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尹建华团队育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行瑞68S”以2068万元的高价成功转让,创全国两系杂交稻成果转化最高价……日前,江西省科技厅全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2025)公布,这是农业领域唯一入选项目。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底盘技术,也是关键核心技术。“行瑞68S”经过多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优质、抗病、耐高温、配合力强、不育性稳定、易制种、好繁殖等优点于一体的实用型不育系。其最大特点是穗大粒多、茎秆粗壮,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明显缺陷。
![]()
“行瑞68S”所配中稻组合“行瑞两优634”穗大粒多。新华网发
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尹建华介绍,“行瑞68S”所配中稻组合“行瑞两优634”在省区试品比试验中增产15.8%。
“从去年和今年的示范点上来看,该不育系在种业振兴的中稻大市场中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尹建华介绍,“该品种的命名,也代表了团队‘行健致远 瑞种稳粮’的初衷,我们也相信一定能实现促进粮食生产的愿望。”
![]()
尹建华指导工作人员做相关实验。新华网 王晓震 摄
据了解,该案例属农业育种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转化金额大,通过分期支付、销售提成降低企业风险,破解成果转化中企业对前期成本高的顾虑与科研方追求长期价值回报的诉求等问题,实现风险共担与长期利益共享。
作为从“实验室成果”到“田间地头丰收”的成功转化,尹建华认为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研实践,得到江西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关注支持,不仅增强了年轻科研人员的信心,更提升江西种业在全国竞争力,对促进种业振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更多重大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江西省科技厅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出台《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推进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配套、资金支持、平台服务、队伍培育、特色活动等方面入手,切实打通堵点、破解难题,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