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支持的“综绘风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三十年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讲话,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绘画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原系主任陈守义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陈焰介绍展览情况。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邬大勇主持。
![]()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纪委书记陈于杰、副院长夏文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双喜,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王端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处处长段泽林,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中国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主任宋克、刘可、唐承华、副秘书长郭志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孟禄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蔡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宋学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苗彤,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张丹,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赵素梅,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曹悦,福建省美术馆馆长邱志军,宁波美术馆副馆长魏惠东,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独立策展人杜曦云,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和参展艺术家代表王冬龄、施慧、杨劲松、陈坚、管怀宾、何红舟、井士剑、何士扬、于振平,来自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全国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和校友参加开幕式。
![]()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回顾了综合绘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学术脉络,并阐释了综合绘画学术模型的四大特性:一是中西融合的实验性。综合绘画作为一种新的绘画种类,具有与生俱来的实验天性。综合绘画的兴起与西方二战后艺术教育趋向开放密切相关,尤其在综合材料——Mixed Medium成为当代绘画核心表达的背景下。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方向破冰开拓的一代人,从一开始就敏锐把握了多元艺术表现中的“Mixed”精神要义,继承和发扬林风眠先生开创的融合中西的精神脉络,突出中国传统的意临和意会,开创性地围绕形、笔、色、材展开课题式训练,谋划了“中西绘画的内涵融汇一体”的综合绘画教学结构。二是本土民艺的转化性。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继承了黄宾虹先生所倡导的民学民艺的研究,强调基层与大地的采风,强调民艺的形态与生态研究,深研文化地理、文化民俗的迁变。综合材料(Mixed Medium)是现代绘画的核心产物,民艺又是全球现代性的对立模型,它们在教学的一线擦出无尽的精神火花,这便是当代艺术最具魅力的体现。三是艺理肉身的感通性。国美综合绘画专业的艺者师者们从首创伊始,就建构了极具变革意识的课程体系,开拓了大量的创新性的教学实验。一方面高度重视理论的引导,持续建立理论工坊;另一方面精心构思一个个有生命质量的训练课题,求索浸润肉身的体察,获取某种有生命意义的塑造。该专业通过一系列艺理兼通、心手兼通的训练,以淬炼创造性转化和创生的内生力量。四是面向当代的在地性。综合材料以某种鲜活生野的方式,勾联时代生活的探微和体察。前瞻性的绘画研究站在联系各类关系的本土社会和生活的结点之上,深扎时代生活的沃野之中,以生命的本心,去向生活的大地寻觅金彩扶摇、翠碧离披的兴会。国美综绘的师生们在教学和创作中,已然进入社会变革、进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并时时倾听来自凡常百姓的纷说与点评。
许江表示,“综绘风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三十年展”展示了国美综绘首创三十年的风华履痕,以几代师生的创力发显中国综合材料的创造意义,昭示中华民间民生的大地及其创造性转化。通过展览和研讨会,期待来自全院、全国的专家同行们,共同梳理国美综绘首创三十年的拓展,重审综合绘画在中国当代绘画和国际交流中的意义,重塑民间民生大地及其创造性转化的宏博力量。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讲话
余旭红表示,“综绘风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三十年展”不仅对于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创新之路是一次深情的回望与梳理,也是对其在中国美院开花结果的一次重要检阅,还是对拓展材料语言边界、构建本土学术话语体系展开的深刻思考与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始终以先锋姿态开展艺术运动。在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开展了诸多走在时代前列的实验教学,涌现出赵无极讲习班、万曼壁挂研究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此后,中国美术学院成为在全国最早开辟综合绘画专业方向的院校。30年间,综合绘画的发展历程便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
余旭红阐释了对综合绘画三十年的教学、研究、创作的思考:首先是“兼容并蓄”的学术品格,综合绘画“为中国特色现代艺术教育提供了创造性实验的经验”,是“融合中西、拓展边界”理念的延展。其次是“扎根传统,活化民艺”的本土立场,综合绘画根植中国文化土壤,黄宾虹先生倡导的民学民艺精神得到了延续,这是一条以东方精神为内核、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创新之路。再者是“实验创新与先锋探索”的学术基因,这种探索精神是国美百年校史中“艺术运动社”先锋传承的一脉相承。
余旭红指出,三十年的综合绘画实践教育与研究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提供了诸多的启示:一是艺术教育的创新必须立足本体,守正创新;二是充分体现了本土关怀与国际视野双轮驱动的张力;三是艺术创作要回应时代。当前,学校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关键时期,综合绘画的发展经验对学校各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我们要保持实验精神、先锋意识,在新材料、新技法、新观念探索中为绘画开辟一片新的疆域,在艺术家的自我塑造中积蓄综合绘画的能量。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
![]()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致辞
朱尽晖指出,此次展览不仅是在教学与科研创作方面,更是在中国美术界,尤其是在综合绘画领域具有旗帜性与标志性的重要成果。他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在艺术探索上的努力,并分享了与施慧教授在万曼壁挂研究所共同学习的经历。中国美术学院在时任院长许江的倡导下,把江南文化、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绘画融入到当代视野,是一项成功且实验的案例。
朱尽晖强调,综合材料绘画的根本在于自我心性表达,绘画的不可触及、偶然性与多元化,恰恰构成其独特的艺术张力。艺术创作应回归本土文化传统寻找灵感源泉,本次展览选址民艺馆,是把当代艺术的张力和触角放在了在地和文化的基因上。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在综合绘画学科专业发展上的探索路径,为全国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综合绘画作为前沿领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根本和气质,只有立足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强化艺术张力与审美表达,才能真正将我们的形象屹立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在世界艺术语境中展开平等对话,彰显东方艺术的独特气质与意韵。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绘画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原系主任陈守义致辞
陈守义回顾了综合绘画专业的创建历程,感念肖峰院长、宋忠元副院长等前辈的鼎力支持,使工作室在六天内获批成立。他提及赵无极“分科勿过细”的嘱托与吴冠中抱病出席综合绘画教学实验文献展时“我是来鼓掌的”勉励,彰显老一辈艺术家对教育改革的殷切期望。最后,他感谢各方到来,期盼借此展览共推教学改革迈向新阶段。
![]()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陈焰介绍展览情况
陈焰向学校和师生、特别是许江老师的支持表示感谢。自1995年创立以来,综合绘画专业始终秉持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理念,立足当代语境,致力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深耕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绘画教学路径,以培养“四通”人才为使命。她介绍了“立足全球视野,深植本土关怀”的展览宗旨,展览旨在通过系统梳理三十年教学实践,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回顾教学改革轨迹,提炼核心方法;二是呈现师生重要创作成果,进行全面检阅;三是探讨传统材料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
本次展览通过“而立”“燎原”“淬火”“炼金”四个板块梳理综合绘画传承国美学脉的探索轨迹、彰显专业特色及其面向未来的核心方法论,系统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专业三十年来的学术积淀与创新成果,不仅是对过往历程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开幕式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学术研讨会,潘耀昌、殷双喜、王端廷、陈守义、顾黎明、井士剑、陈彧君等教授和艺术家参与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首创三十周年的发展与意义”与“民间民生的大地及其创造性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
研讨会合照(左右滑动查看)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2月28日。
展厅现场
![]()
![]()
![]()
![]()
![]()
![]()
![]()
![]()
![]()
![]()
![]()
![]()
![]()
部分展出作品
![]()
01 《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之一·峙》
![]()
02 《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之二·绞》
![]()
03 《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之三·戮》
![]()
04 《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之四·蚀》
![]()
05 《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之五·归》
(左右滑动查看)
许江 综合材料 130cm×250cm×51994年
![]()
潘公凯《一团荷气》水墨纸本 138cmx138cm 2014年
![]()
陈守义《正月-中国红》布面丙烯、油彩 116cmx89cmx4 2003年
![]()
朱尽晖《东山-1》纸本水墨 178cmx192cm 2023年
![]()
顾黎明《山水赋-鹊华秋色NO1》卡纸上色粉、丙烯、水彩及拼贴等 215cmx77cm 2019年
![]()
邱志杰《三十六计》纸上水墨 200cmx200cm 2022年
![]()
施慧《另一种书写》蜡线、不锈钢管 180cm×60cm×10 2022年
![]()
梁绍基《协奏曲》蚕丝、铝塑板122cmx244cm 2023年
![]()
陈焰《苏轼的一天》之1-6 银盐胶片刻画、灯箱装置200cmx61cmx62021年
![]()
井士剑《大地与天空》织物综合:手绘、手工缝纫 180cmx500cm 2019年
![]()
杨劲松《无常是常之一》布面综合材料 200cmx240cm 2014年
![]()
陈彧君《喜宴No.230829》布面综合材料 216cmx396cm 2023年
![]()
施琦 日迹系列之《木.经图》宣纸、墨 30cmx40cmx2 2022年
![]()
徐忠波《夜城行归图》布面纸本综合材料 150cm×150cm 2020年
![]()
组织架构
上下滑动观看
综绘风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三十年展
Vitality and Elegance: The 3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Mixed Media Painting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总策划
许 江
学术主持
余旭红
展览策划
陈 焰、郑 烨
展览统筹
邬大勇、金晓依
策展执行
徐忠波、彭 聘
学术委员会
许江、潘公凯、陈守义、顾黎明、杨劲松、陈彧君、
何立、郭健濂、黄庆、李振鹏
展览工作组
何佳敏、朱吉明、潘洋、郜觉、金新颖、李计亮、
马颖、雪润枝、陈问村、郑元烨、张良骥、许玥辰、
杨一洲、李宗育、黎宣、杨苑柠、卢晓萱、王俊铭、
俞田、王忆杭
宣传工作组
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来 源|绘画艺术学院
摄 影|申 博 杜 杨
编 辑|王文灿 陈舒婷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方 舟 陈 焰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