”的创作者设计,因素材能免费商用,迅速成为国内网友新一代“电子嘴替”。
礼帽、墨镜、领带,黑白配色宛如定制西装,这只绅士打扮却体型圆润的企鹅外形极具反差萌。它的嘴型自带“邪魅一笑”,整张脸写满“迷之自信”,透出一股“打肿脸充胖子”式的荒诞精英气质,被网友反讽式地称为“高雅人士”。
![]()
从线上到线下,一场属于互联网的行为艺术狂欢正在病毒式地“入侵”你的社交主页。
![]()
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早已突破数亿。
![]()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AI调教下企鹅舞蹈潜能的爆发,跳新疆舞、爵士舞,甚至京剧台步都轻松拿捏。

(图源:小红书用户 @抽象momo)
这位“鹅圈顶流·舞担·Solo大师”矫健而充满弹性的舞姿也让网友调侃:“是不是把邓超喂给AI了?”
![]()
更离谱的是,人类开始反向模仿企鹅。
不会做AI动图?那就亲自上阵。广场、宿舍、公司走廊,成了“企鹅舞”的野生排练厅。年轻人戴着墨镜、穿着睡衣,在凌乱的背景前一板一眼地复刻企鹅舞步,动作之精准,仿佛刚从南极进修归来。
“等我老了,广场舞就跳这个。”网友们甚至把跳“企鹅舞”提前30年列入了自己的退休计划。
平台顺势推出“绅士企鹅”AR特效,帮助网友无痛长出墨镜脸、企鹅嘴。
![]()
就像用“淀粉肠3元一根、5元两根”的“穷鬼经济学”对抗《一站到底》素材库里的赌王之子何猷君,这代年轻人正借助AI工具,赋予这只滑稽企鹅一次与高雅审美交锋的机会。当古典诗词的意境、王菲空灵唯美的歌声,撞上企鹅那萌贱外表和AI生成的魔性舞步,极致反差令人瞳孔地震。这套抽象的表情包,也因此成为年轻人宣泄情绪的新载体。
![]()
于是,在生活最紧绷的缝隙里,你总能猝不及防地遇见它妖娆起舞的身影。“周一早上我就这样”“领导让我加班时我就这样”“论文被老师批评我就这样”“遇见讨厌的人我就这样”……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刷到的视频里,这只企鹅会被投放进哪个“地狱模式”中。在极端压力的现实情境设定下,它却总能保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欢脱姿态,跳着不着调的舞蹈,仿佛一切烦恼都无关紧要。
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抽象舞步,实则扭动出这届年轻人既不甘顺从,也不正面硬刚的生存哲学。每一个在现实中咬牙忍耐的人,都能通过这只企鹅,完成一次优雅而安全的“赛博翻白眼”。
01
“高雅人士”驾到
用幽默解构权威
“你还是不懂质化论文写作。”
教授的一句点评,让正在做课程论文开题答辩的阿蟹倒吸一口凉气。100多名同学的目光聚焦而来,走下讲台时,她感觉自己的灵魂已被“火化”。
她回到座位的第一件事,是偷偷掏出手机,在宿舍群里精准投送了一张跳舞企鹅的表情包。与原始版本不同,这张图中的企鹅手里撑着一把伞,红底白字写着:“我的世界咋一直下雨。”

前一秒“社死”现场,后一秒指挥企鹅尬舞。没人问阿蟹“你还好吗”,也没有人上演“抱抱不哭”的姐妹情深,室友们甚至心照不宣地开始调侃“高雅人士莅临指导”“被老师批评了我就这样”。
阿蟹却觉得,室友们都懂她,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出口。
“虽然被老师批评了很难受,但我不能一直沉溺在挫败感中,也不能把焦虑转嫁给别人。这个表情包又无语又好笑,发完我就舒服了,好像从‘社死’现场活过来了。”她说。
从一周前第一次刷到跳舞企鹅表情包以来,阿蟹就被它那种“欠揍感”深深迷住了:“那个企鹅特别妖娆地扭来扭去,好像在很优雅地躲避攻击。”
今年,“欠揍感”成了抽象文化的新风向。
6月,歌手单依纯一句魔性唱词“如何呢,又能怎”出圈,迅速演变为全网热梗,相关话题讨论量超10亿。论文没写完却在追演唱会,如何呢,又能怎?工作搞砸了被领导训斥,如何呢,又能怎?健身完立刻吃烧烤,如何呢,又能怎?带着这段洗脑BGM,网友自洽地将生活中各种压力转化为一句轻飘飘的“如何呢,又能怎”。
![]()
8月,印度游戏《Unleash the Avatar(释放阿凡达)》中主角的“完美闪避”动作登上视频网站热门。当怪物袭来,主角十分潇洒地摆出甩头Pose闪避,配合慢动作加特写镜头,仿佛下一秒画面就要变成“持久柔顺,你值得拥有”的洗发水广告。弹幕纷纷刷屏:“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脑回路能想出这种油腻的动作,但嘲讽感拉满。”
![]()
从“如何呢,又能怎”,到印度游戏的“完美闪避”,再到跳舞企鹅高雅地“发疯”,这届年轻人在互联网上执着地表演一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松弛感。不正面硬刚,也不彻底躺平,似乎所有攻击,都可以用一种“优雅的嘲讽”化解。
虽然这些热梗乍一看好像都充满“欠揍”的挑衅意味,但它更像是一种对生活中无力感的幽默调侃。它们如同年轻人为自己打造的赛博“精神防弹衣”,在情绪高压下提供一层柔软缓冲。
“做小组作业时,经常会遇到很不配合的同学,过程中啥事都不干,最后还想蹭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遇到这种很令人无语的人,撕破脸骂人太难看,我就发个企鹅表情包到群里,让它帮我嘲讽。”阿蟹分享了一个常用的跳舞企鹅表情包,是墨镜企鹅拿着玫瑰花跳着欢快的舞步,配文是“宝姿(宝子)你是个神人”。
“错别字也是神来之笔,有种‘淡淡的疯感’。就说明我已经快要丧失理智了,因为我连这么简单的字都打错了,但我还在耐着性子跟他周旋。”阿蟹说,“算是一种含蓄的警告吧。”

02
抽象即自由:
多义符号的情感仪式
当然,“高雅人士”的魔法技能不止于完美闪避。远离压力的“枪林弹雨”,它也能从战壕爬出来开Party。
AI专业的研究生钰琳曾制作一段手持柚子叶跳“哈尼宝贝”舞蹈的企鹅视频,配文“扫除一切霉运中”。视频在发布当晚便冲上热榜,累计播放超300万。评论区更化身为大型许愿池:“4000多条评论,基本全是‘接’或者艾特朋友一起接好运的。”她开玩笑说这很像一场赛博“驱魔”仪式。
![]()
数据暴涨激发创作欲。她发现,用跳舞企鹅庆祝周末也很受欢迎:“我准备这周五发一个跳蒙古舞的墨镜企鹅,配上草原风情的音乐,充满了‘人生是旷野’的感觉,要不是因为现实中还是不能太疯,周一到周五我也想这样在实验室跳舞。”
当你懒得打字又想骚扰朋友时,当你在周五下午坐在办公室修炼良好精神状态时,当你只是想无厘头地为某个平凡时刻加点快乐BGM时,这段带着“淡淡的疯感”的企鹅舞步,似乎替代了不知如何宣之于口的千百种情绪密语。
阿蟹提到,同样是“宝姿你是个神人”这一表情包,既能用于暗讽,也常用来“骚扰”好友。
“我喜欢拿这张图去‘骚扰’好朋友。”她解释,这种“骚扰”是一种无恶意的挑逗,像是一封快乐邀请函,潜台词是:“快来找我玩。”
“同一个表情包在不同情境下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我认为这正是‘抽象’机制在起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动画行业媒体“动画学术趴”创始人刘书亮指出,与艺术学范畴中狭义的“抽象”概念不同,网络流行词“抽象”被引申为“看不懂”或“无法明确解读出其特定含义”。
他解释:“当下网络流行文化中的‘抽象’依赖意义的多义性与暧昧性。一张图像可以被解读出不同维度的含义。这并非意味着人们变得更懒于理解,而是‘抽象’机制本身允许并鼓励了多元解读。换句话说,‘抽象’的魅力就在于能持续带来惊喜,不断跳出人们原有的思维逻辑。”
从“接好运”的集体许愿,到“周五了,开跳!”的例行欢庆,这只“欠揍”的企鹅也用抽象语法构建了一场轻盈而正向的共享情感仪式。
![]()
脑海同样被跳舞企鹅“攻陷”的网友嘉怡自称是个典型的“I人”(内向型人格),但她的互联网人设是表情包大户、吐槽役担当。
“这些表情包已经不仅仅是我的‘嘴替’,简直是我的潜在人格,我会下意识地用表情包去思考。”她解释道,在实习时遇到爱炫富的奇葩同事,她表面唯唯诺诺,她脑子里却会自动冒出“嗯嗯宝子你继续”“我真得控制你了”这类表情包语言。
嘉怡觉得,那个在聊天框里熟练运用跳舞企鹅表情包吐槽的自己,反而比现实中拘谨的她更接近自己的内在真实人格。
03
从颜文字到AI舞鹅:
表情包的进化史
人人都可以使用AI工具让“墨镜企鹅”根据自己的喜好跳舞。据创作者钰琳介绍,生成一个表情包通常只需半小时:“我会提前积累音乐素材,创作时用AI模板把静态图变成舞蹈视频,操作非常简单。”
然而,这种“一键生成”并非总是完美,时常伴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
“比如企鹅跳着跳着衣服破了,或者突然长出脱离脚掌的‘大长腿’,”钰琳分享道。她认为这通常是由于原始图片切割不干净,解决方法也不难,更换一张背景更干净的静态图即可。
魔幻的是,这种技术瑕疵反而成就了AI表情包独特的风格。正如使用者嘉怡的观察:“AI生成的表情包大多有点‘恐怖谷效应’,但这恰恰为其增加了荒诞诡异的冷幽默感。”
“除了AI企鹅跳舞的表情包,我还很喜欢用AI苹果表情包。它们都有一种诡异的‘欠揍’感。”在她看来,这种风格正好精准击中了某种微妙的心境。
![]()
这种由技术缺陷催生的意外“笑果”,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作为情绪符号的表情包,在“误读”与“再造”中发展的“抽象”传统。
回顾互联网表情包的进化史,就是从“明确”走向“暧昧”的历程。早期的颜文字,如( ̄▽ ̄)或(T_T),其含义明确而有限。之后的Emoji和“黄豆脸”,逐渐开启了从情绪细分到多义解读的时代。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基础的‘微笑’表情,许多长辈认为它代表真实的微笑,而年轻人则视其为‘呵呵’般的假笑。同样的图像,却能被解读出截然相反的两种含义,这体现了表情包的开放性。”刘书亮说。
含蓄的“微笑”暗藏阴阳怪气;冒着热气的“咖啡”被赋予“茶言茶语”的新暗示;“握手”和“玫瑰”也成了中年人专属,原本表达的友好态度放在职场语境下也变成了“这活儿你跑不了”的催命符。
当平台标注的“标准答案”被年轻用户的创造性误读推翻,被传统话语压抑的情绪也开始了“出逃”。
而用户自制表情包功能的出现,标志着创作权的下放,表情包迅速从具有普适性的“公共语言”演变为“圈层黑话”。
“比如想约朋友打游戏,发一个‘诡秘(闺蜜)你人呢’的表情包就行,”阿蟹解释道,“但不玩游戏的朋友就完全看不懂。”

尽管表达日益私域化,传播过程仍能激发群体共鸣。刘书亮提到去年风靡全网的“外国女人”表情包,其因丰富的神态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成为了承载万千私人情绪的载体。
网友通过选图配文注入个体体验,广泛传播后激发其他网友的共鸣,戳中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的微妙心境。
![]()
如今,随着AI视频工具普及与操作门槛降低,表情包创作从“平面PS时代”进入“多感官融合时代”。
即便面对一张无声的静态墨镜企鹅图片,人们也能自动“脑补”出魔性舞步与“明月几时有”的旋律。视听结合的表达,成为情绪的倍增器,让所有心照不宣的“优雅发疯”与“得体失控”,都有了最佳演绎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