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在众多国民党的将领中,有一位将军与众不同,百姓和士兵因其平易近人、体恤民情,自发称他为“布衣将军”,这一称号逐渐流传开来。这位将军就是冯玉祥。当时国内外媒体常报道冯玉祥的朴素生活与亲民行为,如《时代周刊》称其为“士兵将军”,中国民间则更广泛传播“布衣将军”的称号。
生活简朴
冯玉祥出身贫寒,少年时当过学徒,深知民间疾苦。
冯玉祥十一岁因家境贫寒失学,只得住在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其父希望替他补上兵额,领得一些“恩饷”以补助家庭用度。
这种经历使他始终保持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并体现在他日后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中。
冯玉祥虽身居高位,但常年穿着与普通士兵相同的粗布军装,脚穿布鞋,甚至打着补丁,拒绝奢华服饰。他曾说:“士兵穿什么,我就穿什么。”这种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饮食简单,常以馒头、稀饭、咸菜为主,反对铺张浪费。在军营中与士兵同吃大锅饭,甚至亲自下地种菜、养猪,以减轻军队开支。
冯玉祥还拒绝豪华官邸,常住在军营或简陋房屋中,家中陈设简单,无多余奢侈品。
与同时期许多军阀,如张作霖、吴佩孚等的奢靡生活相比,冯玉祥的简朴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使其形象更具道德感召力,尤其在底层士兵和民众中获得广泛支持。
![]()
治军亲民
冯玉祥强调军队内部平等,严禁军官欺压士兵。他常深入军营与士兵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推行“官兵一体”的教育,要求军官与士兵同训练、同劳动。
他批判旧式军阀的腐败习气,改革旧军队的陋习,废除肉刑,要求军官体恤士兵,提倡以教育感化代替粗暴管教,在军中推广文化教育,教士兵读书写字,宣传爱国思想,鼓励他们成为有觉悟的公民,士兵称其为“慈父般的统帅”。
冯玉祥治军严明,他签发了许多禁令,其中有一条就是“戒烟”,要求整个部队要实行戒烟,并且提出:“今后谁要再吸烟,我就叫他把烟头吃了。”
可戒烟令下了没多久,冯玉祥在巡查军营时就发现一个士兵躲在一个墙旮旯里偷偷吸烟。
他严肃地把这个士兵训斥了一顿,并要叫他把烟头吃下去。
这个士兵不想吃,并嘟嘟囔囔地说:“您那天接待客人时,我见您还吸了几口烟呢!”
冯玉祥一想,自己确实有一次与友邻部队长官会面时吸了几口烟。
于是他坦率地向战士们说:“我是吸烟了!”说着就从士兵手里夺过烟卷头,塞进嘴里咽了下去。
吸烟的士兵见了,吓得目瞪口呆,猛地跪下,发誓说:“将军,我今后一定戒烟。”
冯玉祥说:“以后待客,我也不吸烟了。把我屋里留着待客的烟卷,全搬出来烧了!”
![]()
关心平民
冯玉祥在其统治甘肃的六年之中,颁布诸多政令,施行多项举措,促进甘肃教育、文化、交通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甘肃闭塞落后的社会风貌。
冯玉祥在主政河南时,颁布《治豫大纲》,惩办贪官,提倡节俭,改良社会风尚、重视教育、发展交通事业。这些政绩为中原百姓所称道。
在主政陕西时,冯玉祥选贤任能,推行减租减息、兴修水利、筑路办厂、开办学校等惠民政策。他严厉惩治贪官污吏,禁止军队扰民,要求士兵帮助百姓农耕。
他反对迷信,倡导剪辫放足,提倡男女平等,并亲自带头拆除庙宇改建学校,推动社会进步。
冯玉祥很重视军民关系。他为搞好军民关系,1922年编了一首《爱百姓歌》。
《爱百姓歌》(共2段词,附第一段):军人须知爱惜百姓,我之粮饷民所供。食民之膏衣民之脂,遇有祸患我们保。平内乱,御敌扰,不使百姓受苦恼。纪律严,名誉好,军民一体国之宝。
![]()
结语
“布衣将军”不仅是冯玉祥个人生活的写照,更体现了他对平等、清廉、民本思想的追求。在军阀混战、官僚腐败的民国时期,他以独特的作风成为另类将领,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